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期盼“父性教育”的回归

更新时间:2017-04-14浏览:评论: 条

  【关键词】父性教育;回归;男教师俱乐部

  作为一名男教师,同时又拥有爸爸的身份,在教育别人孩子和自己孩子的路上,在与男同行和孩子爸爸们的交流中,对于一些爸爸的无奈和退位,表示深深的遗憾。因此,非常想借助男教师俱乐部的力量,将“父性教育”的阳光带给每一位亲爱的孩子。

  一、宣讲——转变观念

  已有的研究和现状都表明,在孩子的“主要教养人”中,母性为主的较多,而父性为主的较少。北京师范大学陈建翔博士于21世纪初首次提出“父性教育”的概念。他认为:“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通俗地说就是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随着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热播,掀起了人们对“父性教育”的讨论热潮。中国传统文化《三字经》里讲“子不教,父之过”,这六个字向我们传达了古人对父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父亲教育自己的子女是一个公民最重要的、第一位的社会工作”。但是重新审视当下的教育现状,整个社会必须呼吁“父性教育”的回归。

  古今中外,父亲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角色理论认为,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儿童的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中父亲的教育态度及方式对子女的性别角色建构、体格发育、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更是表明,90%以上的儿童问题与父性教育的缺失有关。

  鉴于以上父性教育的现状和重要性,男教师俱乐部成立了“爸爸讲师团”,致力于父性教育方面的理念宣讲工作。对于父性教育的宣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认识父性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从观念上认同了父亲教育的重要地位,才能真正在行动上实现有价值的父性教育。目前父性教育的缺失,多表现为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在孩子的认知和行动上不予重视,给孩子很少关爱或者自动放弃教育孩子权利等行为。所以宣讲不仅要让父亲们认识到自己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更要让家庭教育中的每一位成员——幼儿妈妈、祖辈等同样认识到这一点,如此,才能在共同育儿的过程中分工合作,互助一致,提高家教的效益。第二,认识发现儿童的重要性。作为父亲的教育,要从理解儿童的需要出发,才能更好地支持儿童的发展。所以宣讲要将真实的儿童展现给各位父亲,为各位父亲提供观察、发现、解读和支持儿童的有效视角和方法,帮助父亲和孩子建立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第三,认识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做一个好父亲并非只靠天生,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所以,讲师团不仅要改善父性教育的旧观念,不断给父亲们提供新的教育策略,更要激发父亲们内在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并且能够学会辨别来自信息膨胀时代的各种教育理念,汲取有效的教育知识,从而提升父性教育的质量。

  二、组织——激发行动

  父爱并非都是深沉不尚言笑的,女儿头上歪歪扭扭的小辫子,父子挥汗如雨的狂奔,都是父爱的表達方式。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面对面的直接沟通显得更加的难能可贵,时代更加呼吁父爱的激情爆棚而非深藏不露。

  虽然我们认识到已有观念的不足,拥有了一些正确的认识,但是我们往往还是难以摆脱知易行难的哲学困境,此时,特别需要借助外力来督促行动产生。为此,男教师俱乐部成立“实践行动队”,组织开展以父亲参与为主的系列亲子活动,带领爸爸们加入到行动教育的大军中。活动开展流程基本如下:男教师俱乐部定期策划活动,公开发布信息,家长自愿报名带孩子参加活动,活动实施,集体分享反馈体验。在此流程下,男教师俱乐部特别策划了“爸爸去哪儿”系列亲子活动,有亲子足球赛,亲子运动会,亲子远足行,亲子骑行赛,亲子风筝节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类型,勇敢快乐的挑战体验,让每一位爸爸们都感触良多。在一次次活动中,他们看到过孩子仰望自己的眼神,看到过孩子努力奋进的状态,看到过孩子满足的笑容,也看到过孩子受挫时的泪水……在这些活动里,我们看到过父子奋力拼搏的汗水,看到过父子相视一笑的默契,看到过父子温馨相拥的画面……活动过后的分享非常重要,每次活动,我们要求每一位参与者,都要表达一下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倾听一下别人的感受。在男教师们的总结引领下,一些正能量的信息得以传达,一些活动中的困惑也能找到一丝解答。整个参与过程,将父亲从幕后推到台前,在行动中提高了父亲们的角色认知水平和行动能力,促使“父性教育”正确观念的不断深入和内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希望,借助男教师俱乐部的一次次组织引领,为父子相处之行,为“父性教育”进行一次次的启动,为他们的千里之行奠基,愿他们能从某次的活动中扬帆起航,自主前行。

  三、内化——唤醒内驱力

  奥苏贝尔提出了成就动机的内驱力理论,指出人有三种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要想改变爸爸们被动的跟随行为,让他们主动出击,我们需要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寻找和建立更多行动的动机。

  男教师们在引领爸爸们学习理念和实践行动时,也要向对待儿童一样,要从他们的困惑和需要出发,活动组织要符合父性角色的特点,要更加富有“阳刚”气息,增加诸如挑战、冒险、独立、创新等元素,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还要不断地发现爸爸们的兴趣和优势所在,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在亲子教育中、在家庭中更加大胆地表现自己,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也要经常向他们传达幼儿的进步之处,不断激发他们以更好的表现来提高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存在感,启动他们的自我提高内驱力;也要不断地对父亲所做的所有努力予以认可和感谢,不仅男教师们认可,不仅参与行动的孩子们认可,更要尽可能多地传达来自家庭其他成员(妈妈、祖辈等)以及社会的一种广泛认可,让爸爸们获得更多的自尊满足,激发他们的附属内驱力。

  经历了思想观念的不断修正和更新,经历了行为的不断催促和努力,我们更希望实现“父性教育”观念的内化,唤醒“父性教育”的自然觉醒,激发爸爸们的内驱力,自主自觉地发挥自己作为父亲的教育责任和性别优势,实现家庭教育的优化整合。

  四、释放——提升效益

  教育也要讲求成本与效益。父性教育的唤醒,绝不应该仅仅限于幼儿教育阶段,更应该促使爸爸们养成“终生教育”的习惯,从幼儿教育出发,绵延到对孩子一生的教育。父性教育的内化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个体,而应该得到更大的群体效益的发挥。

  男教师俱乐部不仅要让爸爸们在自己的家庭里释放能量,更要

  开拓广阔的空间,让他们的能量能释放到整个社会。为此,可启动“父亲俱乐部”这一子部门,吸纳更多有思想、有智慧、有特长、有责任的爸爸们共同加入推广“父性教育”的大部队中。团队对个人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共同分享经验,提供不同的认知视角,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团队的归属感、凝聚力和一致目标,能督促个人更加长久地坚持向着目标努力,能更好地对抗懒惰和拖延。为此,

  “父亲俱乐部”的存在,可以带来两个效益。一是利己,实现父亲角色从“缺失”到“回归”,可以获得更多的亲子活动、父亲座谈会、参观学习、自我成长等优先机会;二是利人,对于父亲角色無法“回位”的家庭,可以充当“父亲替代者”,充分发挥男性教育的价值和个人的独特魅力,帮助更多的儿童弥补“父性教育”,反哺社会。如加入活动策划、爸爸讲师团、爸爸志愿者等团队,在对社会奉献的行动中,激发父亲在教育中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稳固的不断壮大的队伍中,互助共成长。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父性教育从缺失到回归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作为有担当的男教师团队,我们有责任有信心影响和发动更多的男性加入到孩子教育的队伍中,一起风雨前行!

  【参考文献】

  [1]田丽.儿童家庭教育中父性教育的缺位与回归——由《爸爸,去哪儿》引发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1):5.

  [2]孙元升.父亲缺失类型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李娟.儿童早期成长中父性教育缺失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导刊,2013(5):77-79.

  [4]常艳春,寒羽.父性,应撑起家庭教育的半边天--陈建翔教授访谈录[J].家长,2007(7):1-3.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