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浅议多媒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15-09-22浏览:评论: 条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第三中学 方凤燕 

  【关键词】 多媒体 初中思想品德课 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已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性、交互性、生动性、灵活性、声色具备的特点为当前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特别是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模式让师生的交流、互动更自由,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知行的统一。把多媒体电教引入政治课堂,把道德行为和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声形并茂生动的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政治课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 运用多媒体明理激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中使用投影片、录音、动漫等多媒体电教,特别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同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轻松控制课堂节奏。例如,我在讲授《合作!竞争!》一课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三个和尚》的动画片:“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和、、、、、、”生动有趣的画面。耳熟能详的音乐,立即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使他们的心理处于乐于接收的状态,为接下去的讨论、分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也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尤存的境界。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教学重难点。

  教材中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学生受时间、空间、年龄、知识、心理特征等因素影响,难以突破这些问题,有的问题只能从具体的现象中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因此借助多媒体工具教学手段能将抽象、深奥的原理、概念以图片、动画、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直观媒体同步展示,变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既帮助学生消除在学习过程中思维障碍,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又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品味生活.》这一课时,培养爱国情操是教学难点,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他们的感悟能力,我从美感教育的感性认识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伴随着柔美、悠扬的旋律,我把自己旅游时拍的一幅幅数码相片通过电脑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美不胜收的人间天堂杭州西湖;风光明媚、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天蓝水澈、野趣盎然的九寨沟;奇风异景的张家界;“天下第一山”的黄山、、、、、、、随着同学们一阵阵惊叹,他们陶醉于我们伟大祖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中,爱国主义情感激荡胸襟,美的情感油然而生。政治课教学通过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入把握课文知识,增强德育功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感悟能力,达到德美双向教育的效果。

  三、 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整合资源,加深理解,提高教学实效性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所收集的学习资源进行精心整合,将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特别是初三后期的复习,若老师仍是按教新课那样重新把知识过一遍,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呆板,易使学生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师在复习时,若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渗透其中,整合初一到初三相关知识,借助电教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游戏等内容于一体的课件中,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复习课的趣味性、实效性。例如我在复习《依法治国,法治中国》专题时,运用多媒体展示热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材料,引导学生说出主题及总目标。运用树状图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引入法治主题,通过例举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议、2015年1月1施行的新《环保法》、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高官、12月12日宪法日等案例引导学生归纳法律的特征及作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相关知识,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游戏规则,让学生参与游戏中,激活课堂。多媒体技术地运用,达到了课内与课外的统一,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四、 运用多媒体技术,巩固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要对问题解决的过程,结果及所采取的方法、手段、策略进行检训、反思、总结,以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已有的教学方法、策略的理解;有利于促进所学知识、技能的转移,同时教师通过检查训练、改进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进步与素质的提高。通过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探究结果是否正确,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有效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当节课教学内容的检测试题,由学生动手解决,以此反馈学生把握程度以及后续补救教学措施的跟进,以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五、 多媒体技术应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正确处理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强调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创设学习情景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眼下有部分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情境创设,他们一味追求在新课开始就用CAI课件播放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材料即为教学情境,特别是公开课、评优课、示范课。他们认为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无所适从,无法创设情境。其实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生活实例等都可以创设情境。我们在创设情境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而不能一味追求时髦。如,在讲 《身边的诱惑》这课时,我通过课件“魔堡探险”,让学生在犹如身临其境中明白要自觉抵制身边的不良诱惑,才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反之将付出惨痛的代价。使课堂教学成为成为拓展和深化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经验和能力、引导学生创造和体验生活的过程。

  《二》 正确处理形式与效果的关系

  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所有的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活动更要准确地体现教学重点,且能体现出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然而很多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花了很多力气、时间设计的活动,只重视活动形式,而忽略了活动效果。例如有的老师让学生活动时,一个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在读,另一个学生放幻灯片,其他学生在演哑剧,课堂氛围很热闹,但并没有达到实际教学目的。有的老师设计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课件,但整节课下来似乎就是简单的文字堆积加图片,课堂表面上学生看得兴致勃勃,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认为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扶手,制作课件,更应考虑它的实用性,引用的材料应是大众化、持久性、典型性,主题设计尽量简洁。例如在讲《诚实守信》时,先让学生观看《温州一家人》与《中国学生就业遭遇》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从上述故事你得到什么启发?我们为什么要做诚信的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通过问题激发和合作探究,启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整理、归纳问题的能力。

  有人曾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里最辉煌的一段,那么多媒体引入课堂将为“辉煌的历程”增添更为神奇绚丽的一笔。多媒体技术应用,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拓展了政治课教学的时空界限,学习自由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浓了,从而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朱庆国,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多媒体整合[OL],江西省基础教育资源论坛,2010

  [2]李璐,课程标准—思想品德新教案[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0

  [3]攀庆红,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于昌建 , 《教学情节的创设与高效课堂》新课程(中学)2010、12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