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因素的渗透

更新时间:2016-11-23浏览:评论: 条

  四川省隆昌县龙市镇中心学校 曾小佳

  四川省隆昌县斧光九年制学校 郑显泽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新的课程标准也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一个人通过教育只是渊博,但是连一个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所接受的整个教育都是失败的。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蕴藏着大量的德育因素,我们作为老师该如何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挖掘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充分发挥语文这门学科的德育作用呢?通过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认为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把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陶冶他们情操密切的结合起来,使德育在学生当中潜移默化的形成。我们就要充分的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深入的去挖掘每个单元的德育思想,然后根据每个单元主要的德育任务,具体制定每篇课文的关于德育渗透的具体办法,然后再有计划地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德育方面的教学。

  一、积极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人教版语文教材选取了各种类型的优质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高尚品质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崇尚自然之美的;有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文字极其优美的;也有语言朴实质朴的……不管是哪些类型的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不同的美,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享受美的熏陶并感受真善美的思想。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切忌空泛、枯燥地说教,人为地拔高。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走极端:既不能光讲授语文知识,也不能只强调思想教育。教师要深入备课,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的色彩美、形态美、意境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这段屈辱历史,认清八国联军侵略罪行,激发他们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的同时,更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雨来的坚强,懂得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高尚品质。

  二、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教学和德育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目的。

  教师要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自制教学课件,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中,使德育无处不在。网络这个魔法师也可以把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艺术手段逼真地再现出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作文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接触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体现了学生的自我个性和内在真实的感受的一种方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如父母或是爷爷奶奶辛苦照顾我们,培养我们,披星戴月忙忙碌碌实属不易,习作时,启发学生回顾学习、生活中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诲,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典型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父母或是爷爷奶奶的感激之情,培养他们孝敬爱戴长辈的优良品质。

  四、利用课外延伸活动,延续德育教育。

  切实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推动学生德育行动。语文课外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课外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道德品质、积极进取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开展排演《陶罐和铁罐》、调查身边的环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会、“孝在心中”之类的演讲、制作“我的成长册”等活动,我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五、尊重学生独立的思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正是从童年向少年过渡,有了一些个性倾向性,并有了很强的自尊心,总想摆脱成人的束缚。学生想独立却又不能独立,不能独立却又偏偏想独立的矛盾和倔强心理常导致学生犯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宽容学生呢?只有理解学生,才能宽容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削除学生自卫和自辨心理,也才能建立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我们说什么学生才会听,所谓平等教育,需先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睦的班级环境和班级气氛。

  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在对语文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不仅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而且还有培养到了学生良好的意志思想品德的教育。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德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努力,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才会形成, 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够切实有效。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