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新时代价值

更新时间:2018-04-08浏览:评论: 条

  李鑫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马克思 异化劳动 理论价值 实践价值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

  西方启蒙运动时期,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将异化直指封建专制社会,批判了专制社会的异化现象,呼吁要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黑格尔第一次系统阐述异化的内涵,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认为异化是绝对观念向自然、社会的外化和退化。他首次把异化与劳动联系起来,通过对过去社会的研究,揭示出异化产生的原因。费尔巴哈用唯物主义思维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念,并且以人本学和唯物主义为基础,认为异化的主体是人,精神的异化以及宗教的产生都是人异化的结果,人之所膜拜上帝,只不过是人把自己的本质赋予给了上帝。但是费尔巴哈没有指出改造这种社会现实的必要措施,没有认识到革命的重要性,以及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差别,才能打破这种异化现象。马克思早期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深受黑格尔思想影响。一直到了1844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异化概念,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且以此为核心和基础,对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哲学批判。他提出了对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构成了异化劳动的基本框架。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的基本内容

  (一)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生产出的产品本该归工人所有。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而依靠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逐渐地,工人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成为资本家奴役和控制工人的工具。工人创造出的产品越多,自己就越廉价,生活就越贫穷。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工人与劳动产品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关系。

  (二)工人与自己的劳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工人应该在自己的劳动中获得应有的劳动成果,享受劳动的愉悦。可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被带有浓厚的强制色彩,工人在劳动中肉体受到摧残,精神受到压迫。在自己的劳动中常常是否定自己,感到自己是不幸的、痛苦的。这样,劳动不是工人本身的一中需要,而是一种为了维持生计,被迫的一种生存手段,结果导致劳动不属于工人本身,工人与自己的劳动相异化。

  (三)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是类存在生物。自由自在的活动即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不仅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自由且自觉的劳动,而是连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资世界也被剥夺,残酷的奴役活动使劳动成为人维持肉体存活的手段,人的生产活动成为了和其他动物一样的活动。

  (四)人与人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同自身劳动、同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异化,社会中原先那种稳定的、和谐的生产关系被破坏,人为了自身的发展不得不牺牲他人的利益。这也就造成了社会中阶级关系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突出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就是异化劳动带来的社会影响。

  三、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新时代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为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在《手稿》中明确提到:“对异化的扬弃只有通过付诸实行的共产主义才能完成。要扬弃私有财产的思想,有思想上的共产主义就够了,而要扬弃现实上的私有财产,则必须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 马克思通过深入地剖析异化劳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与劳动这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对立,指出私有财产的存在是产生异化劳动的必要前提。这给整个工人阶级带来沉重的灾难。并且,马克思强调,只有扬弃私有财产,才能消除异化劳动,才能使整个工人阶级在劳动中真正解放出来。至此,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成为整个无产阶级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理论武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2、我国应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马克思在他的异化劳动理论中,指出异化劳动存在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上文提到的私有制的存在,另一个就是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水平得到飞速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一度空前繁荣。但久而久之,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就会暴露它的局限性,出现异化劳动现象,社会两极分化,阶级矛盾尖锐,甚至引起经济危机。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推行和贯彻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就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其独特的优越性,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能够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调节社会收入差距,消除社会异化劳动现象,使人们能够有真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实践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所谓和谐,就是要求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人自身相平衡的状态,使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祥和的局面,异化劳动带来的不和谐,也是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要克服和解决的。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无论是在公有制企业,还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 难免存在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出现拜金主义之风,导致利益和机器支配人的生产活动。

  1、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消除异化劳动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一方面消除异化劳动的中心内容就是让劳动成为人的一种自主的活动,自主的活动能够调动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向自由、平等、和谐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消除异化劳动,保障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发展方式从资源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此外,消除异化劳动,保障了正常的劳动活动,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后,使的劳动成为人最本质的活动,人们在劳动中不仅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且能够享受劳动带来的喜悦,不断发展自己,有利于促进人自身的和谐。马克思说:‘’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这种发展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劳动关系,形成合力有序的社会分工,使人民能够在劳动中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中去,形成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新局面。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消除异化劳动。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近在咫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劳动者在社会劳动关系上,不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回报,反而与自己创造的劳动产品相分离。这种现象就是异化劳动的表现。可以说,异化劳动的存在,暴露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不得不引起重视的阻力。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国应该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坚持基本的经济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促进分配体制改革,使劳动者获得公平公正的收益,能够自主选择职业,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这样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稳定、有序的新型劳动关系。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国应该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坚持基本的经济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促进分配体制改革,使劳动者获得公平公正的收益,能够自主选择职业,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这样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稳定、有序的新型劳动关系。既避免了劳动异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还应加强立法和法制监督。社会中,一些企业老板因对工人工资和人身自由的过度苛刻,导致工人与企业之间矛盾不断,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必须加强立法和法制监督,保障工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严惩不怠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理论,对当时以及当代的社会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异化劳动现象。如今,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国该时刻保持警惕,规避异化劳动给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人为本,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14.12

  [2]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报告.2017.10

  [3] 刘娥.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思考.2010

  [4] 李健.谢鸿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2013

  [5] 周鑫.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前沿.2013.7

  [6] 刘佳.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2.5

  [7] 林秀玲.试论异化劳动理论的时代价值.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6

  [8] 李霞.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对中国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论苑.2016.12

  作者简介:李鑫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