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课堂反馈要遵循的五大原则

更新时间:2016-08-13浏览:评论: 条

  【摘 要】课堂反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反馈,应遵循及时性、经常性、真实性、明确性、针对性原则,并恰当地运用,才能让学生乐学并且爱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堂反馈;原则;教学

  反馈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和展示,而是为了帮助和改进。以分数来反馈课堂的优劣是不妥当的。通常情况下,课堂反馈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及时性

  首先,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能明显提高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对于自己直接的学习活动做出适当的调整,改进学习策略,同时学习者会为了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而增强学习动力,用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样,在布克(W.F.Book)和诺维尔(L.Norvell)的一项研究中:“把学习者平均分成甲组和乙组,让他们又准又快地练习减法,每次30秒,一共75次;前50次,甲组每次结束之后会及时地告知结果,并对他们进行不断的督促和鼓励,并对所犯错误进行分析,而乙组不进行反馈,结果甲组学习者的成绩优于乙组;而后25次,乙组结束之后,及时告知结果,进行充分的反馈信息而甲组不反馈,结果是乙组成绩比甲组优秀”。这一实验可以说明,及时的反馈对于学习有调节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反馈是否及时,是反馈信息能否起到作用的关键。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般给予反馈滞后的时间越久,则学习改进得也就越慢。当然,在一个测验题目出示之后立即给予反馈,学习者没有进行思考,因而只有很小的效应值(0.19),然而在测验结束后立即给予反馈却有最大的效应值(0.72)。因此,只有在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之后,及时地给予反馈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综上,教师需要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尤其是在新授课,学生对于知识点较为陌生,正处于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动作技能的时候,在教师讲授完并且学生思考之后立即给予反馈是必要的。如此一来,学生恰当的学习行为和正确的学习反应会因为强化而建立起来,而那些不良的学习行为和错误的学习技能因为得到及时纠正的反馈而逐渐改进,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是极其重要的。

  二、经常性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这就说明学习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不断地反馈,不断地矫正。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反馈是矫正的前提,矫正是反馈的目的和归宿。矫正的作用是为了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缺乏,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所要解决问题进行反馈,再进行矫正。对一个问题矫正之后,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还要再进行反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抱怨学生,“这题目我都已经讲了那么多遍了,怎么还做错?”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在当时教师根本没有进行反馈,学生当然不知道错在哪里,也无从矫正。其次,当时的反馈不彻底,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就在一段时间后也没有再进行反馈,使之前的反馈打了折扣。因此,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反馈。

  有学者对29项的经常性评价研究的元分析中证明了这结论,评价的经常性与学生学业成就有紧密的联系:

  假设我们正在考核一个学习10周课程的学生,这个表描述了教师运用形成性评价次数的不同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如果教师没有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不会提高;如果教师进行了5次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20个百分点;如果教师评价了15次,成绩提高24.5个百分点;如果进行25次评价,成绩提高28.5百分点;进行30次评价,提高29个百分点。

  我们可以发现,从0次到10次成绩提高有大幅地跳跃,而之后逐渐趋于稳定。我们并不是推崇要进行30次评价,而是想说明教师要利用课堂评价的反馈来增强学习的效果。这也再次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要经常进行,反复矫正学生行为,矫正以后还要对矫正实行再反馈,直到真正解决问题为止。

  三、真实性

  先出示一个在实习中的案例:在一堂公开课中,教师出了一道很简单的作为导入部分的题目让学生做,并且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做。结果,不出所料,班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做对了,而这位同学因为一点小错误做错了;然而多媒体的大屏幕上立即出现了“你很棒!”三个大字,同时教师神采奕奕地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还是蛮了不起的,不错,要是那个小错误能够不出现,那我们班就可以出个华罗庚了!”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只见那位去黑板上做题目的同学涨红了脸。

  案例中的这一道题目,首先它十分简单,多数同学都做对了,其次是一道作为导入环节中作铺垫的过渡题。教师还没有进入到实质性的新授课中,做出了这样夸张的反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是缺乏真情实感、违背真实性的。最终的结果,也是哄堂大笑。这位教师大概是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表扬学生就是明智之举,他们认为既然《小学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倡导“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那么他们就要对学生进行表扬,不管是做对还是做错,都要表扬。确实,要想一个人改正错误,表扬的作用远远大于批评的作用。激励性的反馈能够激起学生的信心,带来动力。但是批评也并非是禁区,对于一些学生的错误,鼓励和表扬会无济于事,批评当然不是打击的代名词。如果教师的批评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能够发自内心的且真实的没有夸大,这种效果会比夸张的表扬好。

  那么,如果教师认真检查了这位同学的解题及全班同学的解题之后,做出“你是完全可以做对的,但是你粗心了”的反馈,同时补充“下面我们要加大难度了,看你们还能不能攻克它,不过老师相信只要你们能积极开动脑筋,不要粗心,也一定可以战胜它的。”那么,这样既给了学生恰当的反馈,也给了学生接下去学习的动力,一举两得。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给学生的反馈要发自内心的,要真实。

  四、明确性

  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中听到老师评价学生“你真聪明”“你要是再努把力就更好了”“做得好”……殊不知,“并不是所有形式的反馈都是同样有效的,事实上,有些形式的反馈可能会妨碍学习。”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