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利用目标教学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更新时间:2017-03-14浏览:评论: 条

  【摘要】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目标教学自主阅读

  21世纪的教育是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教育,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主要教育学科,决不能再袭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方法。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入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来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激励者。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筛选信息、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一个开放、运动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开拓发展的过程。任何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都不可拘泥于某种单一性教学方法的局限之内,而必须超越某种具体方法的局限,进入一种教学的自由境界,把具体的方法作为进入这种教学的自由境界的梯子。如果我们能够在掌握各种阅读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自觉地将它们熔为一炉,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它将摆脱单一性教学方法造成的固定模式。因教学对象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自由地对课文进行诠释、理解和欣赏,这才是一种教学的自由境界。

  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是比较低效和无序的:有的语文课堂我问你答,师与生之间一一对应的单向交流,生生之间所谓的无序的互动。这听起来很热闹,师生对话频率很高,但这样学生疲惫地跟着老师跑,跟着问题转,哪有时间自己去阅读、理解、感悟?学生之间所谓的热烈讨论,其实是以少数学生为中心,多数学生当听众的对话、讨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充当对话主角的是少數善于思考、能言善辩的学生,多数学生是听众,特别是那些基础不好、思考速度缓慢、不善言谈、缺少自信的学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成了对话的旁观者。更多的语文课堂是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常常听到老师这样一句话: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当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或复述一遍,不作任何评价;或一个劲地说“好,好……”;或者为达到老师想要的答案,一味追问:你读懂了什么?剖析这一现象,教师能遵从新理念,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去阅读,去理解感悟,并给学生充分“说话”的机会,但可能教师备课不到位,可能对教材缺乏更深的钻研,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不积极、正确、智慧地引导学生与文本交流,就会出现理解浮于文章表面的,甚至游离文本的现象。为追求某种需要的答案而预设所谓的情境。这种对话表面上看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但却极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领悟,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一、 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实现语文自主学习的前提

  语文教师在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需求与兴趣,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不能靠别人也无法靠别人来替代,让所学知识和内容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从而促使其能够在学习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爱因斯坦在谈到兴趣时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所以,我们做教师的首先应该要充分了解学生,学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我们通常所说的对学生定位要准,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情,切忌大而化之或过于深奥的问题。其次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学其道,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可见,温柔的目光,亲切地抚摸,殷切地希望,是多么的重要啊。再次,在具体组织教学时,对学生要进行适时点拨,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因此,教师敏锐的目光、机智的点拨才能促使学生学习行为的持续性,而学习行为的持续性才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源头好水。

  二、 善用阅读期待,促使积极阅读

  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是否深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中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要精神,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加上现在的课外读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形象性强,情节性强,文字浅显,很容易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而语文课,要学的并不是这些内容,阅读要有思维的参与,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维是痛苦的,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大幅度缩水。

  首先从教材来看,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题目,而题目也正是最先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的,同样也是最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起读者的注意的。正是由于题目具有这么多作用,所以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题目就是它的灵魂,因此教师的教学就应该最先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先引领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读懂课文的内容,真正理解课文的中心。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反复对课题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的阅读激情可以不断地得到激发。

  其次关注学生差异并保持阅读期待。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学生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对“阅读期待”的理解也出现很大的差别,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不能把学生的阅读期待统一定式。教师在开始教授学生一篇课文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在一名教师的指导下也会因为自身的差异而产生或是体会到不一样的感悟,有时甚至是同一名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与环境中对同一篇课文也会有不同的感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持学生的阅读期待。

  再次恰当评价并及时调整阅读期待。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去主动地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及时修正、补充;然后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可以每时每刻都可以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 保证读书时间,强化自主阅读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让学生充分把握文本。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在重点处做足文章,虽然上述片段只为读好两个句子,但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多形式的读来感悟,有的放矢地引导自悟,摒弃了烦琐的分析。注重抓重点词句,整体感悟也是教学思想的转变。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一遍地读书,自感自悟,这种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

  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独立、深入地與文本展开对话,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和体会,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上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同样是读课文,一次次形式都不一样,让学生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情”,而每一次读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课前要布置学生自读课文并收集有关信息资料;课中要保证充裕的读书时间:在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之前让学生通读课文,在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之中让学生品读课文,在师生、生生交流与对话之后让学生悟读课文。引导学生反复地读、深入地读;课后还要布置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积累。

  四、 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平等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对话过程的有效程度。真正的对话,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师应更多地充当向导,成为学生的同读者,成为引路人,成为可亲、可信的朋友。通过设计对话的情境,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以一种角色消解的方式走进学生,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学习之中,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对话,把准时机引入到学习的重难处,导入到深的学习层次,导读出文章的精神、情感与境界,导问出抓住重难点的有价值的问题,导悟出词句中的内涵、情感等。

  保罗.弗莱雷也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追求一种主体间的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期待着师生真正达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教学对话文化的形成需要营造一种公共话语空间和人文情境,要形成有效的、民主的、和谐的共同言说和互相倾听的局面。

  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尤为重要的是重新认识阅读教学的含义及阅读教学对孩子的成长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意义;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动机;重视阅读策略指导;在孩子独立阅读的过程中给孩子较大的选择空间;重视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孩子进行具有实质意义的合作交流;减少对孩子阅读的评价;高度重视家庭语文教育系统。加深对阅读教学的内涵的认识,真正提高中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温冬梅. 浅析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1).

  [2] 万启文. 初中语文几种教学法的探究[J]. 玉溪师专学报,1998(4).

  [3] 王丹华. 目标教学法指导教育实习的尝试[J]. 吉安师专学报,1999(6).

  [4] 杜学士. 中师语文目标教学法浅谈[J].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2).

  [5] 叶先旻. 目标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6] 高治平. 目标教学法及其效果[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0(2).

  [7] 尹辅能.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语文教育中应用的思考[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2).

  [8] 李盼盼. 目标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成功(教育),2011(9).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