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思考

更新时间:2017-10-24浏览:评论: 条

  黄秋平

  广州市白云区京溪小学 广东广州 5105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育 德育教育 思考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教育启蒙阶段,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除了听、说、读、写等基础技能外,还蕴含了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等内涵,从而使学生们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德育教育引入其中,从而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没有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应试教育的短板越发突显,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1]。在现阶段,一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仍然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忽略了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白白浪费了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方式缺乏灵活性

  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生硬,缺乏灵活性,从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还没有对教材进行透彻的研究,从而没有将教学内容中的德育知识与语文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致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一笔带过,而没有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内涵。

  (三)缺乏健全的德育教育渗透评价机制

  德育教育主要是在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很难像文化课程那样,通过具体的分数成绩来加以评价[3]。如果单纯将传统的评价方式代入到德育教育评价中来,反而会改变德育教育的性质,同时也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降低对德育教育的兴趣,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难以突显其教育成效。这就需要学校与教师要合理构建德育教育的评价机制,如利用情景评定法或者行为观察法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由于耗费时间较长,很少有学校和教师能够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德育教育评价机制中去,也没有合适的机构来监管德育教育评价机制,因此,难以对德育教育成果进行有效评价。

  二、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策略

  (一)深度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从而实现在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授《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我国的抗战历史以及发展历史加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明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也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水平[4]。

  (二)根据不同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社会经验,认知能力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在教授《在金色的海滩上》一课时,教师可以及时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在烈日下的沙滩场景,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如火的骄阳是多么难耐,在烈日照射下小女孩为了帮助画家叔叔看管衣服被晒,有多么辛苦,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小女孩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精神是如此难能可贵,进而向学生们展开诚实守信的德育教育。再例如,在教授《索溪峪的野》一课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张家界的迷人风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5]。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感悟。例如:在教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难忘的事,通过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你们和爸爸都发生过哪些难忘的事呢?”利用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事,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最后再进入到今天的课程中来,使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感悟本文中所体现的父子亲情,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以拓展,联想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亲子深情,再深入理解父爱的伟大,进而向学生们展开孝顺父母的德育教育。

  (四)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拓宽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的功能性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语文课本外,教师往往还会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促进学生的字、词、句等素材积累,为学生的写作练习奠定基础。课外读物内涵丰富、资源广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读物的开放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课外读物参差不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以及认知能力等多方面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内涵丰富,并具有鲜明德育教育内容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领悟到德育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突显德育教育的成效。

  (五)在写作练习中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练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学生抒发自身情感、表达自身思想态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写作练习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的写作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同时,对于在写作练习中弘扬正能量,表现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的学生,教师要对其予以表扬,并以此为榜样,号召学生们向他学习;对于写作中透露出悲观情绪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对其进行正面引导,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秉承着先进的教育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与语文技能,同时还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2):57-57.

  [2] 窦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及思考[J].课外语文(下),2015(4):188-188.

  [3] 聂国凤.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4):93.

  [4] 陈炜.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3):117-117.

  [5] 刘浩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12):27-27.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