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优化计算教学,让课堂彰显活力

更新时间:2016-09-06浏览:评论: 条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内容之一。然而很多小学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既简单又容易,于是他们不愿意花时间钻研教材,造成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重算法轻算理、重模式轻能力的现象。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做到算理与算法并重,以算理理算法,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算出精彩,优化小学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效果。

  一、引导迁移——探究算理

  心理学家奥功伯尔曾说,“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数学知识系统性、逻辑性较强,前后的知识密切相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注重迁移,借助旧知吸纳、同化新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结构。

  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首先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有15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44户,这个小区一共可以住多少户?学生读完题,很快便列出了算式144×15,但这道算式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应该怎么算呢?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通过思考想出了分开算再相加的方法,其中一种是先算5幢有720 户,再算10幢有1440户,算式是144×5+144×10=2160(户),进而让学生尝试竖式计算,并让学生观察竖式:用5乘144,先算5幢楼的户数,再用十位上的1乘144,算的是10幢楼的户数,然后进行相加,这两种计算方法的算理是一致的。

  教师借助情境图,激活学生相关的认知经验,让学生探讨算法,进而探究算理,不仅让学生得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且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二、注重转化——掌握新知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把复杂、难懂的数学问题转化成能解决或难度不大的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机地渗透转化思想,帮助学生掌握新知,理解算理。

  如教师出示例题:妈妈买鸡蛋用去7.98元,鸡蛋每千克4.2元,妈妈买了几千克鸡蛋?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7.98÷4.2,教师首先复习了 7.98÷42的笔算方法,进而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便发现:第一道算式是小数除以小数,而第二道算式是小数除以整数。教师让学生探讨 7.98÷4.2的算法,并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突破算理:把7.98元和4.2元都化成角作单位的数:7.98元=79.8角,4.2元=42 角,79.8÷42=1.9(千克)。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变成79.8÷42计算就可以了。根据商的变化规律,在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扩大10倍,商就缩小10倍,7.98÷42=0.19,0.19×10=1.9。

  教师通过生活化问题的引入,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注重迁移,利用旧知掌握新知,这种转化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索算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转化思想。

  三、丰富形式——提升能力

  计算题在学生心目中,一直被认为是枯燥而单调的,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依靠“题海战术”,进行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对学生而言,肯定毫无兴趣而言。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计算题的形式,注意题目的灵活性、多样性,给学生探索、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教师运用多媒体一一用冒泡泡的形式,每个泡泡里面出示一个题,设置好每个泡泡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到了规定的时间,泡泡就飞走了,学生不想错过做题的机会,注意力都会很集中,同时对下一题也会充满期待。这样的练习形式,激发了学生计算的热情和好奇心,这不像是在做枯燥的计算题,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比赛。

  计算教学,不应是教师把一个个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寓教于乐,会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觉得计算不再是一种任务和负担。

  总之,计算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计算教学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教学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具有长期性、连续性,教学时,要做到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化,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