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一例帮助大学生缓解与父母间紧张关系的心理咨询案例

更新时间:2018-02-10浏览:评论: 条

  王楚

  陕西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712100

  关键字:家庭关系 心理咨询 案例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女,19岁,大学一年级,城市户口,独生子,性格内向,心思细腻,不喜欢与人争执,习惯性妥协。父亲为货车司机,母亲为小学教师,父母关系失和,父亲经常对母亲实施家庭暴力,严重时也会对求助者进行打骂。求助者参加两次高考后进入大学,与舍友、同学关系良好,主动求助。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 主诉

  求助者觉得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周期性变化,想起以前的家庭暴力或是现在的不顺心就很难调整。近两周来,感到失落、焦虑,有时会伴有失眠症状,不愿与家里联系。

  2. 个人陈述

  我的家庭十分不和谐,爷爷经常对奶奶实施家庭暴力,父亲经常也这样对母亲,母亲则会把对父亲的怨气发泄到我的身上,我从来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在学校,我也经常被老师体罚,感到很自卑,父母对我也不关心。上大学后,我和家里的联系也仅限于向父母要生活费。

  近两周来,学习压力比较大,宿舍的其他舍友间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这些事情总是勾起我对以前经历过的家庭暴力的回忆,感到十分苦恼,做什么事都无法集中精力,而且认为我以后也会打我自己的孩子,越想就越害怕,所以很痛苦。故前来咨询,希望得到帮助。

  三、既往史

  求助者身体健康,入学体检未见异常,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家族中无精神病史,无治疗经历。

  四、个人成长史

  幼儿期和童年期都经历过不计其数的来自父母的家庭暴力,父母对求助者不关注,求助者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并举了很多例子。其中小学阶段,求助者利用班长的职位欺凌同学,曾遭到班级同学的围攻,被扇耳光,打她的同学先告状后,父母责备她,这件事让求助者对校园生活产生阴影。

  少年期求助者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可理喻,有时候在父母那受委屈,有两次特别狠心的打自己的宠物狗,感到无法控制,事后十分后悔。初中时,自己比较淘气,老师还让班级同学都孤立她,违反纪律后班主任在班级同学面前扇她耳光,变得更加自卑。求助者曾用小刀破坏同桌的新眼镜,并不承认。

  青年期进入大学生活,与同学朋友关系融洽,但不能理解舍友与家人通电话时候聊很久,自己与父母打电话只是要生活费。

  五、咨询师和他人观察

  求助者衣着整洁,有礼貌,走路低头含胸,有些自卑。社会功能正常,思维符合逻辑,思路清晰,情绪反应和言语表达能力强。咨询前,自己准备了要讨论问题清单,求治心切,自制力完整。咨询时,大部分时间是边流泪边叙述。

  六、病因分析

  1. 生物学原因

  求助者正处于青年期,生理发育成熟,但此时心理功能还不完全的成熟,对事情的思考容易理想化。

  2. 社会学原因

  求助者的近期生活中发生负性事件,学习压力大;自幼父母关系不好,从小缺少家人关爱,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 心理学原因

  求助者性格腼腆,沉默

  4. 认知原因

  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关爱,且承受父亲和母亲的家庭暴力,觉得父母都不好,自己会像父母一样对子女实施家庭暴力。

  七、心理评估

  求助者的问题表面上看是近期生活压力大导致的情绪障碍,实质上是由于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导致地性格缺失,使她没有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一般,有一定的痛苦感,症状持续时间不长,社会功能基本完整,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八、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1. 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

  帮助求助者调节不良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与痛苦感。

  (2)长期目标

  通过多次心理咨询,分析求助者成长史,使其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纠正其不合理认知,帮助求助者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行为模式,增强求助者应对生活压力和控制情绪等方面能力。

  2. 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的确定

  对于求助者的成长史进行一定分析,发现其目前存在问题的心理根源和本质,讨论求助者该如何更好的适应当前生活。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对情绪进行缓解,根据认知理论,纠正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帮助形成新的认知。

  (2)主要咨询方法的原理及技术要点

  本次咨询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该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不是诱发事件导致了个体的情绪行为结果,而是对事件的不合理认知导致的。

  (3)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告知求助者双方的责任与义务,

  (4)咨询约定时间与次数

  约定咨询时间为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

  九、咨询过程

  1. 第一阶段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

  (1)第一次咨询:2016年4月20日

  刚开始进入咨询时,主要利用开放性问题进行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资料。在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后,求助者主动诉说自己的问题,说到激动处会流泪。

  咨询师:你有自伤或伤人的想法或者行为吗?

  求助者:我知道我这样想不对,但是我还是很诚实的想和您说,我有过这种想法,比如谁把我气得不行了,我真的想去打他一下,但都控制着没有发生。

  咨询师:你有这种想法会与谁倾诉或交流呢?

  求助者:我在学校也有好朋友,但是我总觉得自己的这些特别阴暗的一面不想让朋友知道,怕他们会远离我,觉得还是和咨询师说比较好。

  咨询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

  通过专注聆听与眼神交流等参与性技术,使其感到被理解与接纳,引导求助者调整心态,获得求助者信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第二次咨询:2016年4月27日

  巩固咨询关系,引导求助者更详细地介绍个人成长史,共同商定咨询目标。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和过程,制定相应方案,签订书面协议。

  2. 第二阶段

  合理情绪疗法的应用

  (3)第三次咨询:2016年5月4日

  咨询师:你这周过的怎么样,假期什么娱乐活动?

  求助者:挺好的,放假第一天和舍友去春游了,心情比之前好多了。

  咨询师:那现在和父母的关系怎么样呢?

  求助者:这段时间我有主动和父亲交流,聊一些与生活费无关的话题,但我一提到我们之间的关系问题,父亲就逃避,不想谈这方面问题,我就很苦恼。

  咨询师:那你怎样缓解这种情绪呢?

  求助者:(若有所思)我会看很多的育儿书籍,主要是觉得这种经历会让我以后也对自己的孩子不好,我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会在网上看很多这方面的资料。

  (4)第四次咨询:2016年5月11日

  使用认知疗法,利用产婆术式的辩论技术,对不合理认知进行矫正,使其对不合理信念产生动摇,放弃不合理信念,并最终领悟到是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引起不良的情绪体验。

  求助者:爷爷这样对父亲,父亲这样对我,我将来也会这样对我的孩子。

  咨询师:按你说的,你相信你一定会像你的父母对你一样对待你的孩子?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因此,你信奉所有的孩子都会像他的父母?

  求助者:对呀,我父亲和爷爷特别像,都打自己的孩子。

  咨询师:那你觉得你和你的父亲有相似之处吗?

  求助者:我和他不一样啊,比如他的脾气特别暴躁,我就温柔一些。

  咨询师:你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像他的父母,但你又说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对此你如何解释?

  求助者:(犹豫)好像是说不通。

  咨询师:按你所说,因为父亲像爷爷,所以会打自己的孩子,但是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也会打自己的孩子吗?

  求助者:(沉默)我明白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像父母,所以我不一定会打我的孩子。

  (5)第五次咨询: 2016年5月25日

  因为召开运动会,中间中断了一周,本次咨询了解半个月近况,进行合理情绪疗法的再教育阶段,不断渗透要多与父母沟通,才可以客观的了解父母,体谅父母的观念。

  3. 第三阶段

  巩固与结束

  (6)第六次咨询:2016年6月2日

  咨询接近尾声,巩固前几个阶段取得的结果,指导其将所了解到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询问求助者近期学习、生活情况。求助者表示,自己变得比以前阳光、乐观,并愿意和父母交流。

  十、咨询效果的评估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认为通过心理咨询,自己得到了很大的帮助,心情愉悦,感到轻松,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合理认知,生活状态得到改善。

  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咨询取得了一定效果,如与父母的关系已经有所改善。但并未改变求助者长期存在的自卑心理。

  客观性评估:宿舍舍友表示求助者会主动与家人分享自己大学中一些所见所闻,虽然说得不多,但比以前的状态有了一定调整。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楚,女,1991年12月出生,山东莱州人,大学本科学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兼职心理咨询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本案例已获陕西高校第三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三等奖。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