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浅谈班主任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16-05-19浏览:评论: 条

  詹金环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二小学 邮政编码:747000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随着其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面对学习、社会竞争的压力,独生子女人际交往的困惑,耐挫能力的缺失等等,在其心理上有脆弱需扶持的一面。因此,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专职心理教师缺失的今天,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尤其是小学班主任,是与孩子接触最多的,最能发现孩子心理变化的,也是最该掌握好心理学的知识,及时开展疏导、矫正的先行者,是学生的首席健康心理守护者。

  一、全面了解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前提

  十几年班主任工作中长期观察和不断积累,笔者发现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紧张心理。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孩子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增多,例如:频繁的考核、竞赛,满负荷的课余安排等,造成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他们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产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

  2、懒惰心理。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小学生在完成当天的作业时,常找到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而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依赖性强,缺少上进心是产生懒惰心理的主要原因,而家长的过分溺爱,大包大揽,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

  3、逆反心理。小学生从低年级进入中高年级,不再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对家长的话惟命是从。这是因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 ,身心发展,个性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从心理上看,他们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富于幻想、喜欢参与。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讨厌成人把他们仍当作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然而,由于他们毕竟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求知欲虽旺,但不持久,且易转移兴趣;他们虽对周围事物常持批判态度,但其批判的行为常常又是盲目的。这种反差,正是导致“逆反”心理滋生的主观因素。

  4、“学困生”的自卑心理

  研究表明,学困生中有许多人都患有“多动症”,表现为精力分散、多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过度的紧张也会引发增强“多动症”的不良症状。这些学生除了多动外,还会有心理障碍。学困生由于受到同龄人的排斥,产生过分紧张心理。他们过剩的能量,不但会惹恼成年人,而且也会使同龄朋友远离他们。其次,这些学生很可能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这主要是他们的注意时间非常短,很难集中精力听讲,以至于成绩很不尽人意,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如人,从而失去自尊、自信,产生自卑的心理。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了解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进一步开拓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

  班主任上班会心理课,要注重每次活动的实效性,使每次活动都让学生得到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留下深刻印象,并能调整自己的心态,指导自己以后的言行。其主题可以根据社会影响、学生思想动向以及偶发事件拟定。比如,针对学生在家长“望子成龙”、老师“盼生成钢”的高期望值下产生的精神紧张,心情压抑的心理,开展以《学习的苦与乐》为话题的班会心理课,让学生尽情倾诉学习的“苦”,在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从而以乐观心态正确面对学习生活;对依赖性强,缺乏恒心、毅力,产生懒惰心理的学生,开展以《动手又动脑》《我是“小医生”》等为主题的班会心理课,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觉纠正不良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逆反的心理特点,可开展《“两面人”》《我是谁》等为主题的班会心理课,对学生进行人格辅导。

  三、建立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助化剂。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这一条件,在教育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境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管理者角色与心理辅导员角色的冲突问题。比如,有些班主任遇到班里的某个学生违犯校规的事情,常常出于维护班级名誉,给以较严厉的批评,但这样可能忽视心理问题的疏导。其实角色冲突的矛盾隐含着角色互补的统一。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分析出现的问题,倾听学生的解释,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效,师生的心灵才会相通。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换角色。从权威型的班主任转换为朋友式的心理辅导员角色,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助化剂。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今已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还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守护者。因为能否把握学生心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学校要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备积极的心态、稳定的情绪、顽强的毅力、勇于挑战的个性,并具有承受压力和挫折、合群与合作、终身学习、选择与判断等综合能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时代呼唤着心理健康教育。(3605字)

  参考文献:

  [1] 高建江.班杜拉自我效能的形成与发展[J].心理科学,1992, 6:39-44 [2]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 刘岩.学生自我效能、心理控制源与应激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 17 (1): 36-38 .

  [4] 答会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自信、自尊、自我效能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2 18 (8):483-486.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