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中学教学场景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渗透

更新时间:2016-11-09浏览:评论: 条

  陈明霞

  (铜仁学院 文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关键字 中学古代文学 师范院校古代文学教学 教学场景

  师范院校中文系的学生大多是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与实习过程中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学生懂得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意识到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一拿到具体的篇目,却不知道该如何讲起。究其原因,应该与师范院校的教学的两个盲区有关:一是,教学法老师重视教学技能的训练,对于中学的语文教学实际教学场景不够熟练;二是,相关科目的教师重视本科目知识点的讲析与论证,对于中学语文实际教学场景也很陌生。正是这两个盲点的存在,造成了学生面对中学教材的无所适从。鉴于此,笔者以古代文学为例,探讨中学古代文学教学场景在师范院校古代文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元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教学设备等要素,所谓课堂教学场景就是教师面对具体的学生,以教材、教学设备为辅助,运用具体的教学方法,营造的课堂现场情景。这是从事教学所必备的条件。因此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实习时,应该熟悉古代文学教学场景。要做到熟悉教学场景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日常教学中,贯穿要区别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场景与中学古代文学教学场景的差异性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区别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场景与中学古代文学教学差异性的意识。这种教学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重点的处理的不同:高校的古代文学的篇目是为了佐证具体的知识点的,重在论证;中学的古代文学是重在语言点与审美教育,故重在文章的赏析。二是,面对的对象不同:高校的学生属于成年人,心智成熟,抽象思维强,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的积累,有自学的能力与素质;中学的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文言文的积累还不够深,学习的依赖性相对较强。 由于日常的教学中,长期关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场景与中学教学场景的差异,学生在日后具体面对中学的古代文学作品时,自然会心中有数。

  二、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精选篇目,引导创设中学教学场景,进行具体实践。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创设中学教学场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选取中学课本与古代文学都讲到的有关篇目进行比较。这需要上做到三点:

  一是,根据具体篇目,唤醒学生区别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场景与中学古代文学教学场景差异性的意识。首先教师根据具体的篇目,明确告诉学生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场景与中学古代文学教学场景的不同:首先是教材处理的不同:高校古代文学选讲该篇目重在于论证作家的作品思想与艺术风格;中学的文学篇目重在赏析,培养学生分析课文与欣赏美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想象教学对象的差异性:高校的学生是成年人,有一定古代文学功底,自学能力强,一般可以自主梳理该篇目的语言问题,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对于知识点的论证;中学生接触古代文学不多,心志不坚,需要一定的引导。然而就中学生来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知识储备也是不同的,因此得关注该篇被安排在中学语文的哪一册,关注此一段学生的独特特点,根据特点来准备功课。

  二是,教师根据具体篇目,引导学生创设中学文言文教学场景。

  首先,明确教材对该篇目的教学要求,这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明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学生文言文和古诗词能力的要求;二是明确该篇目前言及所在单元的前言的教学要求。

  其次是明确该篇目的体裁,根据题材特点确定重难点及特定的教学方法。

  最后是根据该篇目所处的教学段,揣测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接收能力。其步骤有二:一是查阅有关中学生心理研究的书籍明确学生的心理特点;二是翻阅各学段语文新课标及教材的教学要求初步了解本学段学生大致的接收能力。

  最终在明确高校与中学教学场差异、中学教材要求、篇目体裁及中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接受能力的基础上预设教学场景,采取具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如小石潭记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学课本都有,教师在讲析篇目前,先明确此篇目在古代文学课中的作用是辅助理解柳宗元凄神寒骨的艺术特点。因此讲析该篇目时引导学生围绕这一艺术特点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中学文言文教学与古代文学的不同,并根据不同预设中学教学场景,并撰写教案:第一步,引导学生查阅中学新课标对文言文的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1]由此看来,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重点应是在语言点得解读方面。第二步,引导学生阅读中学课文该篇目所在单元的教学要求:“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2]。由以上二点确定文章的第一个重点就是采取串讲法疏通文意。串讲法是文言文语言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先讲字,再将词,再将句,最后讲文,如同丝线串珠般的理解文意。第三步,明确本文的题材为游记散文,确定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按照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分析该文的优美意境以及其后隐含的情感。第四步,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接受能力。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就是语言解读与游记散文的情感理解。本课在八年级下,就学生而言,说自七年级接触文言文以来,已有三个学期,数十篇课堂内外文言文的积累。适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简单常见的字词、语法现象。因此,新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使用:于本文的常用字词、句式采取积极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对于较难的和初次遇到的知识点老师讲解。由此确定基本的教案撰写思路:一是明确教学重点为文章的语言理解及文章的情感审美价值,难点为分析文章的审美价值。二是明确授课思路:先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串讲法疏通文意,教师讲析较难的语言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重点语句所描写的意境美及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之后,可安排一定的学生试讲,进一步感受古代文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特定的教学场景。

  再如《观沧海》,高校的古代文学课引用该诗,是用来论证曹操诗歌古直悲凉的艺术风格;中学课本引用该诗目的不在于此。新课标对于古代诗词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1]。 观沧海的前言要求:“朗读应该讲究抑扬顿挫,在朗读中要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观评价”[3]很显然诗歌的重点在于该篇目的审美价值。因此应该在串通文意的基础上,分析诗歌的广阔雄壮的意境以及该意境下作者广阔的胸襟与远大的志向。

  当然,高校的古代文学课时也是有限的。为了保证高校古代文学正常的课堂教学,区别教学场景,培养中学古代文学教学能力,教师也只有平时日常多灌输有关理念,抽少量课堂时间进行有关的教学实践,之后可以为学生布置有关篇目, 使其根据中学教材要求和学生基本情况预设中学教学场景,撰写教案,作为平时作业以便老师指导,提高其中学古代文学教学能力。

  参考书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教学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八年级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91.

  [3] 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七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5

  作者简介:

  陈明霞(1975-)女,汉族,山东高青人。从事古代文学教学。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