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源于兴趣 深度拓展 回归生活——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内外活动的实践

更新时间:2017-03-21浏览:评论: 条

  叶友福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洪塘实验学校

  【关键词】 兴趣 拓展 回归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学生来说,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如果能从他们的生活中入手,那就能很好地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1 、源于兴趣, 立足课堂,努力打造有热情温度的课堂。

  我们要合理诱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通过科学探究这个载体,转化为学生的科学兴趣,成为学习科学的原动力。三年级刚开始的科学课,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结合年龄特点,具有好动好问的天性;我们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大胆提问发难,兴致来了,才有学习的动力……

  案例:

  以现有教材为例,植物和动物单元,观察校园的植物,寻访小动物等,在学生带着各类问题走出教室后,通过看、摸、画等各种办法,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花费1-2节课时间,“原来科学课是这样的啊!我很喜欢这样的课,”学生有新鲜感,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来了,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同时也不能只让身体行动起来了,而且也要让头脑也动起来。让他们在学中做,玩中学,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观察周围的动植物,养养小动物,种植植物等,这些都不是能在40分钟内可以解决的,为此,我们把这些活动放到课外,学生兴致盎然的接受,并且隔三差五的给你来汇报下,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样,课外开展树叶贴画制作赛,运用所学知识,选用不同大小、形状、色彩的叶子创作,增添了不少乐趣。

  2、合理利用媒体教学,进一步提高兴趣

  在现代教育科技发展的今天,不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手段,就无法开辟科学教学的新天地。老师沿着学生的问题,搜寻恰当的录像视频、动画及图片等,结合学生年龄实际,通过视觉听觉感官,可以清楚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远远要比教师口述,学生表达来的生动形象,也更能提升学习科学的兴趣。

  案例:

  如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建筑材料的制作过程,瓷器的制造等等,拍摄不同时期种子发芽的图片,播放种子发芽的录像,鸡蛋孵化的21天等,使原本很长的过程在短短的几分钟就呈现出来,生动形象的映入学生的记忆中。

  保护好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是未来教学的一个切入点,让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习科学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来了;小学生学识有限,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学习中尝试创造,边学边做,就会获得成功,同样有一份惊喜和意外的收获。只有激发浓厚的科学兴趣,才能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小学生涯中一如既往的热爱科学,并逐步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3、给足空间和时间,真实主动实践,真刀真枪地探索。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动脑模仿并经历一定的实践过程,让学生获得亲历的体验,在做中学和学中思,团队合作与探究,加深巩固所学,领悟科学思想,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

  案例: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虽然经过学习,观看录像,阅读资料等已经了解了制作过程,但让他们自己造一张满意的纸还是有一定难度;教材上介绍的“快速造纸术”学生尝试后发现很多问题,“纸浆不够稀,厚度不均匀等等”;你打算怎么改进呢?再次尝试,延长制浆时间—装入可乐瓶—加水—摇晃一周左右,采用抄纸器,果然造出自己认为满意的纸。该实验先后持续一月左右,每位学生都交了满意的作业。

  期间也有其他老师抱怨学生下课就摇可乐瓶的纸浆,时不时把教室的地面打湿,到处是纸屑等等,但这些都没能阻挡学生的热情;还有学生说,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他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纸浆放入不锈钢锅里煮了半小时;也有为了造一张大一点的纸,把家里的纱窗拆下来当抄纸器……

  虽然学生的活动在家长帮助或者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但是让学生“真刀真枪”的经历科学家那样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心中才会敞开科学的大门。

  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候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让短短的40分钟尽善尽美,有时候学生提出很多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但是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一一进行探究。刚刚引起学生的兴趣,下课铃却响了。“同学们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因为课堂的时间不够,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继续观察,继续探究……”这样的话会经常挂在我们科学老师嘴边,如果老师不加以引领指导,变成一句顺口溜,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淡了,课外拓展探究也就变成一句空话。

  面对这种情况,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等各方面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我认为在源于课本知识基础上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把课堂时间延伸到生活空间,开启学校、家庭及社区等更广泛的多方位开源模式,全体参与,深层拓展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案例:

  24节气中的立夏习俗,学校安排了称人活动,两把大杆秤悬架于校园立柱上,学生细致勃勃的完成称人活动。当教学简单机械杠杆的时候,学生提出我们能不能也来造一杆秤,你造称的秤准吗?你的秤最大能称多重的东西?你是如何来确定称的刻度的呢……一系列问题在学生的提问中罗列出来,为此,专门上一节杆秤的课。一个星期后,举行各式杆秤称重及评比大赛,学生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不但完成了自己的创作,同时也传承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4、因地制宜,有所取舍,合理设计探究方案。

  当然,科学课程中安排的课后拓展内容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有选择的,有重点的安排活动,发散思维,动手实践,才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增加学生学业的基础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对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融合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案例:

  我们地处江南水乡,在学习《造纸桥》时,我设计的课外探究活动是“家乡的桥”,包含如下内容:1、调查研究“家乡的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调查研究。如,桥的形状结构特点、桥的美丽造型设计、历史、故事等……。通过实地考查,拍照、画画、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调查研究文章。2、设计一座“家乡的桥”。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记下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过程,并最好能画出设计图。3、制作一座“家乡的桥”(纸质模型)。记录自己制作的桥的制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4、纸桥评比,从设计结构,美观,承重等不同角度开展评比。第一个内容适合全部学生,研究的内容也比较丰富。第二、三个内容层次有提高,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第四个内容具有挑战性,可以让个别学生得以发挥,让基础相对差的学生有期待。最终学生用硬纸板箱造的桥不但可以站人,还可以当凳子坐,获得学生一致认可。

  另外的一副扑克牌建高塔及自制热水器升温活动也是如此,全体学生乐不此比。

  5、因趣而生,团队合作,朝STEM课程迈进。

  在面向全体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也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小学科学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方资源,开展互动实践。当然学习一直是与时俱进的,我们也由先前的基于项目的学习PBL逐步向培养学生STEM素养的脚步迈进,组建学生微活动,微学习共同体。

  案例:

  实施《生活中饮用水的调查》项目中,我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来到我们的母亲河——余姚江边取水,来到水库旁,来到河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进行市场问卷调查,超市食品中添加剂调查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身经历,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尤其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无法替代的,科学课也应该加以充分利用。

  学习日记:1、6月7日,我们去了荪湖水库,那里风景优美,树木茂密,那里的水清澈见底,我们估计那里的水一定很纯净。2、经过这次的探究活动我认为食品添加剂不可过多的食用,但是也不是说不能食用,就像阿斯巴甜,阿斯巴甜经常在可乐中用到,阿斯巴甜少量食用不会对人体受到伤害,但经常食用会产生海湾战争综合症,所以选择食品时尽量选含添加剂少的食品。

  6、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回归科学本质。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能力的一门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自经历一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经历和寻找得出结论的过程并在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方法,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呢?那就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寻找答案。让他们知道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并且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体现着科学。

  案例:

  学习天气这单元的部分内容后的一天早上,在巡视教室的时候看到某位同学拿着雨伞来上学(那天没看到其他学生带伞),便问:“你带伞来,知道今天要下雨吗?”,“气象预报说的傍晚到夜里可能有雷阵雨,我每天自己回家的,如果不带伞,下雨的话那又要打电话麻烦妈妈来接我了。”当我听到这里时,暗暗地感到高兴,因为他已经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前为自己的回家路做好了准备……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我们应该逐渐注重他们科学素养的养成,在给予他们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也应当让学生渐渐体会课堂的历程,知道从身边的事物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践操作,交流表达等等,逐步引导如何思考、假设验证并交流的培养。

  自课堂由内而外深层地拓展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既是知识学习的延续,又使学生能力得以提升,回归学习科学为生活服务的最终目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这样做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应当带领学生走入这精彩纷呈的科学探究世界之中,与学生同发展、共成长,体验学习的乐趣,分享学生探索活动所带来的惊喜。

  参考文献:

  1、《科学探究活动与课堂教学改革》——章鼎儿

  2、《教育过程》美国心理学家 ——杰罗姆·布鲁纳

  3、《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4、《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韦钰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