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后方法外语教学理念之特征研究

更新时间:2017-12-15浏览:评论: 条

  海新民

  (商丘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12年度调研课题,编号:SKL201213380

  作者简介:海新民(1973—),男,河南洛阳人,讲师,从事英美文学、翻译、英语教育研究。

  关键词:动态探索;重新定义;重建;相关性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影响下,单一的教学法已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大学外语教学的实际需要。我们需要打破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寻求一种更富实效的教学理念,并用其指导教学。“后方法” ( post-method)教学理论不同于以往的单一教学法,也不是替代现有教学法的一种新方法,而是针对教师教育者、教师和学生的一种全方位的思维变革,是一种开放、灵活、动态的外语教学思想。

  “后方法”教学之所以被称为“后”方法(post-method),因为它超越了具体方法的层面。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法, 不谋求具体的教学技巧,重视语言教学个性化。它强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等语境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提出了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课堂教学理论化和理论知识实践化等观点。它打破了教学“万能之法”的论断,是一种开放式、动态发展的教学思想,是对“方法”这一概念的创新和超越。

  一、 “后方法”教学理论是对课堂教学本质的动态探索过程

  “后方法”教学理念并不意味着具体教学方法的消亡,而是超越了具体“方法”的局限性,推翻了以往把英语教学模式化的僵化做法,推崇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多元性、特定性和相对性,提出要综合考虑英语教学的各种复杂情况,强调语境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尤其重视社会、政治、教育制度等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后方法”教学理念认为,外语教学的进行脱离不了特定的社会,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英语课堂教学是流动的而非静止的,课堂是多种因素互动的场所,教学过程不管在时间上,还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外语教学不是把一个固定的方法用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而是在互动的过程中产生方法。在《面向后方法时代教学观》一文中,库玛拉法代维鲁提出了“后方法时代”教学理论的三个变量,即“特定性”(particularity)、“实践性”(practicality)、“可能性”(possibility),三者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后方法”教学理论重新定义教学主体角色

  首先,“后方法”教学理论重新定义教师。传统意义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理论的执行者。然而,“后方法”教学理论认为教师是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理论的构建者,是三者的统一体。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对教学中各种变量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并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策略,而不是依照某种教学法去纸上谈兵或者僵化的拘泥于某种教学法。同时,还应该对于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还要学习和检验各种理论,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以扩展,反思、修正、升级教学理念,以满足不停变化着的教育环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一套切合教学实际的概念和原则,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

  其次,“后方法”教学理论重新定义学习者。学习者在“后方法”外语教学理念下是自主的。“后方法”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强调对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提倡学习者进行合作学习,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自己的潜能。他能在教师帮助下自我调控,从而最大化地实现自我潜力;他愿意与他人合作,在交流合作中通过讨论协商来解决问题;他承担责任并主动把握机会,与合格的外语使用者进行交流。Kumaravadivelu认为,自主性意味着要“学会学习”,更意味着要“学会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在外语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入一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关话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

  再次,“后方法”教学理论重新定义教师教育者。传统教师教育者的角色是把各种教学法灌输给未来的教师,指导教师选择“最佳教学法”并进行模拟训练。在“后方法”外语教学框架下,“后方法”外语教学理念下的教师教育者的主要作用不是指导他们在“最佳教学框架”进行模拟训练,而是帮助未来的教师确立外语教学的理念和掌握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

  由此,在“后方法时代”里,学习者是自主学习者(autonomous learner),教师是自主型的教师(autonomous individual),教师教育者的作用是在教学活动中建立教育者与未来教师的互动对话(dialogic interaction)。“后方法时代"教学理念整体关注学习者、教师及教师教育者在特定环境中的共生合作的关系,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社会自主性,承认教师个体教育知识和经验的有效性(B. Kumaravadilvelu, 2003)。

  三、“后方法”教学理论重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关系

  首先,强调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关系

  从“后方法”角度看来,学生是自主型学习者,教师是自主型教师。二者之间是一种开放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不是能动与被动、给予与接受、的不平等的关系,更不再是主客体二元对立的逻辑关系,建立了一种平等互动关系。

  在本质上来说,语言教学是主体之间的“交往行为”,学生与教师这两个交往主体之间因为不断的互动与融合而形成了“交互主体”关系。教学过程是开放互动、交融统一的活动过程,教和学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这个过程的两个因素。那种认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的观点是一种机械的“双主体”观点,因为它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交互主体”关系这一概念即反映了教学双方的主体性,即交往行为的双方都是作为平等的主体而存在,又反映了主体之问的交互性,主体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动,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交往、不断互动的过程。

  “后方法”师生的“交互主体”关系除了意味着平等主体的权利意识,它更意味着一种主体间的责任意识与行为。学习者享有平等的做出决策的权利的同时,是自己学习的“责任主体”,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要主动决定和落实学习策略、要主动合作学习、要主动寻求与教师交流的机会等等。

  其次,教师与教师教育者间平等的“对话式”关系

  “后方法”下的教师与教师教育者应该是平等的对话式关系,教师重视自身的先前知识和潜在知识,并主动反思实际教学进而形成教学理论。教师教育者的任务是为教师根据具体情境所进行的教学调查与实践提供服务,把权威与自主换给教师,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和提炼,进而形成理论。因此,教师教育者的理论霸权与权威话语在“后方法”里被摒弃了,其与教师的对话是平等的开放的。这种平等的“对话式”关系确保了教学交流渠道畅通无阻,教师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教学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而教师教育者也愿意与教师平等对话,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教师的研究。民主参与思想以及实际教学运作中的“实践”标准在教师与教师教育者的平等对话关系中得到体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

  四、“后方法”教学理论凸显社会背景的相关性

  “后方法”教学理论里的特殊性和实践性这两个变量都隐含在强调社会背景的可能性当中。只有考虑了学习群体具体的社会背景,才会考虑其特殊性,进而考虑其实践性。因此,学习群体的社会背景对于教与学效果的影响要远甚于教学法自身的影响。

  “后方法”教学的实践体系可以分为理论层面、主体层面和实践层面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都是在社会、文化、经济等教育教学的宏观环境中发生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具体的、现实的环境中发生的,而不可能是孤立的、静止的。“后方法”教学实践体系与传统“方法”视角不同,它突出了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语言教师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学方法,而可以实践,反思和建构个人教学信念。与学生的不断成长一样,教师这个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也不断完善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成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教学情景能够灵活运用、充分发挥的智慧账户,是教师教学信念的构成要件,而不再是束缚教师的锁链。语言教师在脱离了方法束缚后,要面对更多的挑战。一名合格的外语教师需要掌握语言教学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宏观环境因素,需要洞见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因素充分了解,需要反思和分析教学经验,需要判断和改正自己的角色,需要完善和充实个人教学信念。

  五、结论

  如何更有效的组织外语教学以实现外语学习的最大化一直是中外语言研究学者们的主要课题之一。外语教学方法虽经多重演变,但某些看似新颖的方法仅仅是一些现存方法的变体,是“经过改头换面的包装后,用新的术语来掩盖雷同的本质”(Rivers, 1990)。很多自诩为具有革命性的教学理念仅仅是对过往教学思想和程序的二次思考和命名。“后方法”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它体现的是一种思想,是对外语教学的一种宏观的指导思想和理念。“后方法”教育理论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动态探索课堂教学本质,重新定义教学中三种角色,重建教学过程中的各主要关系,凸显社会背景的相关性。研究并把握后方法外语教学理念的特征,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Kumaravadivelu, B. Toward a Post-method Pedagogy[J]. TESOL Quarterly, 2001 (35): 537-560.

  [2] Kumaravadivelu, B. Beyond Methods: Macrostrategi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3] 成晓光. 后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学法研究[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4): 65-67.

  [4] 邓志辉. 教师赋权增能与后方法视野下的外语教学[J]. 外语界, 2008(5):60-63.

  [5] 董金伟. 后方法视角的外语教学:特征与要素[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1): 8-12.

  [6] 龚亚夫, 罗少茜. 任务型语言教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海新民(1973—),男,河南洛阳人,商丘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讲师,从事英美文学、翻译、英语教育研究。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