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更新时间:2016-01-23浏览:评论: 条

  张敏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541004)

  关键词:就业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

  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随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且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用人单位表示仍旧很难招聘到真正能胜任岗位的优秀毕业。如此看来,大学生就业率低,并不是大学生真正过剩、也不是企业挑三拣四,而是大学生在就业能力培养与就业需求方面出现了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高能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

  本文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着手,首先就要弄清就业能力的概念,从根本上指出,就业能力是一种学习能力,尤其是学会怎样学习[]。同时,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发展变化的能力,是在学习基础之上发展起来并与职业相关并嵌入个人身心的。就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是大学生能否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综合性。

  二、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的因素,同时也有来自大学生个人因素。

  1. 政府因素

  大学生毕业后最终走向企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在人际交往、待人接物、实习经验方面也是必须的,这些都是就业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大学就读期间,提前的接触企业,进入企业进行工作、实习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目前,由于我国走向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和企业的角色分开,以前通过命令解决大学生实习的方式已不能凑效。由东方时空联合新浪网、智联招聘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不愿接受大学生实习,主要是怕影响企业自身的正常运作,进而影响企业的效益。

  2. 企业因素

  企业缺乏责任意识。企业无论是国企、私企还是中外合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国家、社会的各种优惠政策,在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然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往往认为解决大学生实习是政府的工作,与其无关,在招聘过程中,也往往以企业的利益为重,拒招应届生和实习生。其实,从企业长远的战略发展来讲,企业可以按照自己需求去主动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培养专门的人才,这样才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久发展,而不是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放弃了长远的战略发展。

  3. 高校因素

  高校在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就业能力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的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过程中存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高校教师结构单一等问题。

  (1)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错位

  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办学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跟风设置一些热门专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例如,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由于专业定位有偏颇,拼盘式教育,导致这类学生毕业后,就业惨淡,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给学校带来不良的声誉影响。

  另外,专业设置缺乏灵活性。很多学生在填报专业时并不了解,或者在学习一年后发现并不感兴趣。然而大部分学校不准学生再次调换专业的权利,导致挂科、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这些学生毕业后,求职路上困难重重。

  (2) 高校教师结构单一

  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大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硕士、博士,大多缺乏社会实践经历以及在企业中实际运用知识的经验。在招聘过程中,很少有从企业接受一些经理人、出色的员工、工程师等。长期以往,使得高校教师结构单一,教学内容单一、组织管理呆板,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与实习,难以扩大学生的视界。一个经常与企业、外界联系沟通的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带给学生新鲜的内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能结合实际,做到学有所用。这样的教师不仅能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结合书本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个人素质

  大学生作为个人就业的主体,应该积极主动的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然而有些大学生认为刚刚摆脱高考的压力,可以放松,整天浑浑噩噩,花前月下或者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这些主要是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

  同时,许多学校尚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导致一些学生进入大学校门,由于对自己专业认识不足,加上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很难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即使高校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一部分学生缺少毅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难以坚持下去。

  三、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策略

  1. 政府要转变职能,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服务

  政府应该转变职能,提供一系列经济、政策方面的支持,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服务。一要建立校企培养人才机制。针对目前实行的专业硕士等培养方案,成为加强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枢纽,增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二要理顺大学生就业服务市场。理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对一些企业歧视毕业生或者有性别歧视的要予以曝光、加强监督管理。

  2.企业要加强加强与高校联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和合作。在大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企业要适时与高校沟通对接,发展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性。首先是加强与学校的联合培养模式。良好的培养模式不仅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宣传企业文化。其次,在培养过程中,应主动与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规划、实习等方面共同商讨。最后,企业应该与学校共同制定考核学生的奖惩制度,切实与学校联合培养学生。

  3.高校应改革专业设置、拓宽教师选拔渠道

  高校要积极调整专业设置。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要贴近就业市场,使学科结构趋向更加合理化,倡导学生进校一年后有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使专业培养模式更具有人性、合理化。对教师的再培训方面也应由现在的学历深造、国内外访学向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实践转移。鼓励老师到企业兼职,增加社会工作的体验。对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和较好理论功底、教学效果良好且有志于从事教育的人士应鼓励到高校授课或成为专职教师,并为其单独设计在高校发展的职业路径。

  4.学生应自觉构建提高自我能力的方案

  大学生个体,一是应该积极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努力提升就业能力。大学生应该从踏进校门,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价值观等,根据外部环境、条件,有目的、有计划的去实施自己的生涯目标[]。二是要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要时刻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特色意识。三是,要主动去寻找能够提高个人实践能力的机会,包括沟通交流技巧、职业技能培训、应聘能力、面试技巧等,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四、 总结

  就业难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提高就业能力是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四方的共同责任。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也一定会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和关注。我国应加快建立和完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工作的相关制度,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