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信息不对称与个人投资高等教育风险的探究

更新时间:2016-02-17浏览:评论: 条

  综合了解几年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收费情况、以及考生家庭的收入状况。并就当前大学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四者之间由于存在着太多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造成考生及家长们对高等教投资失败。面对就业日益困难的大环境,为了降低作为高等教育投资者之一的考生和家长们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风险。本文着重从如何理顺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考生和家长们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大可能的较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对高等教育投资失败而产生的不良后果提出个人的见解。

  背景

  由于高校多年连续扩招导致大学生毕业人数持续上涨,且同时受世界经济低迷的间接影响,我国大学生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失业人数累计越来越大。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更重要的是作为对高教投资之一的考生和家长们开始思考,高等教育投资到底是否合算?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个不争的现实,具体表现在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率任不容乐观。据教育部统计:从2002 年开始, 由于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导致高校毕业生总数直线上升 ( 见表一) 。2002--2007年分别为 141.8 万人、212.2 万人、280.0 万人、338.0 万人、413.0万人、495.0万人。但就业率却不见有多大的起色,2002--2007 年初次平均就业率分别为 64.7 %、70.0 %、73.0 %、72.6 %、70.0 %、70.0 %。未就业人基数不断增加,仍有30%左右的毕业生未能就业。

  另一方面,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在我国居民总消费中排在第一位,超过了养老和住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指出:大学学费在近 20 年的时间里上涨了约 25 倍。而此期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 4 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2.3 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 10 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2] 。作为高等教育的投资者之一的考生和家长们,在时间上投入三到七年甚至更长;经济上每年仅学杂费的投入就相当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近两倍,相当城镇居民平均收入的一半还多(见表二),如果再加上其他的费用,可想而知。如此大的投入而收益还不确定,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将会进一步激化社会各种矛盾,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得的问题显得更加迫切。要化解这一矛盾,一方面要靠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还得着手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考生和家长们对高等教育投资失败原因。

  信息不对称的概述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由英国詹姆斯·莫里斯(James·A·Mirrlees)和美国威廉·维克瑞(William·Vickrey)在信息经济学中所提出的重要理论,它用以说明相关信息在交易双方的不对称分布对于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所产生的一系列重要影响[3]。信息不对称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第一,交易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未获得完全清楚的信息;第二,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第三,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相对地位都是清楚的[4]。

  同样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同样存在着诸多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给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居多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高等教育的投资者之一的考生和家长们都希望付出就有收获,更希望通过一家人的努力和付出,在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孩子未来的好前程打下基础,从而改变整个家庭相对贫困落后的面貌。然而他们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成功与否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实则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它涉及到政府政策的支持、用人单位的需求、高校的招生、培养等方面。如果政策好了,人才的需求明确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个人的能力提高了,且学生个人特长得到了极大的展现,找个好工作是很容易的。反之就很难。正是因为这种信息不对称存在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所以考生个人及家长们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成败一样授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投资者自己四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如何减少这样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呢,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政府,学校,用人单位,考生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原因

  考生及家长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失败,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相互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是分不开的,体现在:

  政府与学校、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体现在

  政府扩招政策的盲目推行与高校的实际情况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政府和高校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政府在教育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行政命令的下达时,在一定的程度上脱离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如政府在推行高等教育大众人才培养战略时,简单的认为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等同于教育的大众化。就一味的进行扩招,且在扩招的同时把扩招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的结构与模式隔离开来,忽视了规模背后的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社会及用人单位对那种人才的需求准确信息。更没有充分了解到高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人才培养方向、办学特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实际信息的情况,盲目推行扩招。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一些高校失去原有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使得各高校走向“千校一面”[5]。且为了让扩招计划迅速落实,教育部门把任务更多地交给公办学校、重点大学,这导致优质教育资源的稀释,各校定位模糊,教育质量下降,人才培养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成功率,进而打击了考生与家长们对高等教育投资的信心。

  政府与用人单位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和用人单位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这种由于政府与用人单位之间缺少信息沟通就会导致:一方面,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那些专业的人才是稀缺的,那些专业的人才相对过剩的,作为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不得而知,因此在政府在制定人才培养战略时偏离实际;另一方面,高校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指挥棒下,大量重复建设,重复招生。造成几年来各

  高校计算进专业、法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经济学类专业、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数疯狂而又快速膨胀。因此就不难知道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会陷入怎样就业困境,进而使得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风险加大,甚至失败。

  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与用人单位、考生间信息不对称

  高校与用人单位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盲目招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高等学校的改革速度相对滞后于市场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签于体制、制度等的各种原因,高校与人场市场及用人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利害关系,高校与人才市场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往来几乎为零。对于人才市场的动态和用人单位对某类人才的需求信息一无所知,关起门来“造车”,致使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育方式方法和培养模式等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社会需求。

  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与考生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首先、高校在高招过程中对学生相关信息了解不够,因此招生仍就是以分数论英雄。如此这样,一方面不便于高校了解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个人的相关信息是一知半解;另一方面高校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却又存在着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理想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使得他们不仅在选择可接受信息方面有所不同,而且对同一个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同时高校在细分专业方向时,也没有完全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水平,学校很难最优化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个性的毕业生,在创新性社会就很难有立足之地,很难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

  其次、考生和家长们在择校过程中,对高校的相关信息了解极为有限。如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水平、办学特色、教学质量、学习环境等了解极少。相反,在招生过程中,高校为了招到更加满意的生源,因此在对外宣传时大力宣传好的一面,涉及到不足之处就有意识的回避。至于相关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哪些专业热门,那些专业相对冷门,那些专业高校招生雷同现象严重,甚至人满为患等方面都没有给考生提供详细信息引导。正是因为这些信息的缺失,导致考生和家长们做出了错误的分析和判断,非理性的选择,结果可想而知一步错,步步错。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在预料之中的事情。

  考生与政府、用人单位与考生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政府监管不力造成高招过程中信息缺失或失真。政府在推行扩招政策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致使在高招过程中事故频发。特别是相关招生政策及招生信息发布渠道受限。诸如此类原因造成的一些信息缩水或是失真。致使高招过程中个别高校及其招生人员、招生中介、社会闲散人员借高校招生之机进行欺骗、敲诈活动,引诱考生及其家长在择校方面作出非理性选择进而迫使其交纳巨额钱财。基于高招过程中这种主客体之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考生对用人单位间信息了解甚少。首先、学生在报考大学时,一方面、只会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一个好的学校一个好的专业,而没有考虑到在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另一方在选择专业时盲从心理很重,相对好的专业学生一哄而上,缺乏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其次、由于用人单位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对人才需求的机制,因此不能及时将其所需求人才的信息准确的传递给考生。同时考生也没有深入的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

  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对高等教育投资失败的对策

  政府牵头实现政府、市场、学校信息互通共享

  在市场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的培养不单单是学校一家的责任,而应是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考生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政府与用人单位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首先,政府要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结合国家相关产业结构政策的调整深入到用人单位了解人才需求的状况和要求,根据需求来发布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才的结构,需求数量,专业方向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其次,政府应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信息预测机制,特别是要对未来几年内毕业生就业需求情况进行准确预测,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就业专业预警,以便及早制定相应对策,避免大学设置专业和考生填报志愿中跟风和盲从,让扭曲的人才供求回到正常的曲线上来。再次,政府在加大规范管理用人单位相关机制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就是对于招聘的用人单位要有严格的资质审核制度,一旦发觉用人单位只招不聘或者以招聘幌子行违法勾当就给以严惩,不但要将其清理出局,还要向社会公布这些不守诚信的单位名单,以规范就业市场。

  政府与高校之间实行信息互通。政府与高校间加强信息互通主要体现在:首先,高校要将其办学的基本情况向教育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如基本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科研能力及成果、学科建设、办学特色、招生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以便于政府在宏观上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其次,政府要要就相关的人才培养规划、人才培养战略、以及政策调整向高校征求意见,同时要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通报给相关高校。以便于高校及时调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调整,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再次,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既要监督规范办学,要提高服务意识,如在高招过程中可将所有合法高校信息发布主体及其信息的发布形式等信息收集整理,集中公示。以此控制高招欺诈,努力减少个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

  学校与用人单位实现信息互通。学校与用人单位信息互通,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使信息更加透明化。一方面,学校能够充分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状况,在制定人才培养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能够相对准确掌握所招聘人才的实际情况,这样即利于减少人才招聘成本,还有有利于人尽其才,提高就业率。只有这样,考生和家庭对教育投资才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会出现教育投资的风险,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突破现实的就业困境,家长的钱也“投有所值”,老百姓才能看到读书的希望,社会才能安定地向前发展。

  开通考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通道

  首先,需要高校的介入,高校利用其丰富的社会资源,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对人才需求的层次。针对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分析并调整招生计划,调整课程设置,以便于考生在毕业时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成功率。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