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04-21
-
2018-04-20
-
2018-04-19
-
院系学代会维权作用发挥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基于对东北某高校二级学院的
2018-04-19
-
2018-04-18
更新时间:2016-09-29浏览:次评论: 条
2018-04-21
2018-04-20
2018-04-19
院系学代会维权作用发挥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基于对东北某高校二级学院的
2018-04-19
2018-04-18
郭骏膺
上海电机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律基础课;培养路径
引言
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依法治国的基础和保障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是因为全民的法律意识淡薄,甚至缺失,难以树立法律的权威。大学生作为社会中重要的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提高全民法律意识的关键环节。因此,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不仅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实现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课题。
1.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近几年,大学生法律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权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但同时,大学生触犯法律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消除。这说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笔者针对200名大学在校生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法律作用的认识、自身的法律信仰以及对法律的践行程度等几个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逐渐提高,但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比较低
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法律是“基本公正的”或“公正的”。他们认为打赢官司最主要的是靠“理由证据充分”,少部分大学生认为需要“靠关系”或“其他方面因素”。这说明大学生对法律的公正性基本是认同的。但是,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水平却比较低。大部分大学生对民法、刑法、就业法中的一些法律基础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法理、仲裁
法、国际法等专业法律知识比较生疏。此外,很多大学生根本分不清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将二者混淆。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
(2)大学生对法律现象的关注度提高,但缺乏实际的法律践行能力
随着高校法律教育力度的加大以及各种新闻媒体的影响,大学生对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就业法、维权法以及一些相关的法律现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当问及“你的亲人犯罪后,你会劝其自首或举报他吗?”,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碍于亲情,不会劝其自首或举报他”。当问及“你买东西上当受骗后,会怎么办?”,有26%的大学生选择“会找其理论”,37%的大学生选择“忍气吞声”,只有12%的大学生选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说明虽然比较关注法律现象,但一旦法律与自己及身边亲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大部分大学生会选择逃避法律。
(3)大学生对法律情感淡薄,缺乏坚定的法律信仰
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导致很多大学生都认为“权大于法”,执法人员“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是一种社会常态,根本不可能实现司法公正,遇事要“找关系、托熟人”才好办事。不难看出,大学生从思想上缺乏对法律的坚定信仰,认为法律根本压不住社会不正之风和司法腐败现象。
2.目前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成因分析
2.1高校现行法律基础教育模式的固有缺陷所致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已基本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的法律教育应该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桎梏,现行的法律教育仍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讲授基本法律知识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对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培养。
2.2学校管理模式弊端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已经打破了传统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但是这一体制的遗留影响还没有彻底消除。在高校中,不合理收费、不合法招考等不遵守法律法规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不时爆出新闻。高校管理者滥用权力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法律教育的效果。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随着高校管理模式的改革,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不可否认,在这种模式下,后勤公司与学生的自主权相对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高校来说,等同于把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让了出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效果。
2.3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带来的不良效应
很多大学生在放纵溺爱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长大,对规则的叛逆心理已经根深蒂固。加上社会环境中腐败、贫富分化、假冒伪劣等现象盛行以及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以“自我”的角度去衡量和评判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而忽略了对法律的感知、信任和敬畏。
2.4大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承受着学习、竞争、 经济、情感、就业等诸多压力,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解决,很容易由于自身心理问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培养与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路径选择
3.1加强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
高校作为大学生法律教育的主阵地,要想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必须从大学教学课堂入手,改进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不能单纯地讲一些枯燥的法律条文,可以把网络热点现象或新闻融入其中,作为辅助材料,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方式上,要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由分析、讨论法律现象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法律知识。
3.2创设社会和校园良好的法治环境
高校必须以依法治国方针为指导,严格“依法治校”。在学校管理方面,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对于违法乱纪现象,不论职位高低,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在教师和大学生心中树立法律的权威。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可以成立法律社团,开展各种各样的法律知识竞赛,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文化环境。
3.3强化多元的法律实践活动
高校要不断强化法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法律知行统一。比如,开设专门的大学生法律援助网站,为大学生提供各种法律援助;邀请法律专业专家到学校进行演讲,向学生传授一些实用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劳教所等活动,安排学生到法庭审判现场旁听或为学生布置各种涉及法律及相关问题的社会调查任务,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锻炼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预防与制止大学生犯罪
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向成熟,但并不成熟。在大学生心理成熟的关键期,很容易因外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或情绪。如果找不到正确的途径或方式排泄这些不良情绪,最终很可能会通过违法犯罪的形式释放出来。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疏导不良心理和情绪,完善人格,预防与防止大学生犯罪。
3.5优化社会与家庭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仅靠高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社会与家庭教育模式不当,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的效果。社会相关部门和单位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宣扬法律教育正面题材,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家庭也要积极配合和支持高校的法律教育工作。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提高法律意识,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通过三位一体的法律教育合力,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结语
总之,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迫切任务之一。高校要切实担负起这个重大的责任,通过完善培养路径、改进教学手段,促使大学生主动学习法律、接受法律,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做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合格的接班人。通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带动全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最终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显.法理学(第二版)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88- 289.
[2] 刘旺洪. 法律意识论[M]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1: :8.
[3] 邹开亮.论当前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J] .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2) : 119.
[4] 刘咏梅. 中美高校法制教育之比较[J] . 前沿, 2004(3) : 122- 123.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从时文阅读中受益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国际交流和全球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85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培养英语语感的有效途径 在英语学习中,语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语感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和感知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84次 评论:条
突破传统英语学习,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法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29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让英语学习更高效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如何高效地学习英语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奇速英语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198次 评论:条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英语学习的全新革命 奇速英语时文阅读学习机以其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和全球时文资源的整合,引领了英语学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91次 评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