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电化教育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更新时间:2015-12-05浏览:评论: 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感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 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形成于农耕经济社会时期,作为农耕经济的有效补充而存在,是与当时的生产和生活相适应的。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新的价值观和现代审美旨趣侵入,使人们不断依据生活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文化需求结构,在新的环境中寻求新的文化因子,使其得以传播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虽然非物质文化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它所蕴含精神价值和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寻找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结合点,从而使其在新的语境中得以更加鲜活的传承下去,这是民族文化自身的内在张力和人类文化保持其活力的需求。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近年来的热点。

  一、在电化教育平台上让非物质文化传承有新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口头文化遗产在农耕文明条件下,以口头和记忆的方式在民众群体中得到保存和传播,即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授给他人,延续到下一代,给民众带来知识的提升和补充、伦理道德的教育、社会秩序的规范、高尚精神的满足和审美的愉悦和快感。这种缓慢的传播方式和知识更替的延缓,早已不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口流动的加快,广播电视的普及,电脑网络的覆盖,使本来就很脆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遭受着致命的冲击和破坏,最关键点就是后继无人。如流行于兰州地区的兰州鼓子,曾经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能谈会唱者甚多,遇喜庆节日,请客宴会,无论在农村的家庭院落,城市的茶肆酒楼,老兰州人聚集一起弹唱三五天,一人唱,众人帮腔,气氛十分热闹,常在一起聚会的演唱点不下几十处,兰州市内几乎所有的茶摊酒馆都有兰州鼓子在演唱。处于丝绸之路重镇的兰州,吸收了南北文化的精髓,兰州鼓子历史悠久,曲牌丰富,音调优美,既有北方的粗犷大气,又有南方的温柔缠绵,是曲艺中的一朵奇葩。但长期以来兰州鼓子延用了几乎所有口头文化的传承方式,师徒口口相传,且民间曲艺形式本来就是以中下层的市民群众为欣赏者,兰州鼓子的现有艺人中大多为工人、司机、厨师、小摊主、自由打工者和周边县、村的农民,人数已不足三百人,平均年龄六十多。过去在兰州鼓子界有名望的几位老艺人,大多已去世,在世也都七十多岁,很少演唱了。艺人们常聚的演唱点在兰州市区有三处,在榆中县和皋兰县还有四个演唱点,人数稍多些,但艺人们都为农民,只能在农闲和春节时演唱。兰州鼓子衰落的原因也和大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样的,没有年轻人的加入。兰州鼓子曲牌丰富,经典的一首就有二十多个曲牌,鼓子词有一定文学性,半古文的形式,兰州鼓子对演唱要求很高,不能看词唱曲,对大多文化程度不高的受众者来说,背诵一首四十到六十分钟的鼓子词是非常困难的,大多艺人们表示学会一首短曲子要三个月,长曲子要半年到一年,当然要唱好,有韵味,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所以有些经典的长曲子会唱者甚少,如《皇姑出家》只有一位老艺人会唱,《林冲夜奔》只有两位艺人会唱。因为会唱一首曲子,全凭在演唱点耗够一定的时间才可以,年轻的艺人没有太多的时间参加演唱和学习。

  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结合点的同时,迫切需要改变其传承方式。电化教育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声、光、电设备进行教学、教育活动。具体说,就是指利用幻灯、电影、扩音广播、收音、录音、录像、电视、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以及相应地结合肤觉、嗅觉、味觉等辅助工具对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政治、品德等教育,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质量,扩大教学规模,从而使教育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2]看定义主要是针对学校教育,我们可以使其现代电化教育手段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尤其是针对年轻的艺人。如过去学习兰州鼓子必须在现场听老艺人们演唱多次,年轻人大部分时间要挣钱养家,即使喜欢也没时间学习,安宁堡四十三岁的朱家清是位出租车司机,爷爷去世前是鼓子艺人,从小熏陶,很有些基础,但没时间来学,前年他的出租车卖了,新车还没到,就天天跑演唱点,两个月基本将《草船借箭》学会了,他说家里有两个上学的孩子,以后跑车了就没时间来了。兰州鼓子从前也是整天喝茶,逛酒馆的人享受的,后来就成了老年人的专利了,老艺人们说年轻人都要去挣“光阴”,哪有闲心来唱鼓子。现在可以利用电教设备,将老艺人的演唱录成光碟,制成MP3,年轻艺人们学习就不会受时间限制,任何空闲时间都可以学习。兰州鼓子用方言演唱,但兰州又是个移民化很高的城市,录像时加后期制作,将鼓子词打到字幕上,即使听不懂兰州话的也可以进行欣赏和学习。在几个兰州鼓子的演唱点,可以设投影幕布,将鼓子词打到幕布上,边唱边看,不然学习几年兰州鼓子才能学到一两首,让很多年轻艺人泄气了。当然也可以组织会乐器的艺人将常唱的兰州鼓子乐器伴奏录下来,即使不到演唱点也可以跟伴奏演唱。现代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可谓不大,需要政府部门和各个鼓子协会共同协商,制作兰州鼓子网站,介绍兰州鼓子艺人、曲牌、鼓子词。及时更新各个演唱点活动的新闻,便于艺人们相互交流。开辟艺人演唱专栏,将每位艺人演唱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上,扩大兰州鼓子的影响,也激发鼓子艺人的传承热情。当然老年的艺人们不用电脑,也不上网,主要吸引年轻的、有知识的新的传承人的加入。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