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法治校的内涵与特点
依法治校是根据我国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战略提出来的,是依法治国原则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延伸,现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如今依法治校具有如下特点:
(一)制度化管理。高校的办学、管理及教育教学等一切行为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又要遵循既定的制度和规定,避免临时性、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决策。
(二)自主化管理。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依法独立行使本校教育决策、组织教育活动的权力,也就是说学校可以自行决定、处理本校教育教学相关事务的权力。
(三)民主化管理。学校管理应当广泛吸纳校内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师生的意志和利益。
(四)规范化管理。就是对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常规性要素提出标准范式,研究制定技术路线、组织方案、工作程序以及具体方法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五)权益化管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学校要依法维护师生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二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为广大师生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之健康发展。
二、高校院系领导班子耦合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耦合”本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 院系党政耦合机制是指在院系党政共同负责的框架下,党政组织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政不离党、党不离政,相互依托、相互关联,共同促进院系发展的工作机制(本文所述“院系”特指高校实行二级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法人资格)。
耦合机制运行的好坏,除了机制本身是否对发展有利外,更与执行、实施这个机制的领导班子有密切关系,其成败得失,关键取决于院系党政领导班子的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从尝试探索到推行完善,特别是在依法治校的大背景下,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目前部分高校院系班子在观念层面和操作层面还没有形成合力,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或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共同负责制”认识不到位,工作效率不高
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为充分发挥院系在学校自主办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保证院系党政领导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制度,其目的就是不断提高院系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能。具体来讲,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指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对院系的重大事项实行共同负责的制度。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既是院系的领导体制,也是院系的工作机制,必须遵循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基本原则。
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要求院系党政领导认清各自的工作职责,对于各自分管工作要积极完成,对共同负责的重要事务要协同完成。而有些院系领导没有正确认识“共同负责制”的内涵,对于一些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不理不睬,造成党政工作相混,党政职责模糊不清,工作效率相当低下;有些院系党政领导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之内的事务频频插手,越俎代庖,互相介入,内耗丛生;甚至出现对于有些棘手的事务党政主要负责人都不愿管的现象。
(二)党政沟通不畅,和谐度不高,配合不默契
在院系平常的工作中,部分院系党政负责人未能进行很好的沟通与协调,又由于党政负责人各自在思想观念、能力、资历、工作方法上的差异,往往会产生一些矛盾,相互指责和抱怨,产生隔阂,不能形成合力。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党政领导往往在一些枝节问题上强求一致,不能求同存异,过于注意细节,而忽略了原则一致的目标,造成党政组织关系不和谐,甚至出现关系紧张的局面,使院系相关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三)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到位
有些院系党组织负责人没有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摆正位置,不能在院系的工作中主动把方向、谋大事,有时游离于院系中心工作之外,对院系重大事务的参与力度不够,认为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应是行政负责的事,把自己的职责任务仅局限于党务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院系行政在研究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等重大事项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党组织负责人或其它主要人员排除在外,客观上弱化了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的职能,导致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到位。
(四)个别院系领导个人观念和素质不能适应新常态
随着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推进,院系二级管理的进一步落实,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深化,少数院系领导个人在观念和素质上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管理的新常态。在院系工作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境:院系党组织负责人在党务、政治思想方面业务素质较高,而对行政管理工作了解较少,关注不多;而行政负责人则对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业务素质较高,做的事特别多,而对党组织的工作参与不多,了解不够,甚至有时被动地应付;还有的院系领导班子成员全局观念淡薄,搞“一言堂”,关注的不是协同工作,而是考虑“谁唱主角”的问题;还有个别院系党政领导在处理有关利益问题上,拉帮结派,以致单位人心涣散,人际关系紧张。
综上所述,由于高校依法治校、以法促管的内部环境尚未很好形成,学校层面给予院系领导班子的指导、支持、监督缺位或不力等主客观原因,导致以上问题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存在或出现,这与我国高校内部治理法治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有鉴于此,我国高校完善相关制度,运用法治的、科学的原则,建立适合院系工作特点的耦合机制,势在必行。
三、依法治校视域下完善党政耦合机制的实践路径
(一)搞好建章立制,构建运行保障机制
所谓运行保障机制,就是指支持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正常运行的外部手段和制度,有了这一制度,就更能推进学校二级管理。我国现在高校大多实行二级管理,院系是二级管理的主体,但在“责、权、利”三方面没有很好的匹配。学校应该落实在构建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中的工作,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诸如人事安排、条件保障、工作指导、监督考核等措施和制度,积极探索组合形式,选好院系党政正职,重视工作指导,加强工作监督,实施问责制和班子述职并加强考核,确保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有效运行,特别是让院系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减少决策和工作的随意性。
(二)搭建党政沟通桥梁,坚持班子集体领导
院系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党政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党政组织能否密切配合,开好院系党政联席会议是关键。上到学校、下至院系都应该形成制度,加以固化,要让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到实处,推动院系工作的开展。
党政联席会议既是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主要决策形式,也是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基本会议制度,党政联席会议议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院系党政共同负责的主要事项必须由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在院系的职权范围内,党政联席会议在讨论党政共同负责的主要事项上具有最高决策权,充分体现院系自主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
通过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及平时工作的配合与协同,院系领导应认清各自职责,正确处理好“核心”与“中心”的关系、正职与副职的关系、副职与副职的关系。增强全局意识、大局意识、角色意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
(三)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精神,在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分工合作、规范管理,同时在院系工作中一定要体现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组织是保证和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学校各项决定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参与讨论和决定院系总体发展目标、规划,带好班子,搞好队伍建设、领导群团民主管理、主动配合协助管理等方面工作。做到明确职责而不推诿扯皮,做到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做到工作有为而不墨守陈规。主动参与院系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到位,确保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组织的领导要到位,发挥保证监督作用要到位,将院系工作纳入民主管理的轨道要到位。特别是作为院系的书记,要讲政治、把方向、谋大局,发挥好“主心骨”的作用。
(四)加强院系领导班子思想建设
建立并执行好相应学习会议制度,认真搞好政治学习、中心学习、业务学习,提高院系领导班子思想政治觉悟,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努力做到“四要四不要”:一是要当好班长带好队伍,而不是当家长形成家长制作风;二是要总揽全局不要包揽所有事务;三是要对人对工作一定要诚心而不应有疑心;四是要推功揽过敢于承担责任,而不要邀功求赏。同时开好班子民主生活会,力求通过民主生活会沟通思想、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团结、推进发展。
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对高校领导干部的领导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院系领导班子个人要勤于学习、善于反思、敢于自我批评、勇于实践、乐于奉献,保护院系师生利益,创造更好的条件,推进院系各项事业健康发展;院系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加强沟通、互信包容、互相补台;院系领导班子要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发挥好院系“发动机”的作用;抓班子、带队伍、聚人心,起好院系“领头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为志.《高等教育法》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9(2).
[2]李卫祥,李长萍.高校实施法治化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3).
[3]乔湘平.论院(系)级领导体制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4).
[4]曹如军.大学专业二级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
[5]曾羽,田子军,张永兵,江楼,吴永年.切实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04(6):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