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运用哲学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哲学素养

更新时间:2015-11-18浏览:评论: 条

  福建闽侯三中 杨惠珍 

  步入高二,同学们将要学习《生活与哲学》这门课程,它设置的目的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为了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日常的生活和实践中寻找富有哲理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哲学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总结、反思,从中感悟哲学道理,提升哲学素养,启迪自己的人生。

  典型案例一:“对水土流失的哲学思考”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但由于不合理使用破坏了土地资源,导致水土流失。从而生态环境恶化,经济严重损失,危及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运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来启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通过设置不同的环境污染的情景,让学生扮演政府工作人员的角色,让他们学会处理污染事件,并从中谈感想。

  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把握客观规律。

  通过对以上教学案例的学习和反思,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思考,学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升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哲学素养,对于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会有指导作用。

  典型案例二:对“扶与不扶”的哲学思考

  自从“南京彭宇案” 之后,“扶与不扶”的讨论在舆论媒体中屡见不鲜。有人从法律角度分析其断案是否科学,有人从社会角度分析此事的社会影响,同学们也是众说纷纭。在教学中如何利用所学哲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思考?让学生在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不再纠结于“扶与不扶”?

  我采用的是单刀直入的教学模式。

  情景设置:

  1、当我们认为“人定胜天”时(价值判断),我们的选择是“征服自然”(价值选择)。

  2、当我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价值判断),就会尊重客观规律,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价值选择)。

  问题:当我们认识到扶一个不幸倒下的老人是有意义时(价值判断),你会怎么做?

  学生甲: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以后是否会不小心摔倒在路边。所以我选择扶。

  学生乙:这是一个良心问题,我会扶,但是怎么扶是个技巧问题,比如我会拍下证据或找证人。

  学生丙: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那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的美好。”

  通过讨论,部分同学还是有些担心,但大多数同学的思想境界还是很阳光的。这让我很欣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就一气呵成跟学生讲了以下的概念和观点----价值、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学们也领悟到“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教学,我和同学们都深有感触,在新形势下传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营造崇尚道德、践行道德的良好氛围的重要性。

  典型案例三:“在个人和社会的辩证关系中寻找人生的支点”

  邰丽华是位聋哑姑娘,却靠不懈的拼搏和奋斗,逐渐成长为舞坛上的一名新秀。她勤奋敬业、勇于攀登、乐于奉献见证了残疾人敢于超越常人的人生奋斗轨迹。

  而在我们同学当中,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考试舞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行我素,大声喧哗;大扫除时能躲则躲;跑操时也常缺席等等。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就想着该如何帮助孩子们走出自我的空间,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他人的尊重呢?

  在讲授《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题时,我就适时选取学生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作为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邰丽华的成功轨迹,找出她的闪光点,并结合同学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找出差距。

  通过引导,同学们从邰丽华身上,能感受到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 努力奉献的人也是幸福的。只有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努力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人,才有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奉献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学好哲学,终生受益!教好哲学,任重道远!

  【文献参考】

  1、人教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

  2、傅佩荣《哲学与人生》(东方出版社2012年5月版)

  3、2010年05期《思想政治课教学》-----《高中生哲学素养的培养》 汤鸣霞

  4、2013年09期《天津教育》-----《理科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董彦旭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