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22
-
2019-12-17
-
2018-05-03
-
2018-04-20
-
2018-04-19
更新时间:2017-02-15浏览:次评论: 条
2021-01-22
2019-12-17
2018-05-03
2018-04-20
2018-04-19
摘 要:作为“班级授课制”的有益补充,“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教学活力。但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却产生了“合而不作”“合而伪作”“合而虚作”的现象,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甚至无效。“走向高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深情呼唤,实践中通过科学分组、动态管理,设置任务、激发需要,预留时空,突出自主,可以重建“小组合作”学习范式。
关键词:高效教学;小组合作;数学教学
伴随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已经逐渐成为共识。但反观当下的课堂教学,笔者发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合而不作”“合而伪作”“合而虚作”等。“被合作”“不合作”“合作流于形式”的现象层出不穷,甚至在有些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已经遭遇“流产”。这样尴尬的“小组合作”学习,究其根本在于教师教学的“急功近利”和“效率至上”,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理念与实践的“脱钩”。由此造成了“课程设计”与“教学执行”的“两张皮”。
一、现象扫描:“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表现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的学习范式,是班级集体授课的有益补充。“小组合作”学习曾经在新课程改革中备受青睐,因为它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变为师生主体的“群言堂”,将师生之间的“单向度交往”变为师生、生生主体间的“多向度交往”。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缘何走向低效甚至无效,并出现“流产”的尴尬现象的呢?其低效现象和低效成因究竟是什么呢?
1. 合而不作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习的有效组织形式,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合作中可以达成共识、形成共享、产生共赢。然而,在有些课堂上,“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包装,公开课合作,但只是形式,非公开课就一言堂。偶尔的、非常态的、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儿童不可能形成“小组合作”的方法、习惯和品质。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由于教师认为儿童已经学习了“商不变的规律”,该教师一上课就认为可以让学生自行展开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放任自流,没有先行组织,没有点拨引导,小组里没有分工,孩子们自说自话、叽叽喳喳,有的干脆翻开课本“照本宣科”。
2. 合而伪作
在不少公开课堂上,许多学生沦为了教师的“托儿”,教师将课堂活动的内容、展示的内容“密授”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展示,看似“小组合作”的背后是教师的“精心预设”。例如教学《周期现象》(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一位教师“精心”分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周期现象”,某某组“操作实物”,某某组“符号表达”,某某组“语言展示”,某某组“数学化概括”等。其教学过程俨然遵循着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看似“主动合作”的背后胀满了“水分”。在课堂的汇报环节,有学生甚至低声地说,都排练好几遍了,没意思。
3. 合而虚作
“小组合作”学习应当是在儿童产生合作需要,学习有必要合作时合作。但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合作学习”贯穿课堂的始终,原本不需要合作的环节,学生展开虚的合作。此外,有些孩子在合作中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根本没有合作的积极性,合作是一种“赶鸭子上架”;有些合作是组内强势群体的“独白”,这是一种“被合作”。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一位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改“秧田型”为“马蹄型”,从课的开始到课的主体部分结束,一些学生始终在“摆面积单位——小正方形”,对于他人的汇报置若罔闻。至于“为什么要摆”“怎样摆”“如何摆得更简洁”等,这些孩子缺乏理性认知,“小组合作”沦为“被合作”。
二、理性重建:让“小组合作”学习走向高效
作为一种学习范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广义的、宽泛的概念。如果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范式,在笔者看来至少有多个层面的内涵,如“小组合作”中的分工学习、“小组合作”中的讨论学习,“小组合作”中的交流学习、展示学习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建组,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要实施动态管理,要给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时空等。
1. 科学分组,动态管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笔者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考虑不同儿童的知识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科学合理地组建小组,让小组成员兼顾各类学生,让组内成员“以好带差”,以局部推动整体,同时落实责任制,组内有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展示员等,对小组实施动态管理、轮流管理等,让孩子的角色始终处于不断地变更之中,锤炼他们的合作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习惯,形成良好的合作品质。例如教学《圆的周长》(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在实验探究环节,笔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组内孩子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一个小组中,他们各司其职,其中1号同学是小组长,负责分工、组织、协调;2号同学负责做记号,滚圆;3号同学负责测量长度;4号同学负责记录、整理数据;5号同学负责计算圆周长和直径的商;6号同学负责汇报、展示等。整个探究过程有条不紊,学习活动秩序井然,他们相互倾听、记录,展开数学的深度思考。
2. 设置任务,激发需要
“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是基于儿童产生数学合作学习需求而进行的。教学中,教师要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探究的欲望展开“小组合作”,避免了合作过程中的“贴标签”,让学生开展真实合作。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有教师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学生没有合作任务,只是机械地操作;没有合作的欲望,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展开的“被合作”,这样的“合作”没有任何意义。笔者在教学时,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提供不同的“异质三角形”,这些三角形有的形状不同,有的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有的面积相等,有的“等底等高”,有的完全相同等。激发孩子们的“找朋友”合作学习的欲望,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主动拼接、尝试,在合作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了“数学认知”。孩子们初步认识到,原来“面积相等”“等底等高”“形状一样”等的三角形都不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只有“完全相同”,才能保证能拼成“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这样呢?这时,笔者让组间展开互动合作,寻找“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探究是否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通过组间的互动合作,孩子们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任务驱动,催生了学生真实的“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技能。
3. 预留时空,突出自主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儿童预留独立思考的时空,培养儿童的“数学思考力”。只有建基于儿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更有效。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给孩子们设置探究的“缓冲地带”,让孩子们在深度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如此,“小组合作”更具有指向性,避免了合作中的“观摩”“无所事事”“东拉西扯”“假热闹”等现象,提升了儿童合作的效能。教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笔者先行组织复习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引导总结出“如果计数单位相同,就能直接相加减”的计算法则。接着笔者让学生展开思考: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本质是什么?于是有学生认为是分母相同;有学生认为是分数单位相同;有学生认为是平均分的分数相同;还有学生将问题和“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连接,产生猜想,可能都是由于计数单位相同。在孩子们展开深度数学思考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畅谈计算思路,有学生认为可以化成小数;有学生认为可以通过画图进行尝试;有学生认为可以通分……在此基础上,笔者出示了6道题目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其中,第一类是三种方法都可行;第二类是可以通分,可以画图,但不可以化成小数,因为除不尽;第三类是可以通分,但是画图很麻烦。学生通过组内分工,对三类题目有了本质的认知,一致得出“将异分母分数化成和它相等的同分母分数,通分最合适”的数学结论。在这里,由于给学生预留了深度数学思考的时空,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小组合作提升了效能。
教学是一种“未知的探险”,“小组合作”学习也应处于动态的管理之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生成处的新问题,教师要适时介入、灵活处理、果断决策、智慧解决。掌控好学生合作的全局,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平等对话、互动交往,避免产生强势群体的“话语霸权”和弱势群体的“不作为”现象。根据数学课程的需要和儿童数学学习的需要,立足学情,不滥用“小组合作”,由此为“小组合作”学习增效。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从时文阅读中受益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国际交流和全球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85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培养英语语感的有效途径 在英语学习中,语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语感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感知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84次 评论:条
突破传统英语学习,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29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让英语学习更高效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如何高效地学习英语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奇速英语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98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英语学习的全新革命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以其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和全球时文资源的整合,引领了英语学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91次 评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