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17-11-14浏览:评论: 条

  子学芬(1980)女,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塔城镇塔城村人,名族:傈僳族,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和习作。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策略

  在开展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时,阅读与写作作为不可缺少的环节,就当前语文课堂教育效果来看,并不理想。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应用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重点剖析问题成因,均衡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充分发挥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1.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工作开展情况

  基于课程教育改革背景,对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提出了诸多新要求。语文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不仅需要扎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与知识技能,还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从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1]。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依旧有许多学生不具备写作能力,阅读量也没有达到既定要求。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仍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注重日常积累,缺乏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能力,致使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写作内容十分空洞缺乏情感,更谈不上获得高分数。若是此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

  究其原因是在语文课堂教育中教师没有科学把握阅读写作两者间的关系。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培养学生做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在解析文本语言时没有批注解析。对于学生上交的日记周记也只是敷衍了事,没有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提出有效的学习建议[2]。另一方面,在写作教育活动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他们非常排斥学习写作训练,甚至不知道应该写作什么,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阅读写作一体化关系

  一方面,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阅读作为语言文本的吸收与内化,写作则是语言信息的外在输出,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具备不可分割的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借助阅读积累大量的语言信息与文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想法以写作的形式进行信息输出。教师可以借助课本阅读及课外文学典故赏读两种途径,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收集名言警句或俗语,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准确描述出物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3]。

  另一方面,写作能够加快阅读理解的速度与效率。借助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使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对话,在大量且密切的情感交流中,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思想,立足于文章的创造背景全面剖析文本语言内涵[4]。同时,阅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写作质量。若是学生能够全面把握文本语言,结合情感对话,构建情感结构,则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意义

  3.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

  传统教育课堂中,教师在讲解某一文章前往往会要求学生熟读文本,在之后的教学中不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就开始灌输文章思想与语言知识,此种做法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阅读写作一体化方法,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与探讨的机会与时间。重点剖析学生的阅读问题,利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5]。不仅充分展示学生的核心地位,且能让学生开动脑筋去解析文本思想,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阅读学会读书,细细品读语文文字,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揣摩、感悟和表达情感。以“小孩的泪”“青年的泪”“老人的泪”为感情主线,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法以《我看见》为题,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来颂扬鲁迅先生。以读促写,开展多元化、创新性的阅读教育活动,借助写作训练深化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2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拼读语言文字时,以情境对话为切入点,在对话中提出疑问、读中感悟,从而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融合在一起。在学生掌握文章写作特点后,带领学生梳理读与写的关系,并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例子用于分析,以此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这一课时,考虑到边疆少数民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差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对比思考阅读法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朗读课文,对比事物的多种变化。在学生朗读文章前,随机抽选几名学生进行采访“曾经有阅读过描述大自然的文章吗?你觉得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以此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朗读情感。在学生意识到文本思想后教师需要把握时机进行写作训练指导。“夏天是炎热的,难耐的,但不同的地方并不完全一样。小朋友,你那里的夏天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用一段话写一写夏天的太阳、雨或者风吧。”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语言情感之外,还需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使其能够自主解读文本,从文字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4.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

  4.1以读促写,积累素材

  如:教师在教学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一课时,本篇文章虽然篇幅较短却囊括了一个世界。如:德国的风土人情、求学历程、特殊的养花方式及奇花共赏的场景,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需要实现收集归纳文章描写景色的句子,选中心句带领学生解读,使学生能够在写作文时达到利用文字描述刻画真实形象的画面这一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如:《月是故乡明》《黄昏》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既能够扎实学生的写作素材,又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种叙事手法,对增强写作能力具有较大帮助[6]。

  4.2巧妙信息技术,构建写作情境

  基于课程教育改革发展背景,在语文课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独特教育优势,既符合课程教育发展的需求,又有助于提升课程教育效果,语文教师需要予以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读写一体化教育,帮助教师构建优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为发挥读写一体化教育作用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以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以免造成本末倒置的问题。

  如: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品味古诗的意境美。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下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南宋时,与诗人同行,一起欣赏美景。此刻我们已经来到黄沙岭,天渐渐黑了,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放映事先准备好的配乐,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诗人首先看到了明月高悬、绿树环绕、喜鹊鹊翻飞,不禁大喜。细细聆听发现远处传来蝉儿的叫声,稻子的清香扑鼻而来。走着,走着,忽然骤雨将至,茅店立见,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学生朗读后教师需要开展写作训练,要求学生以诗人的叙事手法去描写黄昏下校园的一角,此举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思想的理解,又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描写景色的词语,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4.3注重训练,强化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读写一体化教育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阅读评价的机会,借助写作读后感或教学评价的形式,从而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读后感作为培养学生写作技巧与方法的主要手段,教师需要定期开展读后感写作训练活动,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强化提供机会与平台,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反馈进行教学调整,提高读写教学的针对性。

  如: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上的红双圈》这一课时,文章内容比较浅显,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要求学生自读文章思考如下问题“作者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当作者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红双圈”给作者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以问题为线索构建文章框架,并在学生掌握文本思想后布置书写读后感的随堂练习作业。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不可以过于限制学生的想法,而是要学生自主选取叙事角度,与人物进行情境对话,既可以按照作者的写作格式进行仿写,也可以创新写作。在教学中充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充分发挥出读写一体化的教育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教育活动中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能够全面增强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能力,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善于挖掘素材,创新课堂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想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配合科学有效的作文指导,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艳琼. 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措施[J]. 科教导刊(下旬),2017,(08):134-135.

  [2]许涓,欧莹. 巧用课文夯实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写作基本功[J]. 课程教学研究,2016,(12):45-50.

  [3]马希秀.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35):73+75.

  [4]陈华英. 关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有效对策的探究[J]. 学周刊,2017,(10):137-138.

  [5]刘相华,马琼. 优化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3):84-85.

  [6]张娟. 浅析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8):191.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