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基于汽车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16-09-21浏览:评论: 条

  刘华莉 卢婉婉

  郑州科技学院450064

  关键词:应用型 技能型 改革

  项目来源:

  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编号:GZS042)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是指以“应用型”办学定位、由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取高校而形成的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约30%并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2000年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和本科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凸显,“应用型”本科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于是,在全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的研讨会上形成的由教育部领导引导并由专家认可而共同形成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包括厚基础等)思想引领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基本特征、发展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培养途径、问题与对策等多在理念和政策层面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章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报刊、网络等媒体上,但对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育质量、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易于理解且便于操作等内容层面和实施层面的系统研究还非常欠缺。而在“应用型”高校内,诸如什么是“应用型”且评价标准是什么?“本科内涵,应用特色”中的“应用”二字如何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等问题仍处在讨论或初步探索中。[1]

  1.“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的现状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才结构性失衡的大背景下,将高等学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学术研究型、技术应用教学型和技能教学型的分类方法早已深入人心。按照这样的分类方法,一般2000年以来升本的二、三本高校属于技术应用型(简称“应用型”,下同);高职高专属于技能教学型(简称“技能型”下同)。若从服务社会和就业面向而言,“应用型”高校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类技术“应用型”人才;“技能型”高校培养在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各类“技能型”人才。由此可见,“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强调技术且面向第一线,后者强调技能且身在第一线。[2]

  “应用型”与“技能型”虽然划分很清楚,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何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得到体现并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形势?

  (2)技术型且面向第一线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课时分配、综合与职业素质和知识能力等方面如何构建与实施?在教材、实验、实习和实训设备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如何发展与改革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技能型且身在第一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如何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增强劳动观念、提高实践教育质量和提升学生就业率、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以及创业综合素质,避免或减少教学资源浪费与毕业生失业,并适应目前我国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形势要求?

  上述问题没有现成答案,且因问题复杂、牵涉面广、不同高校的专业建设情况参差不齐以及不同地区(含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间的差异等,已成为“应用型”高校近5年来的一个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本文以“应用型”的汽车类专业本科层次为样本,针对上述问题而开展研究的。

  其中,汽车类专业是指“应用型”本科层次的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以及交通运输等专业。除此之外,还涉及到“技能型”高职高专层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

  2.汽车类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技能型”专科层次的学生起点低

  “技能型”专科层次的学生由于起点低,难以消化与理解所学知识,加之师资或实习设备不足等原因,不能或难以掌握本专业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操作技能,也就不能在本专业培养目标中所确定的主要岗位上就业。只有极少数学生由于特殊原因能够掌握本专业成熟的先进技术与操作技能。

  (2)“应用型”的本科层次高校重理论轻技能

  “应用型”的本科层次高校在“厚基础”思想支配下,总是把目标和精力用在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上,主要表现在大量的公共课、理论课占据了较大的学时比重,这种重理论轻技能的现状亟待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不突出专业技术和技能(如:将本专业的先进技术课程放在选修课或专业任选课中),学生也就几乎接触不到本专业成熟的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操作技能,没出校门就已经落伍了。

  (3) “双师型”教师偏少

  近年来高校师资队伍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是师资的增长远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教师的缺口依然很大。而且师资结构不合理,来源渠道单一,大多来自普通教育,缺乏实践,达不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既能讲授汽车专业知识,又能开展汽车专业实践指导的教师,“双师型”教师的质量决定了学生的技能水平[1]。

  (4)实践课比重偏小

  汽车类专业的特点是环节多、系统性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但是不少高校的汽车类专业依旧摆脱不了普通教育的影子,重理论、轻实践,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更有甚者,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不仅时间上脱节,而且内容上也不能相互支撑,相互转化[2]。

  同时,从用人单位对汽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和汽车类专业“应用型”本科层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布情况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育质量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 改革汽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的建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汽车类专业“应用型”问题的途径或核心概念。

  (1)提出“本科理论,大专(高职)技能”的培养核心概念。

  即在确保本科属性的前提下,按照与本专业相近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而安排相应的主要专业课程及其技术含量高的实践环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问题。同时,附上一套与实现这一核心概念相匹配的且操作性强的改革与实施措施,其中包括“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标准与导向体系的建立;高校自身要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思想落地生根,在人、财物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好转型准备以及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验和主要实习实训设备、教材以及学时分配等方面的实践与改革措施及建议[3]。

  (2)加强双师培养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聘请专家来校教学,聘请汽车制造厂的高级工程师来校进行实践实训课教学,选派或指定教师跟班听课,增强教师的实作能力;按计划分批选送专业教师进修培训,专业教师每年一定时间到生产厂家参观进修,熟悉汽车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设备管理、汽车维护环节、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了解最前沿的汽车技术信息,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到汽车厂或配套生产企业顶岗实训,教师可以带着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或教科研课题进企业、下车间,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汽车技师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操作技能和应用新型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的能力[4]。

  (3)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效务实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建立由课堂教学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基础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与顶岗实习课程组成的校企合作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完成理论教学和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学生实践教学学时在整个教学活动总学时中的比例。其中课堂教学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在校内一体化教室,结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真实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培养学生岗位实践技力。基础实训课程与综合实训课程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专项训练,顶岗实习在合作企业提供的校外实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与就业岗位对接的岗位综合能力、适应能力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满足企业对专业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5]。

  结束语

  基于汽车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更好地培养胜任汽车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文贵. 提高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2]刘海红,周欢, 方波.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 企业导报, 2015(21).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