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新形势下大学生传统文化内化教育路径研究

更新时间:2017-03-07浏览:评论: 条

  曹 雪

  (东华大学 上海 201620)

  关键词:大学生 传统文化 内化教育 路径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明确指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文化传承工程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多渠道、多方位对大学生实施引导则是最直接有力的主渠道,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一、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需要高校给予高度关注和引导

  大学生传统教育现状一般包含两方面涵义,一是他们对传统文化常识及基本内容的熟知程度,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认可程度及其传播发展的情感态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多为“90后”,他们年轻、个性、可塑性强。调查数据显示,“90后”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较低,接受心态也并不积极,但对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是具有一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例如,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暑期实践工作一直较倾注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学校党政支持,学生反响热烈,近五年收获了诸多成绩,也得到了社会媒体广泛关注。如何能够持续正向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承担起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客观需求。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所谓新形势主要有两方面涵义。

  新媒体形势的飞速发展“滞后”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以手机、触摸媒体等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媒体形态逐步深入人们生活。一种“网络+”文化逐步对传统文化发起了挑战。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以至于出现了“低头族”、“下班沉默症”、“冷漠症”等多种我们不愿接受的“既成事实”。传统文化教育的“滞后”甚至让有些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可有可无”。这些“网络+”文化无疑对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正确利用新媒体文化,而不是以此取代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双方有效地结合达到正向引导大学生树立完善的人格与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研究方向。

  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模糊”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理念的冲击,某些腐朽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不可低估。一些大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追崇,认可,严重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不断模糊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养成中的引导作用。一些大学生逐渐在不同程度地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突出问题。如何正确利用西方文化不断进入我国的机遇,让大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创新精神、树立自强意识,同时能够不忘中华传统,保持清醒的头脑去看待中西文化的交融,是我们面临的极大挑战。

  二、强化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文化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集体的价值认同,因此文化建设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文化建设规律,文化载体建设是重要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但是如何有效地在全国尤其在高校普及和着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呢?

  近两年发现,随着社会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90”后甚至“00”后也逐渐将目光投向传统文化的“回潮”现象中来。例如:2017年春节期间得到全国火热追捧和一致肯定的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等,涌现出一批中国传统文化小明星,无疑给了我们对于文化瑰宝传承的信心。但是,当下许多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逐渐呈现出形式化、弱化的倾向。通过对东华大学学生样本的调查显示,若举行“校园古诗词达人”的选拔比赛,则有91%的同学期待活动的举行,但仅有12%的同学表示自己愿意参赛。这也说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大学生文化教育需要高校给予高度关注,需要通过教育以及文化熏染等方式来强化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及认可度。

  三、当下大学生传统文化内化教育路径探析

  (一)、内化概念的界定

  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统一的态度体系。最成熟的内化水平称为“自我同一性”,它反映了将内射和认同共同塑造到自我和他人的一致形象中。

  内化原理对于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期汀格所说:改变人们观念的方法只是现象,实质上是共其化了人们已有的认同点。”同样,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也需要通过内化路径让学生达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内而外的认同,进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价值。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内化教育具体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牢牢把握高校课堂主阵地

  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和渗透作用。一是重视思想理论类课程的教授方式与方法,更新授课内容,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当下许多大学生反应思想理论类课程过于枯燥、无趣,导致学生不能较好吸收课堂内容,往往为了应付考试和学分进行“考前突击”,这也完全将此类课程的设置意义本末倒置。二是要完善蕴含传统文化内容的文化素质类课程设置,做到课程精致、有趣、丰富,促进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三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大讲坛,例如今年东华大学开设了“承千年精粹,扬时代弘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周周讲系列活动,邀请到中国书法协会会员、书法报特约记者路工教授等来校开展传统文化类讲座,得到全校师生热烈反响。通过课堂的核心引导力量,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形成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认同与自豪感,并用文化来熔铸自身的精神与品格。

  2、以大学生课外实践项目为载体,紧密依托实践育人大平台

  实践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高校要重视在实践环境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几年来,在实践育人视角下,东华大学“小脚丫”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实践项目的实施和推进让大学生不仅仅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更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内化成大学生自觉的行为,同时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因此,将德育工作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将产生联动效应,相辅相成。

  传统文化要在新形势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以时尚、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谋求发展。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拥有专业的时尚传播工作室和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项目组所开展的文化类社会实践活动培育出百余名实践优秀个人,孵化出二十余项国家级、上海市级创新创业项目,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人力资源以非遗文化的物质载体作为媒介将文化作为品牌不断推广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隐身于浩瀚的古籍文本,也存活于中华儿女代代口传心授的身体实践和生活风俗中,故建立一套迎合网络时代的时尚传播机制势必能够为其注入新的钙质,展现新的活力。

  3、以“网络+”趋势为突破,创新引领文化慕课时代

  当下学生群体多为“90”后,他们个性独特,不惜死板,因此如何让传统文化内化于学生心中,让其主观学习并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则需要让学生对其拥有足够的兴趣点,也就是教育思路的创新。网络时代的到来,为必须在对话和交流的土壤中才能获得真正成长的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支撑,尤其是那些集文化传承、修身养性等多元价值功能于一体的传统文化项目,能够在网络化的视角下被挖掘出更多的产业潜力。慕课,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若能够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形成每周研讨话题的形式,将分布全国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文化主题联系起来,并形成多种形式的课程课件,将会吸引更多的“文化粉丝”,成熟的课件也可以引用到高效课堂教学中来,优质的话题帖也可以转载于高校各大微信公众平台,形式新颖,传播迅速,效果明显。

  4、以校园文化熏染为拓宽路径,合力共推文化育人工作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斥着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我们可以借助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传统文化类社团展演等大型活动,号召全民共同关注传统文化,接受文化洗礼与熏染,进而喜爱并乐于传承传统文化。

  例如:东华大学2016年4月成功邀请阿拉善右旗乌兰牧骑来到校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了内蒙古阿拉善少数民族文化,反响热烈。并且我校计划在2017年邀请黄梅戏传承者、红楼梦史湘云扮演者来校开展讲座,共同探讨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有机结合。此外,我校鼓励学生申报并成功运营着多个文化类社团,借助社团的力量,不断引导大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学生文体活动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传统的真谛。

  四、总结与展望

  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肩负祖国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任。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感和责任感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博大胸襟的形成,同时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要实现“文化强国”,我们必须紧密依靠大学生群体,号召他们身体力行去保护与传承我们的文化瑰宝,充分利用他们“有活力、创造力和求知欲”的头脑,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传承民族之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2004]1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中共中央宣传部发[2015]31号,《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

  【3】宗昊璇.“内化”原理及其德育意义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36-37.

  【4】芮忠.新形势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4-6.

  【5】黄高锋.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3:15-17.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