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师范类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更新时间:2018-03-16浏览:评论: 条

  史梦薇 贵州师范大学 550001

  作者简介:史梦薇(1984),女,陕西省汉中市,贵州师范大学,讲师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关键词:人格心理学 课程 教学改革

  近期,国家22个部委联合发文,出台《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强调了加大应用型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相关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师范类高校是培养心理学专业人才的主力,旨在培养大批从事心理学教育和研究、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管理等与心理有关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心理学专门人才。其中,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个体所有行为模式的集群,可以预计个体人格对其行为和选择的影响。对及时预防、干预心理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人格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心理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人格心理学在整个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多学生认为人格心理学实际上就是另一门课程--心理学史的改头换面,是心理学理论的再一次介绍。这样,人格心理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重视人格心理学的学习,提升课程的接受度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人格心理学的现状出发,在分析现有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探究应对之策。

  一、传统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为培养心理学应用人才提供了借鉴和方向,但是随着近年来,心理学应用人才的培养定位,传统的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授课质量就成了重中之重。具体来说,传统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明确

  人格心理学的教学目标是,能够运用发展的、系统的和实践的观点来认识人格的结构、人格的发展、人格的评估,形成健康的人格观,培养分析、理解、评估人格的能力。但是,当前情况下,部分教师并没有很好的思考人格心理学的课程教学目标,造成了对教学目标理解的单一性,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重点难点不突出的现象。这样就使得教学目标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和目的性[1]。

  (二)教学内容偏理论、与现实应用严重脱钩

  从人格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就可以看出,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学科,在学习、理解、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够运用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传统的人格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大多注重传授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从传统精神分析学派开始,一直到认知理论学派。但是教学过程中,很少有实践操作类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了学生们抱怨相当于重新上了一遍心理学史的内容,而且遇到测量、分析、解释、评估人格的时候,学生们还是一问三不知。没有实践性和兴趣性的理论课,必然导致学生课堂表现不佳和实际学习效果的低下。

  (三)教学方法重讲授、轻实践

  传统人格心理学的授课以老师讲授为主,以教科书上的知识为主,大都采用填鸭式教学。不论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接受,都一股脑讲给学生。再者,授课老师一般都是著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硕士和博士毕业,他们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但是未必拥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两者加在一起就导致了传统的人格心理学课堂注重理论、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动机严重不足。

  (四)教学评价重考试、轻应用

  人格心理学的考试方式大多以单一的笔试成绩为主,通过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查方式重在书本知识,由于平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单调和枯燥,导致学生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考试主要靠期末期间的突击复习。这样的教学模式突出了速成型的知识,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期末考试只能考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已学的知识还是未知数。

  二、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由于传统人格心理学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不足,因此,开展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破除传统教学课堂上的陈规,建立全新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明确教学目标、增加实践的教学内容、整合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评估手段是当前人格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2]。

  (一)教学目标改革

  人格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在理论上是十分明确和清晰的,但是在实践中,教学目标被模糊。因此,教学目标的改革不仅要在人格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还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人格观。人格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把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塑造健康的人格观,这三个目标整合在一起。例如,在讲解特质人格理论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掌握特质的概念、分类、基本理论观点之外,还会使用在特质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人格测量量表,并且会分析、解释量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分辨出哪些是积极的人格特质、哪些是较为消极的人格特质。如何增强积极的人格特质,以及如何削减消极的人格特质都是应该是课堂上讨论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改革达到预定目标,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作出相关的调整。首先,应当把人格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课堂上老师讲述大多是人性、人格动力、人格理论和人格发展阶段等内容。这些内容大多为各流派心理学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学识经验所提出的。由于理论提出的年代较远、再加上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理论与现实的切合度较低。基于这些原因,学生会发现课堂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关联不大。理论内容比较枯燥,又与现实生活脱节,这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听课效果双双降低。所以,提高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是人格心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首要任务。可以在传授理论的基础上,增加现实生活中相关的心理案例,并可以结合现实的心理问题进行讲解。增强相关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对应性。其次,加强已有经典理论和当今最新研究成果的整合。已有经典理论在人性和人的心理结构提出了很多观点,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教学内容只有经典理论也导致了学生在看最新的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时会遇到困难。最新的研究成果具有前沿性,许多术语都没有出现在经典理论中,所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遇到困难。因此,不但要向学生介绍经典理论,还要不断的加入学科前沿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观点。最后,增加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人格心理学研究人格的构成与形成的原因,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个体的行为选择。人格心理学具有传播理论知识和教育学生的双重功能,人格心理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还应该教育学生、使之形成正确、健康的人格观。

  (三)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人格心理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的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学到新知识,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程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整个人格心理学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然,把课堂完全让给学生也是不恰当的。由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会模糊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也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的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人格心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成败的关键。

  第一,在课堂上坚持传授与讨论并重。教师在课堂上对理论的讲述仍然是课堂上的重点,在提高传授知识的针对性与实践性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对所讲述理论的讨论。例如,在讲完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后,以一个青年人的相关案例作为切入口,请学生以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结构、成因分析以及防御机制等知识点,分析案例的前因后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复习在课堂上所接受的内容、巩固已有知识的理解,还能深入理解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二,增加实践内容,让实践紧扣理论知识。人格心理学理论是基础,重要的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实践部分。在掌握人格理论的同时,要学会如何使用相关的量表测量人格特征,解释、评估人格量表的结果。

  (四)教学评价改革

  传统人格心理学的考核方式历来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部分包括日常的到课率、课堂表现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成绩就是期末卷面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这与人格心理学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在此基础上,人格心理学最终成绩考评还应该加上课外实践或是调查的成绩。与此同时,也可以设置反应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的题目。

  三、结语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其过程充满了波折。老师需要花许多的时间和经历去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案、教学和实践过程的安排和设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出现波折和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的实际情况,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总之,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一个教学设计都不会是完美的,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增进专业知识,才能提高人格心理学的教学成果,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争艳,柳芳,人格心理学教学改革与建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2]刘同辉,中国人格心理学发展路径的哲学思考,心理科学,2008,31(2)。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