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小学数学“课前任务导学单”设计例谈

更新时间:2017-02-16浏览:评论: 条

  摘 要:“课前任务导学单”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先学的有效载体。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背景下,借助“课前任务导学单”能够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自主性与探究性。本文论述了“课前任务导学单”的概念及小学数学“课前任务导学单”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任务导学;自主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然而现如今的一些预习任务往往流于形式,没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也不能让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笔者提出了“课前任务导学”, 以任务为本、以活动为源、以自学为主,变“预”为“导”。“课前任务导学”是教师设计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更好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份材料。这份材料聚焦于教学的重、难点,它可以是具有较大思维空间的问题,可以是具有挑战性的调查活动,也可以是分散教学重难点的实践操作等。下面,笔者以实例来谈谈“课前任务导学”的设计策略。

  一、变有序——从无序操作到循序探索

  课前任务导学所要求的“从做中学”是要改变单纯以“看一看书、划一划重点、做一做例题、记一记概念”的预习方式,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并把自己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思维结果呈现出来,继而转化为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这样的课前任务导学设计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首先要研读教材,制定目标,分析重难点,并且把重、难点分级设计成能让学生有序探索、避免盲目操作的实践活动体验。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可以这样设计课前任务导学单:

  这样的课前任务导学设计没有给学生造成太大的作业负担,也没有要求学生必须要看书才能去完成,而是利用非常有趣的实践操作使学生一步步理解“平均分”和“分数”,学生能在有序的探索中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概念,并且能带着好奇心投入新课堂,去了解这一个新的数。

  二、重过程——从简单获知到数据分析

  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处理,具有典型性和理想化的题目模式,教师在理解教材、驾驭教材的同时也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让教材资源更贴近于学生的实际需要,指导学生选择现实中的数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并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导他们真正投入数据获取与分析的全过程。

  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课前任务导学单:

  ①请仔细观察2012、2014年历卡。(其他年份可自行搜集2份)

  ②写出你观察到的规律或发现的信息。

  ③我的困惑:

  《年、月、日》的课前任务导学设计得非常简单,而学生做完之后上交一看,那收获可真不少啊!因为在下发课前任务导学之前,笔者已经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起点,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已经知道年月日的一些简单知识,因此对年历的观察与探究即使不在课堂中完成,而是在课前也能做得非常好!反而是在“我的困惑”中,孩子们提出了很多有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思考的问题,他们提到:“为什么二月只有28、29天,没有30、31天呢?”“为什么有些月有31天,有些月有30天,有的月却是28天呢?”

  孩子们的疑问引起了笔者更深层次的思考,继而使笔者改变了一种课堂模式来进行教学:在“自主互助、交流探究”了课前任务导学单上的内容之后,就引领孩子们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将“年月日”的知识与宇宙空间的自然现象紧密结合,制作了微视频,以“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圈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宇宙空间的自然现象探究隐藏在其背后的规律,在认识“年”的基础上,继而认识了平年和闰年,把数学道理和自然现象融为一体,水到渠成。

  三、撤梯子——从过度铺垫到展开思维

  设计课前任务导学要舍去过多的铺垫,不要急于给学生思维定向,思考空间太小了,学生会变得“亦步亦趋”而失去了思考性;如果思考空间过大,学生也会因无从入手而难以展开思维活动。一个高质量的“课前任务导学单”应该具有适度的思考空间,能拉伸学生思维的宽度,以暴露学生真实、原生态的想法。

  例如,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设计课前任务导学时,教师除了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外,还会为学生先准备一架“梯子”(如图1),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已经在强调割补转化的策略。这架梯子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它期望学生看到平行四边形时,能迅速、唯一地想到割补转化为长方形。很显然,这样的课前任务导学缺乏挑战性。

  着眼能力,强调挑战,需要改变课前任务,撤掉梯子。仍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可以在让学生复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直接给出一个在格子中的平行四边形实物模型(如图2),课前导学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先提出合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用自己猜想的方法先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让学生用实践操作,如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凑一凑、数一数等,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有的学生会利用数格子、凑格子的办法计算面积;有的学生会利用剪拼的办法来计算面积;甚至还有的学生会利用折叠的办法,拼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来求面积……这样的任务导学可以释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没了“梯子”,孩子们的思维便可跳跃。

  四、求变式——从单一训练到灵活拓展

  “课前任务导学单”的设计还可以恰当地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连乘问题》时,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前任务导学”: ①认真自学课本第99页;②用图画的形式表现2×5×3的意义。画图是在预习的基础上做的,如果能用正确的画图方式表现2×5×3的意义,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连乘问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这已经是本节课的一个目标、一个教学重点。其次,如果一个学生能正确地用图画画出2×5×3的意义,相信他的思想已经得到了内化,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课堂中的“借助实物图、线段图理解解决用两步计算的方法,明确每一步计算依据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计算问题的结构特点”这一目标,有些学生已经在完成课前任务中达成了,而有些学生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困难,留待课堂中老师与同学们的相互点拨。

  “课前任务导学”应该让学生有效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并且将所获得的知识作为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学习紧密结合,而不是将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脱节。自主学习要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已学课堂中就不学,浅学课堂中就深学。

  总之,培养学生课前主动自学的习惯,不仅能帮助他们查漏补缺,适时检验自己对过去所学旧知的掌握情况,还能将学习态度化被动为主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建构旧知与新知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旧知探究新知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利用“课前任务导学单”的设计,应当以兴趣诱发为先导,让学生乐学善学主动学,使学生在长期的不断坚持中养成良好的预学习惯。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