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与思考

更新时间:2017-03-22浏览:评论: 条

  张云霞 女 汉族

  籍贯:辽宁辽中 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沈阳市辽中区城郊九年一贯制学校

  邮编:110200 研究方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综合实践;探究;思考

  自2001年以来,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一大潮的涌现,综合实践活动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今,据开设这门课程以来已经有十余载了,这一课程从出现到繁荣,再到如今的反思与探索,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对此笔者谈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见解。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具体研究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方面。

  1、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素养,它不仅包括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还包括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方式,反思不正确的信息,形成积极向上的信息伦理。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给学生和老师以一种新的体验方式,为展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确定问题(2)制定计划(3)收集资料、处理采集信息(4)构建学习成果(5)作品展示交流、讨论完善(6)作品评价。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则需要信息技术为其中每一阶段提供支持,因此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通过独立的脑力劳动,去研究、发现,从而获得知识、能力,并形成习惯、品质、信念。而综合实践活动既要突出“综合”,又要体现“实践”,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指的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习生活或社会实践中确定研究的问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发现问题,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发现及探究过程,更为注重学生的情感,通过自主探究与亲身经历活动转变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有效从学科知识的学习迈向对生活世界的探索。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打破了以往的课堂教学,将封闭的教学模式开放化,把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社交能力、生存生活技能,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4、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育。1981年 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说明指出:“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手脑并用,全面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把劳动教育与工农业生产、社会服务性劳动的技术教育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也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准备一定的条件。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容乐观,劳动与技术教育受体制与传统观念限制,劳动与技术教育被单纯的误认为是劳动,而剥夺了其技术与教育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将其与其他三个领域相整合,渐渐转变了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以其贴近生活实际被人们所接纳。现如今它已成功打破了传统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内涵和要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主题研究、多元评价能够更好的诠释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将以上四个领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然而,综合实践活动要达到什么具体目标呢?

  二、综合实践活动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其目的是让学生真实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感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丰富学习方式,摆脱传统教育一味灌输的不良方式,让综合实践课回归到社会生活中,有助于学生知行的和谐统一,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主经历来体验生活带来的乐趣,从而由衷的喜欢这一学科。

  2、综合实践要与德育相结合。综合实践与德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品质。由于国情所致,学校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现阶段的学生缺少合作探究意识,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懂得如何与人分享,加之目前学校所开展的德育课程多处于枯燥、说教阶段,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有效的整合,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大可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将德育工作有意识的带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从而增加其趣味性,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综合实践课与德育课的双赢。

  3、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达成共识,共同支持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孩子能力提升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家长则是孩子进行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能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孩子又将学校与家庭潜移默化的联系起来,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做到和谐统一,学生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率的开展。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虽推行十余载,但至今仍不够完善,仍存在一些问题:

  1、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流于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虽实施多年,但很多学校并未真正将其转换为实践课,并未真正带领学生真正实践,仍旧处于书面化的传授模式,学生接受也一直处于被动化模式。

  2、教师受固有课程模式影响,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不够准确。由于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不能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架,导致大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处于学科教学模式,学生并未真正体会到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3、受应试教育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仍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的认识和不断转变、不断完善的过程。 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大部分家长并非这样认为。受传统学习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是学生无足轻重的一门课,语文、数学等科目才是学生努力的方向,他们把学生的分数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并未认识到该课程的研究意义。

  四、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出的几点建议

  1、健全实施制度,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起主导地位,有规划、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因此只有健全学校的实施制度,才能高效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更新教师角色,解除传统教学禁锢。教师的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起至关重要的角色,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在研究活动方案是做课程的开发者,学生的引导者,精心设计活动实施方案,力求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活动方案,做到亦师亦友,成为学生发展的激励者。以共同学习为目的,关心学生的成长。

  3、更新观念,重视与家长的沟通。综合实践活动中很多活动都涉及课后学生的调查研究,单是依靠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家长更新观念,积极配合,让家长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帮助学生共同成长,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好帮手,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者。挖掘家长专长,为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牵线搭桥,尽义务、尽职责、尽全力指导学生。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进行。

  综上所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尽全力为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搭建个一座桥梁,力争给学生建立一个改变自我、创造自我的平台,正视实施过程中的不足,积极改进,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1]杨邦清.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反思与建议,基础教育参考,2016

  (2);37-39

  [2]杨维增.对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辽宁教育,2007(6);22-23

  [3]李月英.浅谈“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1)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