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四联交互式教学的实施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15-12-15浏览:评论: 条

  赵伟舟 张辉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理学院数学与军事运筹教研室 西安 710025)

  *学校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

  关键词:四联交互式; 线性代数; 线性相关性

  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研究,始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内容。四联交互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观察、探索、整合、实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1-2],不仅传承理论知识,更在培养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观察、探索、整合和实践,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要素[3-5]。实施这一教学模式,要体现这一教学模式的独有特点,就必须在组织教学时特别关注可能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分析这些问题。

  1. 四联交互式教学的定义

  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需要知识传承,更需要培养实际能力。不同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例如物理、化学、医学等课程,因其具有丰富的试验内容,所以在这些课程中最早提出了所谓的“三联式教学”。由于知识最终应建立在学习者自身的知识架构上,因此应当对知识具有一定的整合能力。考虑到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课程教学还应以计算机为基础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交互式教学最早由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强调以学员为中心,教员提供材料和创设环境。为此,结合信息化时代的具体特点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四联交互式”教学这一概念。

  所谓四联交互式教学,就是将观察、探索、整合、实践充分结合,教员合理引导学员、学员积极向教员反馈,以交互式推动进程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时要求学员做到:积极观察,提出问题;深入探索,分析本质;融会贯通,整合知识;积极动手,实践检验。

  2. 实施四联交互式的存在问题

  笔者通过近三年对这一模式的教学实践,获得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效果不明显。观察过程不是简单地看,而是结合已有知识对观察对象进行深入认识。但是在实施观察这一环节时,个别学员不知如何观察,部分学员不知从什么角度观察,或者只注意到研究对象的外在形式。特别是对一些案例或数据要求学员进行观察时,学员的观察角度不够准确,认识过于片面,不能结合理性思维和知识环境。其根源在于学员对所学知识印象不深,没有深入理解。

  (2)探索过于依赖教员。面对待解决问题,学员很少能结合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完全依赖教员的引导分析。对于某些复杂问题,绝大多数学员不能积极探索,完全依赖教员进一步引导分析。在探索过程中,学员的主动行为相对较少,对教员引导具有惰性。在探索程度上,探索只能简单停留在分析层面上,不够深入。其根源在于学员对所学知识缺乏应用思维,教员在以往教学中对实际应用这一环节重视不够。

  (3)整合不够准确。针对观察环节和探索环节所发现的结论或规律,不少学员在概括、总结时不够全面、不够准确,整合过程中只注重结论,而忽略了结论的适用条件。个别学员无法给出较为规范的数学描述,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根源在于平时仅重视结论而忽略条件。

  (4)实践能力较差。部分学员能发现实际问题诸如数据海量、类型复杂等特点,但缺乏借助计算机处理的习惯,很少有学员能借助计算机验证重要结论。学员的计算机操作不熟练,借助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极为欠缺。其根源在于平时接触计算机较少,操作实践的训练不够。

  (5)其它方面。以观察、探索、整合、实践组织课程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不合理。在互动交流上缺乏科学性,尤其当学员的依赖性较强、缺乏主动性时,难于推进教学进程。其根源在于教员对四个环节的关系缺乏认识,在课堂教学设计时缺乏周密思考。

  3. 结论

  四联交互式教学,是符合信息化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职能角度分析,观察、探索、整合和实践的作用在于培养学员的四个基本能力,而交互的作用在于双方推进教学进程。但是,具体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时,需要特别关注教员推进教学和学员自主获取两个方面,同时需要特别注意上述问题,否则将与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没有任何区别,无法体现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赵伟舟,屈娜.四联交互式教学应用于大学数学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3.12:115-119.

  [2] 赵伟舟,张辉,景慧丽.浅谈“四联交互式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2: 80-82.

  [3] 贾福全,权松.浅谈大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2:138-140.

  [4] 徐彦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策略及启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5:76-78.

  [5] 任孔冰.论大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15-16.

  作者简介:赵伟舟(1977-),男,汉,陕西西安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数学教育。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