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用好社区阵地,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更新时间:2017-07-25浏览:评论: 条

  童桂文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逐年攀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直接监护和亲情沟通,容易出现性格冷漠孤僻、学习被动、生活懒散、行为习惯差等问题。作为一名社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本文就是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历,谈谈如何用好社区阵地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社区建设;留守儿童;教育

  笔者所在的乡镇是一个出国劳务人员较多的乡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人开始出国劳务工作,目前,全镇有近15000人在国外打工,他们的足迹遍布亚洲、非洲、欧洲等十几个国家,镇中有大小劳务输出公司、中介机构十多家,出国劳务已成为我镇农民一条重要的致富之路。大量劳动力的输出,导致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持续增长。他们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陪伴,缺少关爱,故自信心下降,长期下去,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课堂上不主动回答问题,生活中不喜与人交往,将自己孤立起来,消极悲观,形成孤僻的性格。加之,这些孩子大多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容易得到物质上的满足,缺少情感上的沟通。长期的溺爱,他们就会变得自私起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蛮横霸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生活,而他们将来又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对一名在校中小学生而言,一年中大约有160多个假日、休息日,也就是说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社区中度过的。加之,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孩子监管严重不到位,家庭教育严重缺位。

  因此,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根据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集聚力量,构筑爱的港湾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三条主要途径。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这三种教育途径产生整体作用的结果,这三种教育构成一个整体教育体系。缺少哪一方面的教育,都不可能使儿童健康成长。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服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社区教育中心应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委政府、妇联、关工委、司法、交通、村居等各方面的支持,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

  社区教育服务站是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留守儿童快乐的家园、成长的乐园。在服务站里,留守儿童可以读书、看报、上网学习,参加各种兴趣活动。但当前农村大部分地区的社区教育服务站设施配套不齐,卫生状况堪忧,所以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抓好基础设施。当前,各级政府不断加強对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使得社区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相应的活动室也正在逐步完善,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这时应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把留守儿童问题考虑进去,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2. 打造专业爱心团队

  社区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支肯奉献且热衷于社区教育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强有力的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多年来,我们通过聘请受过专门教育的社会工作者、退休教师、镇村团队负责人、大学生村干部等100多名志愿者担任“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爱心姐姐”,让他们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定期开展活动,使留守儿童能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孩子们的身心在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中得到健康发展。逢“六一”“ 中秋”等重要节日,我们都会组织这些“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爱心姐姐”陪孩子共度佳节,拉拉家常,说说心里话,让孩子们感受到尽管父母不在身边,但一点也不孤单,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爱。

  二、心灵导航,塑造健全人格

  儿童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短则一两年,长则五六年不能见面。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与管教,孩子与外界交往时往往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孩子不喜与人交往,性格变得内向、悲观、冷漠;另一种是孩子乱交往,与品行不良的人员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沾染不良习气。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聘请了心理健康教师、“五老”志愿者、“爱心妈妈”充当他们的临时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用真心换真情,赢得孩子的信任和爱戴,从而使孩子愿意敞开心扉,把心里的想法和困惑说起来。通过心灵交流,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教育,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三、活动渗透,进行价值观教育

  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时代是个体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影响他们的一生。思想道德教育绝不能空洞的说教,必须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开展系列活动。只有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很好的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孩子学会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要素。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成就阳光人生的支点。“三八”妇女节前夕,社区教育中心与镇妇联联合开展了“我最美丽的母亲”绘画、“感恩母亲——妈妈,我想对您说”征文活动,活动开展后,孩子们参与的激情很高,积极准备,认真构思作品。“三八”妇女节当天,社区教育中心有针对性地选取了一些作品在现场进行展示,并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想要表达什么。稚嫩的童音,感动了现场的每一名观众,孩子们自身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为教育广大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我们社区教育中心充分利用刘家潭红色交通站资源,组织孩子学习先烈事迹,宣讲先烈故事,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好人精神”是一份善行之美,是一种美德之光,是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道德力量。为弘扬“泾河好人”张志成舍己救人的精神,镇社区教育中心与文化站精心编制了歌舞,通过歌舞来传颂英雄的事迹,激励留守儿童学好人,做好人。

  四、兴趣激发,增强学习内驱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

  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社区教育中心开展了各种各样富有特色的假日少年宫活动,开设了“文学欣赏”“英语角”“书法”“绘画”等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的学员主要是这些留守儿童,他们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班级,社区教育中心在全镇范围内聘请在这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担任指导老师。通过几年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有的还在“书法”“绘画”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农村留守儿童,是儿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政府、社区责无旁贷,社区教育工作者更应主动肩负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