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妈妈,如果我考不上好大学怎么办?”睿智的妈妈这样回答,点醒万千家长

更新时间:2020-03-10浏览:评论: 条

心态放好,踏实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的!加油!
 
1
 
去年,女儿高考,一天半夜12点,我去上厕所的时候,路过女儿的房间,发现她的灯还亮着。
 
我轻轻地打开了她的门,本以为是孩子睡觉忘记关灯,后来进去以后才发现她还在彻夜刷题。
 
“怎么还不睡?”我问道。
 
“嗯,我再看一会儿。”女儿好像有些烦躁,爱答不理的。
 
离高考还有几个月,我知道她现在顶着巨大的压力。
 
“你现在先休息好,别老是看书看到现在。”我试图劝她上床睡觉。
 
女儿没有回我话,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
 
半晌,她声音略带颤抖地问我说:“妈妈,万一我高考考砸了,上不了好大学怎么办?”
 
我一怔,反问道:“你觉得会怎么办?”
 
“我觉得如果我考不上好大学,以后……”女儿委屈地都要哭了出来。
 
我拍着女儿的肩膀笑着说说:“如果你要是考不上大学,那就太棒了,这样你就能一直陪在我身边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一个人在外受苦受累的。”
 
女儿一惊,万万没有想到我会给她这么一个答案,问我:“妈妈,你怎么是这么想的?”
 
我继续笑着说:“妈妈刚才是开玩笑的,不过妈妈的中心思想确实是这样想的。即使你考不上好大学也没有关系,上个普通大学也可以啊;考不上普通大学也没关系,我们学些你感兴趣的技能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上大学,办法多着呢。”
 
女儿睁大眼睛问我说:“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你要知道妈妈最想让你从高考这场"战役"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分数,更多地是希望你能增强你的抗压能力跟学习能力,因为现在的社会发展真的是太快了,如果你只是一个会读书的书呆子,即使你考上了清华北大以后也是会淘汰的啊,对不对?”
 
女儿点了点头。
 
“不要过分在意高考的分数,有时候你刻意地在乎它反而达不到理想值,就像小时候我带你去玩沙丘的时候,你记不记得当时你抓了一把沙子?”
 
女儿又点了点头,说道:“记得,我还记得你当时跟我说,手中的沙子不能紧握,因为你越紧,沙子就会漏的越快。”
 
“高考也是这样啊,你有时候抓分数抓的越紧,越害怕,反而考不好呢!我希望我的女儿现在能够放轻松,享受高考这个过程,享受吸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刻意在乎这个结果,明白吗?”我又说道。
 
“明白了。”女儿的面色不再是我刚进屋里的焦虑,逐渐舒展开来,我也放心地给她关了房间的灯,让她休息了。
 
后来女儿在后面的学习中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每天都忙得开开心心的,最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2
 
距离2020高考还有不到100天,等到开学考试后,许多学生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崩溃情绪。近期也可能进行线上模考,合理排遣考前考后情绪显得尤其重要~
 
考前怯场焦虑症
 
我见过很多同学都有考前怯场焦虑症。
 
通常他们都有以下的几种“不良反应”:
 
“哎呀呀,该考试了怎么办?再熬个夜吧,能记多少是多少!”
 
“不行,单词我还没有背会,生物课本还没复习完,我到底要先看什么?
 
“唉,看着都烦,不想学习。
 
患有考试焦虑症的童靴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考的很好,因为他们对知识不是发自主动意愿的,而是被动强塞进去的。
 
这就是所谓的“硬学”。
 
明明已经学不进去了,我就是偏偏要学。
 
正儿八经学到了什么东西了吗?并没有。
 
因为“硬学”是没有学习计划的,只是在心里给自己一个“你看我还这么努力”的安慰罢了。
 
考场慌乱焦虑症
 
曾经有好几个同学跟我反映。
 
“老师,我一坐在我考场位置上就忍不住心慌,心慌就算了,还发抖,就是腿抖到我控制都不能控制的地步。
 
确实,一到考场就“发抖、脸白、出汗”,这样的情况确实不少。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做“克拉克现象”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的一个著名的运动员,长跑健将。他在1963年到1968年之间先后17次打破世界纪录。但就是在这期间,在他运动的巅峰时刻,他参加了两次奥运会,一次都没有拿冠军。
 
什么原因?不是他水平不够,而是在当时最关键的赛场上压力太大,导致他比赛的时候水平失衡。
 
所以,我们把压力导致的这种现象叫作“克拉克现象”。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强烈建议各位同学在考试之前“画个符”。
 
上面可以写一些:
 
“你其实很努力了,加油!
 
“一次考试不能代表什么,下次继续就好了。
 
诸如此类鼓励的话,在进入考场的时候反复查看,给自己加油打气。
 
考后自责焦虑症
 
有的同学一旦没考好,就觉得对不起老师的教诲,对不起同学的关心,尤其对不起父母的爱。想一想父母两鬂斑白的头发,想一想父母眼角的皱纹,越想越是愧疚,是不是?
 
甚至觉得人生真失败,感觉自己活着都没什么意义了。
 
其实,考后的自责很多时候是多余的。
 
按理说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你不要管别人怎么看你,其实你也管不了。
 
考好了,你想:“这次模拟考好了,是不是别人没发挥好,我发挥超常才考得那么好呀?
 
没考好呢,你又想“老师我怎么那么笨呀?
 
所以不论成绩怎么样,你都对自己不放心。
 
其实,带有这种情绪的话,既影响平时的学习,也影响考后的恢复。
 
3
 
既然焦虑的情绪这么普遍,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去缓解它。
 
平时适当运动
 
运动,确实可以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因此,面对高考,合理而适时的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建议各位同学平时在学习之余适当运动,现在在家可以做一些轻松的运动,能够对减轻心理压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深呼吸法
 
当你面对考试的时候,如果在上文中的“画符法”对你来说没有什么卵用。
 
就很有必要进行一下“深呼吸了”。
 
深呼吸能在人体体内注入更多氧气,降低心跳频率和血压,减缓呼吸,平复脑电波,更快恢复身心平稳,使人的精力更加旺盛。
 
多吸两口气,考试更棒棒。
 
学习内容上回归课本
 
老有家长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高考压力这么大?天天睡不着觉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不会做题呗!
 
总想去做一些过分拔高的题目来表现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其实有时不仅仅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而且还适得其反。
 
试想,一份过分高水平的试卷摆在你面前,这道题不会,那道题也不会,别说是孩子了,家长也崩溃。
 
所以,建议各位孩子在临考之前一定要回归课本,复习整理老师讲过的知识要点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去啃偏题、难题。
 
偏题、难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情绪低落。
 
只要将基础知识掌握清楚,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心理便会感觉踏实,降低焦虑感。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免费体验学习
 
 
4
 

无论是面临高考,还是其他影响人生命运的大考,家长都必须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而去影响孩子,帮助孩子进入最佳的备考状态!

 

保持平常心,相信孩子能行

 

家长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态!

 

情绪是会相互传染的,特别是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消极情绪往往要比积极情绪有更大的传染力。

 

随着高考的逼近,有些家长会产生比考生更明显的紧张情绪,这种焦虑感不由自主地流露于脸上,表现在日常言行中,并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

 

家长首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常心和理解心,相信孩子能行,给孩子信任感。

 

要以平常心与孩子交流,心平气和地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当孩子产生考前焦虑时,父母应该给孩子倾诉的机会,适度引导,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在孩子的考前焦虑感有所缓解后,可与孩子聊一下对考试的想法,更多地让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

 

简单地讲,家长平时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有的家长担心影响孩子复习,连说话走路都要尽可能压低声音;有的家长干脆请假在家,为孩子做饭,专心陪读,这样反而让孩子有不适应感。

 

焦虑感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内心的压力,总是担心考不好,怕被父母责怪,怕被别人看不起,过分的关注极易让孩子更加焦虑。

 

这种情况下,就是要让孩子明白,无论考出怎样的分数,只要这是努力过后的结果,作为家长都会坦然接受。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临近高考,很多家长会陷入草木皆兵的状态,对家庭成员提出诸多要求,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全家人进入严阵以待的助考阶段,这样反而不利于考生积极情绪的建立。

 

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备考十分有利。一些家长总是怕孩子发挥失常,提心吊胆,愁眉苦脸,容易导致孩子也处于压抑的情绪状态。

 

当然,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家长最为关注的是必然是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长通常认为,关心孩子的学习是为他好。的确,适度的关心有助于孩子以更好的心态投入学习,但过度关心则会适得其反。

 

也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并没有能力在学习上为孩子提供帮助,就以其他方式关心他,督促他。

 

尽管家长们想要激励孩子,防止孩子懈怠,但如果策略不当,容易让正向的鼓励变成负面的压力,引起反感。

 

在最后的100天里,时间紧张已经为考生带来巨大压力,这时家长应尽可能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所有该复习的,全都复习过了,所以不要害怕。”一句简单的话,能让孩子的心里踏实很多,也会更有自信。

 

面临人生中一场至关重要的大考,考生自身已经有强烈的紧张感,家长切忌把这种紧张感无限放大,如果将关注点放在学习成绩上,实际上是在给孩子施压。

 

因此,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卸下沉重的负担,给孩子以轻松、愉悦的心理感受,既能让亲子关系更融洽,也能促使孩子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复习中,以自信的心态走上考场。

 

家长千万不能说什么?

 

不要总是问“复习怎么样了”“知识点是不是都掌握了”“不会的内容还多不多”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孩子根本无法回答,而且会增加孩子内心的焦虑感。

 

通常,经过至少三轮的复习,考生的复习成效基本已经定性,而且几乎每个考生都会没有自信。

 

如果孩子回答“复习好了”,那么这并不是真实想法;如果回答“还有很多不会”,则可能会受到指责。

 

不要总跟孩子讨论考试结果。

 

有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不断奋进,就会反复强调,如果考不好会怎样,话语中带着威胁,会增强孩子的不安感。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们经常对孩子说的话,极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机会只有一次,一定要考好。

·这次考不好,你这一辈子都会受到影响。

·平时成绩都不错,高考时候千万不能发挥失常,亲戚  朋友都在等着你考上重点大学呢。

·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你一定要把握住。

·我们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一定要拿成绩来回报。

 

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关注点向孩子的教育上倾斜,成绩已经成为孩子优秀与否的标签。

 

一旦孩子考试失常,就免不了家长的一顿训斥,这无疑给孩子施加极大的心理压力。

 

所以,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也要给他更多的关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给予孩子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

 

三尊重·三陪同·三适度

 

三尊重

尊重孩子的生理规律,不主观干涉;

尊重孩子的备考习惯,不强行指导;

尊重孩子的行事风格,不偏激指责。

 

三陪同

陪同孩子用餐,但不陪同睡眠;

陪同孩子运动,但不陪同复习;

陪同孩子聊天,但不陪同赶考。

 

三适度

适度期望,培养自信,建立和谐关系;

适度关怀,理智冷静,避免出现冲突;

适度照顾,松紧适宜,避免引起反感。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免费体验学习
 
文章整理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