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浅析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的构建——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

更新时间:2017-10-12浏览:评论: 条

  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罗玲凤 孙 晶(通讯作者) 黄平惠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

  【课题资助】本文受贵州省2015年度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项目资助,为“贵州师范大学机电工程与信息控制工程创新创业训练中心”(项目编号:2015DC01)研究性成果;贵州省2016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视域下贵州省高师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6C041)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4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国口号,旨在通过创业创新系列举措,培养更多适应社会乃至全球发展的创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创新强国的新时代国家。目前,多数高校尚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仅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普遍与专业教育分离。[1]尤其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要问题,高师院校大多关注于师范生的专业教学技能培养,对于非师范专业操作实践技能尚处于表面计划,导致非师范专业学生在毕业后的实践能力大多较弱于师范类专业学生。为此,加强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大势之所趋。本文结合贵州师范大学非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案例,浅析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的构建。

  一、贵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概况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2017年,获批“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获得“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是贵州省目前唯一一所进入“111计划”的高校。

  2016年,学校根据《贵州省教育厅转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文件及相关学分认定办法,并正式成立知行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建立和完善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机制,统筹管理学校创新创业类活动或教育改革,学院发展至今,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完成创新创新类竞赛,并代表学校、贵州省参加国家级竞赛,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的构建

  1.明晰非师范专业属性,促进专业理论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贵州师范大学办学定位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因此,作为非师范专业的广大师生,应正视非师范专业属性,不应盲目将专业技能与师范专业教学技能相比较,在创新创新教育学科范围内,找到非师范专业技能优势,如机械与电气类专业应关注于机械类创新设计大赛等,提前准备,做好赛前的相关研究与学习。另外,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卓越工程师应有的基本素养,加强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也是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内在需要。[2]

  2.构建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贵州师范大学自2013年开始,对部分专业实行“2013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2014年全部专业实行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中涉及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三大课程板块。综合实践课程板块下设“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4学分)模块,要求学生在毕业总学分中必须修满该模块的4学分。不仅如此,学校还根据新方案于2017年制订出台《贵州师范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从学校层面对各学院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工作给予监控与指导。

  3.探索多样化适宜于本土发展的创新创业系列活动

  贵州师范大学非师范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过程,注重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在创新创业学院的统筹管理下,学校经常聘请本土知名人士来校讲座,并在赛事前指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辅导模式,现已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纳入教师职称晋升条件之一,目的在于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学校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注重多学科协同发展,鼓励教师跨学院、跨专业进行指导,并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公众微信号,定期发布创新创业活动系列讲座或赛事,方便广大师生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

  4.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力度

  高等教育在办学发展中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相应的人才,多元化的办学形式也是现阶段高等师范院校不断追逐前进的脚步。为此,高等师范院校在关注于基础教育合作院校的同时,应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高等教育教学,促使产教融合,这也成为了当前学校-地方政府-企业三方重要的合作形式之一。贵州师范大学新校区紧邻中国-东盟教育周永久会址,在产教研合作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学校也因此借助商业优势,不断探索适宜于学校发展的非师范专业相关的商业企业,为本科非师范生提供更好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5.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导向,积极申报创新创业系列项目课题

  贵州师范大学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从2016年开始积极申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一流平台,并于2017年确定为“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所获经费均用于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这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共享与交流平台。不仅如此,在贵州省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中,各非师范类专业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广泛构建多学科的训练中心,为学有余力或跨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践和操作的场地。

  三、小结

  结合贵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实例,笔者认为,高等师范院校中,应尤为注重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校层面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将非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卓越工程师紧密结合,关注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层面,应注重将专业理论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紧扣创新创业相关赛事活动,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培养一支能够服务于本土,扎根于本土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学生个人层面,应摆正心态,虽处于师范教育的大环境中,但仍需找到自己的有优势与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网络资源、人际资源等,将专业理论与创新创业串联为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今后步入社会奠定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10):64-77.

  2. 薛浩,薛志谦.创新创业教育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6(3):45-47.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