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激活“问题意识” 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更新时间:2017-06-09浏览:评论: 条

  邓伟华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杨圩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 思维能力

  “学会善于思考,能提出别人没有想到的问题”是新时期创新教育的第一要求。学生只有形成问题意识,才能自主提出问题,才能在不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数学学习推向深入,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然而现行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仅注重高质量的问题的设计,提出假设以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验证假设,而往往忽视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己来提出数学问题,致使课堂上学生没有意识去主动思考、去发问,造成数学学习肤浅,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实意义

  问题意识将对学生的学习认知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学生自觉地调动思维,提出问题、并主动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伴随着问题意识不断获得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问题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心理不断趋向完善。

  1、有利于唤醒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将激活学生主体意识,从传统的“要我学”发展到“我要学”,学生需求强烈,敢于质疑,在批判中获取知识,并实现知识的内化,唤醒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2、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认知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数学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将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发问与学习思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地完成认知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认知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一切创新活动都源自于问题,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将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感性与活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获得持久动力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问题意识

  良好的问题情境将有助于激活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外在情境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思考、自主发问。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既要考虑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使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同时又要根据学习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促使学生调动学习经验与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发问的需求。

  例如“认识负数”,我先创设一个谈话情境:如果我们把上升5米记做+5,下降记做-5,按照这样的记载方法,你们能够运用上述方法给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记录吗?在记录的同时,说说你们的疑惑.

  由于为学生创设了情境,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学生在记录体验中对正负数的意义产生疑惑,开始思考正负数的意义,进而提出负数是用来表示什么意义,在问题意识的启发下认识到负数是用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

  2、优化问题形式,激发学生发问兴趣

  学生问题意识除了依靠学生内在好奇心与兴趣驱动之外,还可以借助问题本身。小学数学教师要进一步优化问题形式,将问题蕴含在一定的形式之中,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发问的兴趣,常见的形式有游戏、歌谣、媒体、故事与谜语等。教师有意识地将数学问题渗透在多样化问题形式之中,使学生在趣味化“玩”中生发出问题,从而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忍不住要发问。

  例如“可能性”教学,我设计了一个“摸奖”的游戏活动。

  游戏规则:每次口袋里均为10个球,每次参与为10人一组,每个人有一次摸奖机会,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均为摸到白球者中奖。

  游戏程序: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均按照次序摸奖。

  第一组学生摸奖完毕后,每一个人中奖,这时有学生发问了:

  生1::老师,为什么没有人中奖?(学生的思维一下子炸开了)

  困惑片刻,有学生顿时领悟到

  生2::袋子里没有白球!

  师:很聪明,袋子里没有白球,怎么可能中奖,学生在问题意识的作用下认识到“不可能”的概念,进而在下面的摸奖活动中领悟“一定”“可能”等概念。

  3、借助认知冲突,强化学生问题需求

  例如“24时记时法”教学,我就借助生活中的一种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同学们,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生活中的事件,说说你的发现。去年暑假,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在回家的前一天晚上,小红打电话给妈妈,说她明天乘火车回家,8:00到达青岛站,第二天早上,妈妈早早的来到车站等候小红,可妈妈没有接到小红,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一个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大大的“?”在脑海中盘旋,进而将目光聚焦到8:00,认识到这个时间节点出现了问题,是早晨八点还是晚上八点,采用怎样的办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有的学生提出加限制词语,例如早八点、晚八点,有的同学则提出有没有科学的时间表示方法呢?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在这一地步时,借助认知冲突的效果就达到了,学习内容也水到渠成地进入24时记时法。

  4、注重方法引导,提升学生提问价值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要培养学生想问、会问,更重要的能够问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小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缺乏数学学习的一般经验与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方法的引导。如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细微处提出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欲望的、有价值的、有难度的问题,拓展学生认知范围,使学生萌发更强烈的数学创新意识。能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探究,并在探究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深层理解和,形成更清晰的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

  5、实施积极评价,培养学生问题信心

  小学生缺乏自我认识能力与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大多来自外界,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小学生数学教师要善于实施积极的评价,发挥评价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中的作用,培育学生问题信心,从而引领学生走向“深度”数学学习。

  基于问题意识激发的评价,需要教师根据学生问题能力发展,适时地在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作出评价,评价要具有针对性,不能笼统概括,用“好”“不错”“真棒”等进行评价,需要明确评价的指向,例如“你的问题问出了重点” “你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说明你在思考,老师为你的课堂思考骄傲!”从而对学生问题意识发展作出明确指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激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己来提出数学问题,并在问题的引领下主动参与数学探究过程,从而获得丰富的数学体验和理解,自主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发展创新意识,提升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莉莉.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9

  [2]张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性探究[J].才智,2014.2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