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职业院校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教学模式研究

更新时间:2016-10-28浏览:评论: 条

  作者:赵 乐 工作单位:广西桂林农业学校

  作者简介:赵乐,女,1984年1月生,讲师,研究方向:观光农业经营、旅游服务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新型农民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的实践与研究”(桂教职成[2015]22号)

  关键词:职业院校 观光农业经营 新型职业农民 教学模式

  随着观光农业在各地发展的良好势态,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的出现,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实施。职业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工作中突显了重要地位,大中专院校专业教师实现了全日制学生教学到成人短期培训工作的转变,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出现了一些教学模式与方法不适应的问题。

  1 观光农业经营培训常用教学模式

  根据广西各地职业院校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工作,常用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1实地经营授课模式 根据地方观光农业产业办班,教师到实地考察,指导学员参与式经营与管理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员互动学习,把教学培训落到实处。

  1.2集中培训+企业实践模式 将培训教学与观光农业经营示范区、农民合作社、行业龙头企业基地结合,采取教师集中针对知识点教学,到相关企业“面对面”现场指导培训。

  1.3集中培训+基地实训模式 实行分段培训,集中教学与实训分别由不同的培训机构完成,由农业职业院校负责理论教学,重点讲授观光农业管理技术和营销策略;由农业局负责联系特色基地实训,让学员在实地培训,由专业人员经营指导,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2 现有观光农业经营培训教学模式易出现的问题

  2.1 教师教学知识点与学员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是观光农业经营行业的技术带头人或经验丰富的专家,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较为丰富。但在课程设计上,只能把本专业、本行业的广泛适用的知识、技能教授给学员。而且,教师上课多运用PPT课件与案例教学,在短时间内无法教授透彻。各地学员往往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课堂知识无法转化并运用到当地实际操作当中。同时,各地观光农业发展程度不一,许多学员急需了解与本地实际情况相关的经营知识,教师却无法提供或提供帮助较少。

  2.2 实地经营授课只能解决当下出现问题,缺乏长效机制

  实地经营授课是现有观光农业经营培训模式中最受欢迎的方式

  之一。既能促进授课教师有效传播知识,还可以及时解决学员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该模式时效性较短,只能解决在培训授课期间学员收集反馈的问题。培训期满之后,学员后期经营管理问题却得不到有效沟通与解决。职业院校通过学员结业完成当期的培训任务,缺乏与学员联系,提供观光农业经营与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互动平台。

  2.3 “集中培训+”模式时间较短,教学效果不佳

  “集中培训+”模式是职业院校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最常见的

  方式。授课教师在室内集中进行理论知识培训,企业实践或基地实训为补充实际操作技能的课程。有利于学员吸收先进经营管理知识;有利于授课教师现场指导;有利于职业院校实践课程开展。但培训时间一般为7-10天左右,观光农业行业与实际经营管理全部知识难以在短期内进行系统授课,只能集结成几门关键课程,进行重点内容讲解,易造成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多、教学速度快、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

  2.4 教师运用智慧观农业等科技创新手段不多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观光农业经营企业开始启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3D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智慧观光农业平台技术,成为行业发展领军企业。职业院校专门从事智慧观光农业研究的技术人才与专家还不多,许多都是根据网络知识与培训内化而成的计算机教师,真正从事过观光农业信息化实践与建设的人才更少。这一方面,许多专业教师教学手段稍显落后,与时代发展脱节,不能用新思维、新手段指导学员。这也成为职业院校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工作的“瓶颈”。

  2.5 课后缺乏教师与学员互动平台

  教师与学员互动易解决经营实际问题、擦出知识创新的火花、扩

  充教师授课内容。观光农业经营培训不仅需要课中互动,课后更需要互动。但职业院校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有回访的课后互动方式,但缺乏其他信息媒介的互动平台,鲜少有教师与学员课后互动存在。虽然有电话、微信、QQ等联系方式,课后为学员提供帮助与解答的教师数量较少。杜绝了教师了解农村观光农业经营发展的途径,学员所学知识难以运用。

  3 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提升培训实效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职业院校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必须提出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学员需求与行业发展。其中,“教师调研+实地指导+技术创新+互动平台搭建”模式是值得研究与探索的创新教学模式。

  3.1 鼓励教师课前对授课村屯充分调研,增强授课实效性

  授课内容具有针对性,提升培训实效是上课学员最受益的课程安排。基于授课教师知识内容的广泛性、与当地实际脱节等现象。各地政府及培训机构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当地充分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有效经验。最后形成教学资源与学员分享,并指导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在当地开展的观光农业经营产业。不仅能让学员实践经营操作很快上手,又能避免重复错误的出现,提高发展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只有村屯发展观光农业经营产业特色提升,才能使当地农民真正受益,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发展产业信心,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观光农业经营培训的实效性。

  3.2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多形式综合开展培训

  各地参加培训学员大多是留守本地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知识接收能力较差,培训主动性不强。以课堂教学为主,培训效果显然不大,教师必须进行实地指导。并把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采集-整理-理论依据-现场指导-成果展现-解决出现问题等一系列培训指导。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上,或短期授课填鸭式教学,而应通过实地指导为主,课堂教学为辅,多种形式如:与观光农业经营发展先进村屯“结对子”,实行帮扶培训;精确培育等综合开展培训。

  3.3 运用智慧农业等科技创新手段教学与实践操作,提升教学的前沿性

  新型职业农民观光农业经营培训工作除了传授较高的农业科学和生产经营知识之外,还要注重科技创新、参与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风险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不能只完成教学内容及短期目标,需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长期培育目标和方案,真正做到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素养,培育一批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

  为适应时代发展,顺应“互联网+”大潮,职业院校应具备实际掌握智慧农业科技手段与处理的专业教师,鼓励观光农业经营企业积极运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3D技术、移动互联网等平台技术,以发展观光农业经营电商、定制观光农业、创意观光农业、智慧观光农业为目标,培育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农民工。真正培养一批高、精、尖的观光农业经营新型职业农民人才,整体推进当地观光农业经营事业向信息化市场过渡。

  3.4 搭建学校+教师+学员的互动平台,及时解决学员实际问题

  职业院校观光农业经营培训学校+教师+学员的互动平台不能只停留在QQ群、微信群的阶段。应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发学校网站互动平台、手机APP互动平台,便于学员使用与三方交流。同时,互动平台使用界面应简单、美观、易于操作,使任何年龄阶段的学员都容易上手、便于操作、易于交流。职业院校应把这些资源进行整理,成为新型的研究成果与教学成果,形成互联网开放性资源,利于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观光农业经营资源共享。完成职业院校培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曾一春.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实践探索—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几点认识[J].农机科技推广,2012(7):10-13.

  [2]张桃林.加快培育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J].农机科技推广,2012(5):4-7.

  [3]朱启臻,闻静超.论新型职业农民及其培育[J].农业工程,,2012(3):1-4.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