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更新时间:2016-08-30浏览:评论: 条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财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并尝试性地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视角,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六大任务。文章还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阐述了其“大金融、大开放、大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大金融、大开放、大实践”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及任务

  目前,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存在两大结构性失衡问题:一是供给短缺。供给体系未能及时跟上社会对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供给短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反应迟钝于社会变化的速度,不能按照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配备师资、更新知识、改革教学模式,部分专业已经不合时宜、课程内容过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能满足行业需求和创新、创业要求。二是供给过剩。伴随着近年招生规模迅速扩张,地方高校扩招、升本后,没有清晰的定位,专业竞争力不强;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应用,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培养质量不高,出现相对过剩。

  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即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以能力本位教育为目的,通过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内容更新提供更加有效的知识供给;通过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手段和技术创新提高知识传送与接收效率,最终达到优化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面临着六大任务。一是增加投入,拓宽渠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二是优化专业,对接需求,构建有效的专业增设和退出机制。三是根据知识、能力、素养和结合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发展趋势,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四是以校企合作为渠道,构建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五是简政放权,去教育行政化,按照教育规律办学,逐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六是补齐短板,更新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金融学院为例

  1.培养思路与内涵

  河北金融学院以建设金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为总体建设目标,立足河北,依托行业,面向基层,服务社会,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并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不断培育办学特色,积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探索“大金融、大开放、大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大金融”是人才培养的理念,这个理念确立了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大开放”“大实践”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学校依托60多年来形成的行业资源优势,秉承传承、发展与创新的指导思想,以服务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主线,以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基础和切入点,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国际交流合作为桥梁,教学信息化为支撑,有效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形成了“大金融、大开放、大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走“大金融”特色发展之路,走“大开放”合作共享之路,走“大实践”应用创新之路。

  2.专业建设,金融+

  专业设置,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围绕“大金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稳妥增设新专业,“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设置本科专业23个,形成了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为主体,文、法、理、工学科为支撑,规模与结构协调、相互支撑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体系。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共占比78.26%,专业集中度高。

  专业建设,“金融+x”、“x+金融”。按照“大金融”办学特色定位,遵循“金融+x”“x+金融”的专业建设思路,注重金融理论知识体系和金融思维培养,构造培育特色专业。法学专业形成了“法学+金融”、英语专业形成了“英语+金融+人文素养”的专业建设模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了 “互联网金融”方向,会计学专业开设了ACCA和CPA专业方向。启动“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工程”,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3.课程建设,凸显应用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多方聘请行业、企业高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绘制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矩阵图和专业能力实现图谱,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三大工程”,即基本能力和素养培养工程、专业能力实现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工程,构建突出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基本能力和素养培养工程:该工程以公共基础课程群改革为途径,培养学生“五个具有”,即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想境界和正确的审美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较高的情商;具有较强的观察判断能力和清晰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力。

  专业能力实现工程:该工程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基础,凝练专业核心能力,以课程改造、开发为重点,设置与专业三大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相匹配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对专业课程进行“两改造、一开发”,“两改造”即将原有专业课程改造为案例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两种类型;“一开发”是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校本特色课。

  实践能力提升工程该工程依托“三大平台”(实验实训平台、实习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开设独立实验课、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创新创业综合项目等课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4.师资队伍,育人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学校重视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双师、外聘精英、打造团队、提升水平。

  注重应用,双师育人。学校注重“应用型”教师培养,出台《河北金融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与认定办法》《河北金融学院专业课教师挂职实践管理办法》,设立了“双师型”教师教学促进津贴,鼓励教师到相关行业部门挂职锻炼,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截至目前,学校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共有130 人。

  聘请精英,合作育人。学校不断加大从行业企业选拔聘请业务骨干来校作为兼职教师的力度,开设专业课程和讲座,共同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论文(设计),规划学生专业发展愿景,为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奠定基础。

  打造团队,协同育人。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建成3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支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37支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25支校级课程考核教改团队、28支翻转课堂教学团队、19支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团队、2支跨专业综合实训团队。

  多措并举,提升水平。学校实施“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计划”“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建立教师发展中心,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师资培养培训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以赛促教、以研促教、以改促教、专题培训、“引进来”、“送出去”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5.校企合作,开放办学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线。学校按照“大开放”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政府合作共赢的新途径。

  依托行业、共建资源。学校依托深厚的行业资源,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中国银行业协会,发起成立全国(地方)财经类高校金融教育联盟;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建国际金融研究院等教学研究基地;与企业共建课程案例库,共同开发“商业银行网点现场管理” “物价监测预警与调查”等校本特色课程;依托地方资源,与政府部门共建河北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等科学研究基地。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修订,聘请行业高管、企业主管担任兼职教师、行业导师开设专业课程和讲座,规划学生专业发展愿景,共同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与行业企业在信息资源共享、实务课程开发、应用师资培养、实习平台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举办订单班、特色班,为学生提供技能学习、业务实习和就业选择的新平台。

  国际交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桥梁。学校不断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拓展跨国双校园项目,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拥有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2个,专科项目5个,选派青年教师出国研修79人,项目交流学生288人,海外研修中心3个。

  6.实践教学,培养重点

  学校以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强化实践教学,学校以实验实训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实习实践平台三大平台为依托,构建了三维立体、四年不断线的大实践教学体系。

  7.翻转课堂,改革引领

  学校加大政策、经费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学校制定了系列支持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文件和措施,广泛开展“翻转课堂”“共振课堂”等教学改革实践,大力推广“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革。

  8.智慧教学、互联互通

  学校拥有云计算大数据挖掘分析服务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一站式”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智慧校园社区服务平台、绿色校园管理中心等,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力促教学信息化的互联互通。

  [基金支持: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人文重点项目(SD161037);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5GJJG171)]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