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根心定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16-07-14浏览:评论: 条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平面几何里“根心定理”原理,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训练这三个两两不同心的圆,形成的三条根轴,两两相交,必汇于教学质量这个“根心”。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活起来,让训练实起来,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这个“根心”升起来,语文课堂才具有持久而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根心定理语文教学小学

  在平面几何里,有条非常著名的定理——根心定理:三个两两不同心的圆,形成三条根轴,则必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三根轴两两平行;三根轴完全重合;三根轴两两相交,此时三根轴必汇于一点,该点称为三圆的“根心”。

  由此及彼,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训练相当于三个两两不同心的圆,形成的三条根轴,如果能做到两两相交,必能汇于教学质量这个“根心”。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活起来,让训练实起来,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这个“根心”升起来,语文课堂才能具有持久而独特的魅力。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贯穿“根心定理”,既符合时代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 先学后教,让学生“动”起来——形成根心第一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是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课改倡导的两大转变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先学后教”正是构筑根心课堂教学的内涵之一。

  “先学”中的“先学”一词,其含义是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主动探究。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根心课堂”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后教”中的“后教”则是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打破以往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做到先学后教,让学生动起来,那就相当于形成了“根心”的第一圆,为汇聚教学质量这个“根心”奠定了基础。如何形成这个“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一) 规范预习要求,确立圆的方位

  学生作为“根心定理”中的第一圆,决定了他是学习的主体。小学中高年级孩子的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自学方法,但自学能力受知识水平、课文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有意识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逐渐根据文本的类型形成规律,是形成了“根心”的第一圆的关键:

  例如:精读课文:

  1. 对照生字表,划出本课词语,能读准字音。

  2. 读熟课文,至少三遍,标好自然段。

  3. 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或句,打个小问号,或自己借助字典理解意思。

  4. 对照课后题,再学课文,有不懂的问题或者有什么想问的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做好标记。

  5.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一背。

  略读课文:

  1. 学习用扫读、跳读等方法快速获取信息。

  2. 遇到不理解的词或句,打个小问号,或自己借助字典理解意思。

  3.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一背。

  4. 结合课后提示,尝试通过制作资料卡等方法,读懂文章。

  (二) 转变课堂角色,奠定圆的主体

  “根心课堂”的教学中,学生是三个同心圆的第一圆。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习的圆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虽然,这在起步阶段会产生“费时费力”的现象,但那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不断反思、总结,锲而不舍地愿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下工夫,那么,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学习,而且在“学习”这条路上越走越轻松。

  “根心课堂”的教学中,学生自学结束后,就进入了“教”这个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在这过程中,教师只能当“路标”,进一步奠定“圆”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1) 初接手某个班级时,前二个月,教师可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准确地揭示自学任务。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自学,做到有的放矢。当然在做此要求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读课文,应带着任务去读;找答案,应边读边做记号;交流时,先小组讨论,再集体答疑解惑……两个月之后,课堂的学习任务可逐步由同学们自己提出,学生探讨后经过归并、筛选形成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学生再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更能激发起学生仔细阅读、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的兴趣。

  (2)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一方面督促学生完成自学任务,并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巡视、个别询问,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教师还要在巡视的过程中,要及时最大限度地发现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做好准备。

  把时空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根心定理的第一圆将在学生的动态学习中生成。

  二、 以学定教,让教师“活”起来——构建根心第二圆

  叶圣陶在《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老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好比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以学定教作为构建“根心”第二圆,就是确立了以学为主,教为学服务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根据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灵活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将基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基本技能,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最高境界。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诸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教”指的是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教”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作适时、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如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我先出示了课题,让学生读“活”读“透”文题,这里的“活”与“透”包含三个层次:一是读出个性,二是读出理解,三是读出疑问。接着以疑问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带着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学习课文:① 什么是“绿色的课本”?② 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③ 怎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④ 这本“绿色的课本”里有些什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后,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教师只是在关键处进行适时的点拨。在此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如:质疑的方法、记忆的方法、背诵课文的方法、好词好句的积累方法、遣词造句的方法等等。这些学法的指导必须渗透在各教学环节和学科内容的学习中。

  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是“根心”课堂成功的关键。而作为“根心”第二圆的教师,更应认识到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 紧扣内容,让训练“实”起来——谋划根心第三圆

  “训练”是贯穿整个教学始终的主线,课堂训练的题型一般包括自学思考题、巩固练习题、课堂检测题等。教师应在这些习题的依托下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过与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及时点拨。学生在这些题型的引导下,读懂教材的知识结构层次,理解所学内容,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训练”也就自然成了“根心课堂”的教学中的第三圆。训练中的习题设计是“根心课堂”中的三个圆能否围绕“根心”的保证。备课时应设计好三个层次的习题:

  (一) 重视预习后的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我出示了这样的预习要求:

  ① 今天我预习了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第一眼看到这个课题我想到了。

  ② 我先读了一遍课文,读的时候,借助课文中的生字注音,我认识的生字有。我认识的新词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词语有,它们的意思分别是。

  ③ 我再把课文读一遍,我要把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用横线标出来,一共有处,我要想办法读通顺。

  ④ 我认真读了课文后,发现了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我积累了。

  ⑤ 我还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 。

  ⑥ 读了这篇课文,我心中还有疑惑,弄不明白的问题我记录在下面。

  上课前,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针对学生的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精心设计巩固练习题,检测课堂学习质量

  比如我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认真落实课后练习中的三项要求:“A. 朗读课文;B. 读一读,注意带点的部分(说明方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C. 以胡夫金字塔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这一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针对朗读课文的要求,我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指名朗读基础差的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全班巩固强化,再给学生自读课文,保证每个学生读熟课文。针对体会工程的“宏伟”和“精巧”及作者说明方法的要求,我先让学生找重点语句,再体会具体说明方法,然后圈出关键词语,紧扣关键词指导多形式、多层次朗读,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将体会到的特点用有情有味的朗读表现出来,有效地落实了重点训练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找找、议议、圈圈、读读,兴致勃勃,收获丰富。

  (三) 逐层提升练习梯度,把好课堂检测关

  在设计梯度性练习时,主要从难易程度、量的多少等进行设计练习。

  其一,难度较大的练习设台阶。先让学生完成较容易的练习,以此做个铺垫,然后由易到难完成难度较大的练习。设计此类练习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体现梯度性,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二,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练习量上设梯度。如教《黄山奇松》时,我是这样设计作业的:

  1. 基本作业(必做题):积累课文中的词语,背诵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2. 选择作业(自选题):黄山除了“奇松”外,还有“怪石”“云海”“温泉”与之齐名,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样,找一篇相关的文章认真读一读。

  3. 额外作业(兴趣题):收集黄山美景图,对着这张图片,你想说些什么?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题目,从而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习不再是敷衍教师的任务,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训练真正的落到了实处,根心第三圆也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教师、训练这三个两两不同心的圆,它所形成的三条根轴,只有汇于教学质量这个“根心”时,才能产生新的活力,教育质量才能得到不断上升。这是“根心课堂”提倡的理念所在,也是“根心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