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中国近代教会女校历史评价分析

更新时间:2016-04-11浏览:评论: 条

  马霞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

  关键词: 教会女校 消极影响 积极作用

  教会女校是与西方列强的对华侵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会学校设立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为他们服务的人才,进而控制整个中国,对中国近代中国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教会女校客观上为尚无女子学校教育的中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中国近代教会女校的积极作用

  1.为中国女子接受学校教育提供了机会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的女子学校教育。到1907年,学部才拟定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及《女子小学堂章程》,但是仍然对女子入学做了种种限制。直到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才从制度上保证了女子和男性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1844年,英国人阿尔德塞在宁波创办了第一所女校,中国的教会女子教育从此开始。早期教会学校的开办,打破了千百年来女子不能接受学校教育的禁忌,给许多贫穷家庭的子女提供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女子走出闺阁,冲出封建礼教樊笼接受教育,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迈出了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会女校作为中国最早的女子教育机构,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2.为中国人自办女校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教会女校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虽然不够完善,但它引进了西方近代教育模式,采用西方的年级学习制和班级授课制,介绍西方文化科学知识,开设了自然科学、外语、音乐、体育等一系列新式课程,为中国传统的封建教育带来了一股新鲜气息,为后来中国自办女子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教学方法上,教会女校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引进了西方的启发式教学。在师生关系上,教会女校的师生关系融洽,如同母女,这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在教会女校的影响和冲击下,中国人开办的女子学校在少数大城市相继出现。在借鉴传教士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经元善于1898年在上海开办了第一所中国自办女校——经正女学堂。

  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教会女校尤其是教会女子大学培养了一批优秀女性人才,她们是中国第一批能够自立的女性,在教育界、医学界、著作界、慈善界等诸多领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教会女校毕业的学生大都刻苦耐劳,勤业敬业,对社会服务具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大都学有专长,事业有成。她们的成就不是“妻以夫贵”,而是靠自己努力的工作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认可。教会女校培养出的众多女性人才,在当时大学女毕业生还不多的情况下,她们在我国妇女界高级知识分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我国的教育工作、科技工作及其他领域有较大的贡献。

  4.对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起了启蒙作用

  教会女校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在这些思想和氛围的影响下,中国近代妇女开始觉醒,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获得自身的解放和自由。教会女子大学的创办,培养了一批职业女性,她们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证实了妇女在各个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这对于激发妇女自我意识、促进妇女解放具有重要的贡献。其次,教会女校不招收缠足的学生,它还通过宣传教育,使在校学生认识到缠足对身体和心理的危害,主动放弃缠足,对改革中国封建陋俗起了推动与示范作用。另外,教会女校宣传“一夫多妻制”的观念,倡导男女婚姻自由,对解放中国妇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中国近代教会女校的消极影响

  1.侵犯了中国的教育主权

  在中国开办的所有教会学校包括教会女校,都是由外国人管理,没有向中国政府注册,它们不受中国法律法规的约束。教会女校建立了一个从教会幼稚园、教会小学、教会中学直至教会大学的教育体系,独立于中国政府教育系统之外,这是对中国教育主权的严重侵犯。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掀起的收回教育权运动的巨大的压力下,教会女校不再把宗教列为必修课,大部分学校不再强迫学生参加宗教活动,教会被迫任命中国人为校长,但经济大权仍由传教士控制,部分教会女校对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并未全部设置。因此,教育权并未真正收回。1953年,新中国完成了对教会学校的接收工作,教会学校全部改为公立,中国的教育权全部收回。

  2.教会女校进行宗教教育,麻痹了中国人的意志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宗教课是教会女校的必修课。学生除了必须学习宗教课程之外,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在这种浓厚的宗教气氛的影响下,不少青少年学生入了教。教会女校向中国学生大量灌输宗教思想,企图磨灭中国人民的斗志,不利于中国人民的奋发向上,这无疑是一种“奴化”教育,麻痹了中国人的意识,以致中国发生大规模的政治抗争和救国运动,教会女校的学生对此反映都比较淡漠。这一方面与女性温和柔顺的性格以及学生富裕的家庭条件的影响有关,更重要的是教会女校的宗教教育消磨了学生的反抗意识和爱国情感,致使学生的政治意识淡漠。

  教会女校的办学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传教,扩大宗教势力在中国妇女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配合其他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然而教会女校带来的效果与传教士最初的目的并不完全一致,教会女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中国教育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这些我们应该给以肯定,但也不能评价过高。因为,这并不是教会办学的初衷,而仅仅是一种意外的客观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列.略论教会教育的目的与实质[J].教育评论,1993(6).

  [2]赵启重.教会学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2).

  [3]李勇忠、李春华.帝国主义对华的教育侵略与教会学校的二重性[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