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浅析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更新时间:2016-01-07浏览:评论: 条

  姓名:何锦标

  单位: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奥园学校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我在广东梅州山区支教期间更深刻体会到,山区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在心理和情感方面有一定的失落。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实出发,把良好心理素质的培育和引导,有效地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健康成长。

  一、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挖掘数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内容。

  数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与教学环节,还要结合学生特点挖掘出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带着新的思路认真钻研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教学《元角分》时,结合小学生乱花零钱的现象,对其进行节约意识和正确理财的教育等。再如如在教学《时分秒》时,根据学生中出现的懒惰问题,选用学生自己每天学习和生活作息时间的实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克服做事拖拉的心理问题和改正懒惰的不良习惯。

  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他们乐学、好学

  数学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相互交融的活动,老师要多发掘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这样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而不敢表现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总感到自己要受忽视而常有孤立之感;在有竞争性的教学活动中,更是惟恐失败而百般推辞和躲避,由于他们经常自我否定,心里就形成了“我是差生”、“我不行”的自我否定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利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己,使之培养起“我不差,我也行”等自我肯定的意识。在课堂中多关注学困学生,只要我们把问题具体化,小步子引导,就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激发他们表现的欲望。例如在分组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时,让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分在关系融洽、随和的小组,讨论比较简单的问题。同时让小组成员根据各人的爱好与能力,主动分担不同的组织角色,如汇报人、记录人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尝试、体验主持的快乐感和责任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赏识别人,也学会了赏识自己,从而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合作意识。

  三、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爱上数学。有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刺激引起认识解释,认识解释引起唤醒的知觉,唤醒的知觉导致情绪体验。心情良好则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情绪低落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教师在教学导入过程中通过实物、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创设情境,把学生完全带入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数学学习情境中,把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情境的启发下进行有效学习。在情境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教是为了不教”既是教学目的,又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一种自主的境界。多让学生上台讲解题或上讲台前板演,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发挥团队的精神,请某一小组的组长上台讲解解法,再请其他组员作补充和评价,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自信心。学生具备了学习能力后主动地获取知识,做到无师自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要敢于让学生想、说、做,敢于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反比例》时,开展“竞赛与合作”的游戏活动,几组学生进行判断比赛,要求同组同学共同判断,看哪个小组判断得又快又准,并说出为什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体验、帮助他们理解“合作与竞争”的含义及关系,感悟它的重要性。

  四、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形成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由于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过程采用的是自主学习策略,即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发现,通常它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并迅速发展,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迫切,愿意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希望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多一些自我评价。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每取得一点成就,如能及时肯定和鼓励,便会有一种经常的成就感,使他们从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作为教师,尊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用亲切友善的笑容,常挂在嘴边的评价语言,如:“你说得非常好“,你真棒”,“很好”,“你很聪明”,“再想一想”,“这么难的题你也做出来啦,你成功啦”等等,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得到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万倍的信心,自觉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使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如果一个学生很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做事就会缺乏自信,在心理上认为自己样样不如人,就很容易自暴自弃,产生自卑的心理,在课堂上要坚持以表扬为主,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功感,这对学习后进生尤其重要。在六年级《圆形的周长》围圈游戏活动中,我特意请这些学生来当裁判,让他们在和谐欢快的教学气氛中感知半径与周长的关系,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发展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此外还多布置实践性作业,少布置书面作业,实践性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及其人格的优化发展。老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心理辅导方面多下功夫就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丁钢 教育与日常实践[J],《教育研究》(北京),2004 年第2期

  [2] 张桂龙 新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0年04期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