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按需施训”二问

更新时间:2017-08-27浏览:评论: 条

  李红仙

  【关键词】 教师;需求;教师培训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教育部或教育部联合其他部委连续发布了多个涉及教师培训的文件,一致指向于“按需施训”,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而服务。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分层、分类、分科”的要求,其实这与“十二五”诸多文件指向的按需施训,提升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要求是一脉相承的。《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中尤其明确提出:“要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根据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由此可见“按需施训”是教师教育的基本原则,那么,作为教师培训机构,我们在教育教育中要来落实“按需施训”,就不得不问上这样两个问题。

  一、按何“需”来施训?

  “按需施训”就是要“根据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 开展针对性培训”。此“需”是指每一个教师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实际需求?还是教师所在组织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在审视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时对教师的实际需求?抑或是社会在审视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时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由于对“需”的不同的理解,因而“按需施训”原则在落地时也有不同的表现。

  表现一:就是按学员的实际要求来施训

  持“学生(学员)中心”论观点的教师培训机构,在落实“按需施训”时,认为教师教育就得按照教师个体和群体“学员”的实际要求来进行。他们认为,教师教育就是得要完全迎合学员的要求来开展。如果满足了学员的实际要求,就简单化地认为是满足了学员“个性化的需求”,似乎这样的培训就很接地气,只有这样才是提高了教师培训的实效。因而无论是教师教育的项目规划、培训主题的设置、培训课程的遴选,还是培训方法、培训时间等的选择都要根据学员的要求。学员需要的,我们就培训;学员不需要的,我们就不培训。其实这是对“按需施训”的误解。

  其实,在开展教师“培训需求”的面对面访谈或问卷调查中,我们也曾发现:一是不同年龄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内在培训需求的立足点是不一样的;二是不同地域(如城市和乡村)的教师的内在培训需求也是有差异的;三是即使是同一年龄同一发展阶段的教师的培训需求也有可能是不尽相同的;四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清楚地知道自身的需求。尤其是当教师自身都不清楚自身的培训需求,对自我觉察不到位,对自我认知不精准时,作为培训机构,如果我们却按照这样的需求分析来设计培训项目时,这样的培训确实很难实现培训实效的提升,更难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表现二:就是按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要求来施训

  教师培训机构在培训需求调研时,也会征求教师所在组织如任职学校的意见,会按“学校工作”之需来施训。学校的生命线当然是教育教学质量,因而但凡有利于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教师培训,不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是科学的,还是机械;教师培训是用正确的理念还是错误的理念等等,这往往总会得到学校的青睐,但按此“需”来施训是否一定会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利尚待进一步甄别。

  表现三:就是按教师培训机构调研的教师培训需求与教师培训机构供给侧可供调配资源的匹配情况来施训

  教师培训机构在教师教育实施前首先要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这已成为共识,但是调研对象是谁?调研主题是什么?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调研?这一系列的问题围绕着如何开展科学的调研,却未必是每个教师培训机构都已经思考清楚的,因而出现虽有培训需求调研,但培训需求分析却未必合理和科学。同时,作为教师培训机构供给侧一方,虽其自身有大量的优质资源可供调配但就总体而言也是有其局限的,因而教师培训机构往往会按供给侧可提供的已拥有的现有优质资源来近似匹配培训需求,以现有的“供”来匹配教师的“需”,是有利于培训机构更顺畅地规划和落实相关的教师教育,但往往会歪曲甚至于漠视有些培训需求。

  当然按何“需”来施训还有其他的表现,但最典型的主要是上述三种。作为教师培训机构,如果我们的教师教育如果只是按上述三种典型范式来规划和推进,那肯定不行的。“按需施培”既然是我们教师教育的基本原则,在教师培训之前,我们当然需要开展培训调研和培训需求分析,首先,我们不仅要充分关注“需”,因为它是我们每个教师教育项目设计的首要环节,而且它还是我们确定培训目标、选择培训内容、评价培训成效的有力依据。其次,我们还要把握好“需”,既要考虑不同发展阶段上教师个性化的内在需求,又要考虑同一发展阶段群体教师专业发展的共性需求;既要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也要考虑教师专业发展之外作为“全人”发展的需求;既要考虑教师的内在需求,也要考虑学校、教育、社会等的外在需求。我们要综合进行教师培训需求分析,不仅要按“需”,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我们的专业来引领“需”,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按需施培”,提升培训实效。

  二、如何落实“按需施训”?

  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理论有很多,但我国学者普遍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在每个阶段时,他们可以分别对应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教师从入职开始的职业生涯中,必然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其实教师的培训需求都是有差异的。而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和全面发展。

  美国学者普拉特,基于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教师支持学习的能力和责任心、自信心的不同,提出了四种看待学习情境的方式(如图一):学习者既需要指导又需要支持;学习者需要指导;学习者需要支持,但又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我导向性;学习者至少能够适度地为自己提供指导和支持。

  图一

  作为教师培训机构,我们也可以此理論模型为基础,根据教师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所需要的指导和支持程度,来确定教师在决定学什么和如何学等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学习责任心和信心,由此来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来落实“按需施训”,提高培训实效。

  1.学习者既需要指导又需要支持和学习者需要指导的学习情境

  这两种学习情境中的学习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需要指导,对应于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和适应期的教师,也即新任教师和合格教师。这两个阶段的教师相对而言缺乏学习责任心和自信心,学习能力不够强,学习动力也不够足。如新任教师刚从职前培养的大学毕业,新入职岗位,刚开始从事教师职业劳动,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教育教学管理理论认知虽有一定的高度,但理论并未在实践中落地,理论和实践脱节。因而作为教师培训机构,对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培训,我们在进行需求调研时,就不能仅以该阶段教师自述的培训诉求为唯一依据,这是因为这阶段的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既没有清晰的自我觉知,又对自身的培训需求不能清晰地表达,因而我们在进行该阶段教师需求分析时,要更多地综合处于另几个发展阶段教师对本阶段专业发展反思的经验诉求来进行。合格教师,在教师职业劳动中虽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其专业发展道路上其经验积累还不够充分,还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变革的需求,对专业的指导依然有迫切的需求。

  因而面对这两个阶段的教师,作为教师培训机构,我们不仅关注和把握其培训需求,更要用我们的专业性来引领其培训需求的发展,用我们的专业性来设计培训项目。在确定培训目标,选择培训主题,遴选培训内容和方法,评价培训效果时,我们要更注重分类分科群体性的规范性的要求,更要多运用榜样来示范,帮助学员树立责任心和自信心,激励学员外在和内在的学习动机,用我们的专业性来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架,指导和支持这两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

  2.学习者需要支持,但又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我导向性和学习者至少能够适度地为自己提供指导和支持的学习情境

  处于这两种学习情境的学习者共同的特点是学习具有一定的自我导向性,对应于职业生涯发展期和创造期的教师,也即骨干教师和专家教师,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已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并且已经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甚至教学风格,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明确的觉察,对自身的专业需求有清晰的诉求,且对于培训学校有相当的学习自主性,有较强的学习责任心和学习自信心,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和学习动力,能主动学习。

  因而,作为教师培训机构,我们在教师教育项目设计前更需要聆听他们的需求表达,更需要对他们作个性化的需求分析,在培训项目设计时要更带有个体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更要注重适合每个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特点,无论是培训目标的确定,还是培训主题、培训内容的选择都要更契合个体专业发展和全人发展的特色,培训方法要更具有参与性与互动性,培训评价也更具有个性化。个性化和选择性将成为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的更重要的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按需施训”落到实处。

  只有“按需施训”,才能真正提升教师培训实效。而要落实“按需施训”,上述两个问题又是我们作为教师培训机构不能回避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

  [2]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

  [3](美)雪伦·B·梅里安,罗斯玛丽·S·凯弗瑞拉.成人学习的综合研究与实践指导[M].黄健,张永,魏光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3.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