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22
-
2019-12-17
-
2018-05-03
-
2018-04-20
-
2018-04-19
更新时间:2016-05-19浏览:次评论: 条
2021-01-22
2019-12-17
2018-05-03
2018-04-20
2018-04-19
广东省连平县油溪镇兴中小学 曾巧红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留守儿童;管理策略
在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下,为了生计,乡村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成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管教和情感关怀,部分留守儿童成了问题儿童。于是,留守儿童的管理成了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其实,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更多的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或是破解难题的一个思路。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七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1]例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要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启示一:关注留守儿童的低层次需要满足
生理需要包括呼吸、饮食、睡眠、分泌和性的需要,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留守儿童中有部分家境贫寒,笔者所在学校还有个别学生因没钱而长期不吃早餐的。你想让连饭都吃不上的孩子遵守纪律、认真学习,那是不可能的。应当说,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随着国家政策和亲人的努力,现在的留守儿童基本上无温饱之忧。那么,我们工作的重心要放在孩子们安全和爱与归属的需要上。留守儿童在这两个层次的需要上最为缺乏。我们经常在媒体报端看到留守女童被性侵、留守男童被勒索的新闻。当这些孩子们的人身和财物没有安全保障时,他们的心理也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于是形成多疑、敏感、偏执、抑郁、神经质的性格,成为顺利完成学业的障碍。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受到老师不公平的对待,就会开始变得不相信这社会,变得不敢表现自己、不敢拥有社交生活(因为他认为社交是危险的),而借此来保护自身安全。农村留守儿童作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单靠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中的任何一方力量,都不能完全达到关爱服务的目的。唯有形成体系,方能产生高效。[2]在校内,我们要营造公平温馨的氛围;在校外,我们要联手家庭和社区,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
留守儿童通常是隔代教养,得不到那种天然的天伦之乐,加上出于对社会治安的忧虑,小学生除了在学校交朋友之外,放学直接回家被限制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狭小的空间。如果在家里没有交流,只能寄感情于电视和网络,形成内向的性格,并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沉迷网络游戏,陷入网恋等。一个没有受到父母关怀的少年,会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没有价值,在学校交朋友时无视道德观和理性。有些学生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打架、恶作剧等。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甚至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我们应当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经常与孩子保持联系,意识到父母不仅仅是提供物质,还要提供感情关怀,而这种关怀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和亲友的关心。有些孩子无理取闹、调皮捣蛋就是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生活的质量不在于物质的满足,而在于心灵的充实。让孩子们有爱与归属感,觉得他(她)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疼,有个家。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儿时爱的记忆将影响人的一生。
启示二:引导留守儿童的需要良性更替
其实,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自然产生高层次需要。我们在帮助留守儿童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要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满足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上,做一个高级趣味的人。二是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到高层次补偿,而这种情况易走向极端,不是伟人就是罪人。早期的共产党人,吃不饱穿不暖,天天面临生命的危险,事业得不到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理解,更是经常倍受打压、羞辱、折磨,但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持之以恒,最后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当我们暂时改变不了留守儿童的低层次需要满足状况时,我们要鼓励孩子们把目光放长远,有理想。不少留守儿童低层次需要没有满足,克服困难通过加倍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优等生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日后也真的成长为国家的栋梁、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我们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干预,但更重要的是预防,特别要警惕以下现象:部分留守儿童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或欺侮,缺乏安全感,于是拉帮结派,搞金兰结义,成团团伙伙,寻找爱和归属感,甚至通过暴力来获得“尊重”。于是,在好坏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团伙违纪违法行为,如打架斗殴、勒索盗窃等。有的留守儿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为这些行为可以赢得小群体成员的“尊重”。有的留守儿童在家里得不到爱和归属,在学校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就离家出走,追求所谓理想的“自我实现”,这是非常危险的。
启示三:帮助留守儿童找到自我实现的路径
教师的工作是主导,学生自身才是主体。我们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学生身边,我们“教是为了不教”。首先要指导学生如何面对自己的身份。“我最大的痛苦,就是因为自己是留守儿童……”这是学生小李在日记中写的一句话,辛酸又无奈。[3]我们必须让孩子们明白,这不是谁的过错问题。既不要埋怨父母,任何一个父母情非得已,不会让孩子与自己分离;也不要仇视社会,这是一个社会发展必经的阶段;更不要自怨自艾,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污名”。教育孩子学会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学会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这样,他们才能快乐地成长。其次是指导学生如何面对自己的需要。例如,现在的小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很重要,有自尊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习生活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有用处、有价值,学习有动力。尊重需要没有得满足的学生变得很爱面子,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被诱拐出去做坏事。但应让孩子们明白: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应适可而止,不能变得索取无厌,人类应走向高层次需要。高层次需要又称之为成长需要,它能够让个体生活得更有质量。与低层次需要相反,成长需要永远得不到满足。例如,求知和理解世界的需要满足越多,个体学习知识的动机越强。越是有才华、有成就的人,越觉得本领不足。其原因就是知识的半径越长,所感知的未知世界就越多,故而越发觉得需要求知好学。[4]最后是抓住学生的主要需要,进行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同一学生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需要,抓住主要需要也就抓住了主要矛盾,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指导学生找到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就小学教育而言,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88.
[2]肖庆华.留守儿童教育需守四大原则[J].人民教育,2015(22):27.
[3]朱哲.求解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困境[J].人民教育,2015(22):15.
[4]都惠菊,等.基于幼儿心理需求的教师搭班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19):143.
作者简介:曾巧红(1972―),女,广东省连平县人,广东省连平县油溪镇兴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管理。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从时文阅读中受益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国际交流和全球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85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培养英语语感的有效途径 在英语学习中,语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语感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感知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84次 评论:条
突破传统英语学习,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29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让英语学习更高效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如何高效地学习英语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奇速英语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98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英语学习的全新革命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以其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和全球时文资源的整合,引领了英语学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91次 评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