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述评

更新时间:2016-09-21浏览:评论: 条

  刘玮1 陈冰冰2

  (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温州 325000,温州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温州 325000)

  关键词:翻转课堂;研究述评;发展趋势

  一、翻转课堂的来源及发展

  2007年春天,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解决许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上课而导致学习跟不上这个问题,开始利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以此来帮助缺课的学生。随后他们以学生在家观看视频为基础,而让多出来的课堂时间完成作业或者做实验。翻转课堂由此萌芽。然而,真正使翻转课堂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萨尔曼·可汗(2011)以及他所创办的可汗学院。

  随后翻转课堂流入国内,受到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至今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翻转课堂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其研究特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展望翻转课堂未来研究趋势,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

  本文以翻转课堂为关键词,对中国学术期刊总库翻转课堂类文章进行分析,经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理论探索;教学模式研究;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发展与评价。

  (一)理论探索

  对翻转课堂理论的探索包括定义、特征、优势及意义。国内不同学者根据自身不同的理解对翻转课堂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概括起来其共同点是:翻转课堂是一种在线学习模式,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在课中学生与老师共同协作探究问题。翻转课堂是教学上重大的变革,其最大的特征是教学流程的翻转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变。在翻转课堂上,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完成知识的传授,而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协助而完成。张金磊、王颖、张宝辉[1]指出教学流程的改变使得课堂时间更加充裕,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堂时间,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有着充分的话语权,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诸多优势。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对学生来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国内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赵兴龙[2]从知识内化过程设计教学模式,提出教学模式的设计要遵循知识内化原理,并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确保教学过程中不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3]将翻转课堂置于信息化环境中,并分为4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记忆理解阶段、应用分析阶段、综合评价阶段,置于信息化环境中的翻转课堂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张金磊、张宝辉[4]将游戏理念带入翻转课堂中,教学设计者结合游戏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国内研究者从三个维度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进行设计:一是将翻转课堂置于某种理念、角度中的教学模式研究;二是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三是国内外典型案例对比分析研究。但不管研究者的研究角度是如何地不同,其目的都在于设计出合乎我国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三)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

  目前国内主要将翻转课堂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英语教学等。黄琰、蒋玲、黄磊[5]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通过行动研究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崔艳辉、王轶[6]将大学英语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提出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几大优势:第一,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有益于教师与学生角色重心的转变;第三,有益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不论是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课,还是大学英语教学,我们都能发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的教学模式,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将其应用于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我们要结合该学科自身的特点,需研究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以便更好地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四)发展与评价

  翻转课堂由美国传入中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再加上国内外教育传统的不同,其在中国的发展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国内研究普遍认为翻转课堂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必然会受到教育传统、教学条件的限制。韩丽珍[7]认为翻转在中国的发展受到5大因素的制约:受教育者观念制约;班级规模的局限;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评价标准缺位。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我国教学体系,我们需要重视其教学质量,构建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李馨[8]提出翻转课堂的评价模式应遵循三个原则:系统化构建原则;教学过程与学习成效并重原则;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要符合多元化发展原则。

  三、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反思

  翻转课堂是一个研究热点,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已取得不少的成果。但是国内翻转课堂的研究仍然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反思,为以后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第一,翻转课堂实证研究较少,且周期短。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实证性研究。实证性研究较其他两类要少一些。且实证研究的周期也短,大多实证性研究都是某门课程、某个单元、甚至是某个知识点进行短期的实证性研究。而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国外的教学中取得成功,但由于国内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翻转课堂是否适合国内的教学要通过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同时翻转课堂虽然在短期内被证实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翻转课堂是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有着这些积极作用?是否会出现其他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证性研究才能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二,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中有学科偏向性。纵观现有文献,我们么可以发现大多数应用性研究都是以计算机类课程、英语教学等为研究对象。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这类课程的教学与信息技术联系比较紧密;另一方面是与这些课程自身的特点相关。此类课程有着十分独立的知识体系,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而独立,易于制作成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进行翻转教学。但翻转课堂是否只适合该类课程的教学,这方面的研究缺乏。

  第三,翻转课堂多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教师、家长、学校的关注较少。实施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课堂上有着绝对的话语权,教师再也不是课堂的主导者,更像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对学生的研究十分重要,但是翻转课堂不仅仅涉及学生,还有教师、家长和学校。从以往的教学改革我们也可以知道教师、家长、学校对教学改革有着十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长期下去一直忽视教师、家长、学校的关注,会引发教学生态系统的失衡,最终会影响翻转课堂在我国的顺利开展。

  第四,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较少。翻转课堂是外来物,由于国内外教学传统、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外适用的教学模式对国内来说却不一定适合,所以我们不能只限于对翻转课堂理论的介绍,更为重的是我们需要关注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且教学模式的改变其根本的目的的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学效果的研究不容忽视。

  第五,翻转课堂评价方式的研究较少。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文章较少,并且只是简单地就翻转课堂提出一些看法,其系统化及理论化水平不高。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如何对其进行评价?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我们应该如何依据旧有的评价体系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

  四、翻转课堂研究展望

  国内从理论上、实践上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取得不少成果,但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与研究价值,未来翻转课堂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将翻转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国内引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更好的发展。但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理论的探讨或者是具体学科的应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较少。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以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有效性,也可以将实践中的经验进一步总结,从而得到理论上的升华,由此可以推动翻转课堂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第二、需进一步探究教学效果。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为了了解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是通过前后实验的对比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人为性,翻转课堂的实际效果得不到准确的衡量。所以要想知道翻转课堂的实际的效果,需要展开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而长期有效教学实践的开展,更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需要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协作,各司其职,促进教学实践有序地开展。第三、翻转课堂的研究需容纳更多的课程。目前国内翻转课堂的研究具有学科偏向性,主要应用于某一门课程,而理工类课程尤为明显;另外目前国内主要将翻转课堂应用于高等教育的课程,基础阶段的课程应用较少,而这样并不能使翻转课堂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更多的学科与不同学生群体,由于学科有各自的特点,不同阶段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应用,总结不同学科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应用特点与规律,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发展。第四、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加强实证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思辨为主,而实证研究较少。它是否适合应用于中国?它与旧有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何优缺点?它是否可以带来更佳的教学效果?这一系列的问题光靠理论上的探讨是不行,我们需要在实践中获得答案。

  总之,目前国内发展的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取得了不少的研究的成果,但是翻转课堂的研究尚有不足,我们需要重视研究的不足,并在以后加以改进,从而促进翻转课堂在国内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4(2):55-61

  [3]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 [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4]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3-78.

  [5] 黄琰,蒋玲,黄磊.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4):110-115.

  [6]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14(11): 116-121.

  [7]韩丽珍. 翻转课堂在我国的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2):41-44.

  [8]李磬.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 2015(3): 96-100.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