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实践

更新时间:2017-02-21浏览:评论: 条

  李春莲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第一小学 广西 隆林 53350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渗透实践

  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教师会带领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并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计算方法,而且是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思维模式,通过这集中具体的思维方法,学生可以解决更多实际的问题,并正确应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情况,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1. 小学数学中涉及的思想方法

  1.1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是数学中常用的方法,尤其在几何和函数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数学中的数字较为抽象难以理解,而图形具体形象却缺乏度量,两者相互结合,能够实现优势的互补。通过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学生能够对问题有形象的认识,并在计算和度量的基础上完成问题。许多距离、面积计算的问题都与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直接相关。

  1.2类比的思想

  类比的思想是将相近的或相关的知识点加以区分辨别、更好地认识数学中的知识的思维方法。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相同性质的感知和总结,得出它们相同的特点,并由此推断出事物的其它特点的,实现思维由简单向复杂的变化过程。类比能够将数学中的规律性加以延伸和总结,并得出更深化的推理内容。通过类比推理,学生能够更具体地理解事物的特性,并增强思维的连贯性。

  1.3转化的思想

  转化的思想能够实现思维的跳跃和升华,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转变为易于理解的解决的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要求思路的连贯性,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遇到难点,这时就要用到数学的转化思维,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将难点转化为自己熟悉的简单化的知识,并运用自己熟练的思维解决问题。数学中常涉及数字或问题形式的转换,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好种思路的连接和转变。

  1.4分类的思想

  分类的思想是学习过程中常见的学习方式,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区分,并按照特质的异同分成许多类别,在知识体系中构建特定的知识库,便于对记忆的提取和整理。分类主要是以问题或数学知识的特点为基础,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区别和划分,在区分的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分类,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区别,深化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头脑中构建数学知识框架,使数学知识条理清晰、便于使用。分类思想是自然形成的过程,能够为学生的长期学习提供便利的渠道。

  1.5归纳的思想

  归纳的思想是探究数学规律的过程。数学存在普遍的规律性,掌握数学的规律性需要长期的大量实践,并通过自己的发散思维寻求规律的普遍特点,最终将规律演绎到其他的情况中,成为普遍适用的规律。归纳是一个由特殊到普遍、由个体到整体的过程,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假设,学生能够实现思维的过渡,发现数学的规律性和趣味性,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归纳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现并运用规律的能力。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实践方法

  2.1从教材中挖掘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参考的主要工具,因此,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成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容调整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还要对教材中的案例深入剖析,寻求更适合学生理解的切入角度,并联系教材中的其他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要注重在为学生讲解问题时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小学生处于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对许多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较为陌生,在解题过程中通常没有连贯的思路或容易产生理解的偏误,造成思维的混乱,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规范,解释自己在解题时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思维方法,并在长期的联系中使这些思维模式成为学生的自主反应,真正达到熟练使用各种思维方法完成解题过程的目的。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和案例,就要运用归纳法和分类法,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由此产生的题目思路和大体框架做出梳理,在学生的思维中构建知识数的基本框架。此外,教师还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树立目标,并根据目标设计任务,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2.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建立情境教学模式

  数学的许多知识具有抽象性,对于刚刚接触数学计算方法的小学生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提供更具体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利用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将学习过程生动化、具体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增强数学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并将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自觉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和知识点。在课堂中开展情景教学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解决问题“一位顾客到商店中购买铅笔和橡皮,一支铅笔2.5元钱,买了5支,一块橡皮1.5元钱,买了6块,这位顾客购买铅笔和橡皮共花费多少元?”时,可以要求两个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扮演商店售货员,一个扮演顾客,演绎出购买物的过程,双方各自计算购买物品所需的钱数,最后将数字进行核对,并讲解自己思考问题和计算的过程。开展情景教学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普遍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对学生的错误思维方向做出调整和强调,有效改善学生思维过程。

  2.3建立课后交流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实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口述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和问题,并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基础的计算方法和定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双向交流,而学生思维的养成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支持和调整。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形成双方平等交流的渠道,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交流渠道的构建,学生的学习场所可以由课堂上扩展到课堂之外,学生通过各种通讯方式与教师建立联系,在自主学习时可以及时向教师咨询问题,获得帮助,防止思维过程出现错误。由于数学思维具有连贯性,因此教师对学生思路的及时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为学生长期正确思维模式的养成提供参考。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能力中相对的能力基础的是计算能力,这也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能力,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将学习和锻炼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数学思维能力,运用各种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3.总结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运用各种公里定理的基础上解决数学问题,并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科学。而数学中常涉及各种思维方法,借助特定的思维模式,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中涉及的数学思想展开讨论,并对这些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对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施华玲.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之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6):68-70.

  [2] 尹红娜.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思考[J].新西部(下旬刊),2013,(2):245,237.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