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相应的解决策略

更新时间:2015-12-15浏览:评论: 条

  徐胜利 河北农业大学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特殊群体,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赋予的各种压力和责任,避免不了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而据调查,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的心理问题有18种,其中以自卑、挫折两种心理问题居多,约占整个心理问题的49.6%。其次是孤独、空虚心理占19.1%。[1]但是具体的心理问题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心理工作者们进行细致的调查,进一步探讨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社会适应问题:

  大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园,所面对的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学习都是焕然一新,并且和之前与众不同的,结束了在高中忙碌紧张的学习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更为自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没有人在逼迫着自己去读书、学习,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来安排和掌握,并且大学的课程安排的并不紧凑,有很多课余的空闲时间,这对于初入大学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一项新的挑战,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大学生活,有的人完全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没有了目标和学习的动力,在空余时间不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不良的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

  进入大学之后,会重新结识新的同学、朋友和老师,会产生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很多同学还是按照自己之前的交朋友的方式,很显然那种单纯的对待友谊和单纯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很适合大学,大学的课余时间更多,并且同是一个寝室的同学或许都会有不同的课程,所以更加独立和自由,而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作息时间,有的同学喜欢晚睡,有的同学喜欢早起,这样可能就会引起一些摩擦,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还有一些同学喜欢自我封闭,不愿意敞开心扉,还有一些同学是迫切需要朋友,但是自己的沟通技巧有很大问题,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陷入孤独的境地。

  3.学业负担问题:

  大学的学习更为开放和自由,完全都是靠自己掌握和控制,老师对于课堂的要求也不是那么严格,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平时会有一些逃课、旷课的情况发生,因为平时没有压力,而很多同学面对纷繁复杂的诱惑就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专业知识,所以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由于平时功夫用的不够,就会在考试中失败进而挂科影响自己的毕业还有其他的一些荣誉,尤其是一些同学每个学年都有挂科的情况,到最后自己也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复习,压力很大,所以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4.择业压力问题:

  当代的大学,除去一些特殊院校之外,绝大多数是不负责毕业生的分配工作的,而现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又是那么的激烈,很多毕业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合适或者和自己的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些都加大了毕业生的心理负担。“进入大学门,就是国家人,就可以端铁饭碗吃皇粮” 的传统观念影响,性格内向,心理承受力较差,心理适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

  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2]

  二、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

  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但是总结起来是生理、心理以及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1.心理原因:

  刚刚步入大学,对于学校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而大学生的年龄较小,看待问题的方式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偏低,对于一些挫折和挑战认识过于严重,有很多不合理的观点和认知,而自我疏导和引导的能力又偏差,所以在遇到一些挫折和挑战的时候不能很好的摆正自己的观点,采取逃避的方式,从而产生了心理问题。

  2.社会原因:

  不如大学校园,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来自课业的压力以及人际关系交往等的压力,使大学生不能承受,不免会产生一种负面的心理,而一些负性的生活事件让他们无力去应付和承受,从而导致心理问题。

  3.环境因素:

  大学校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脱离了家庭独自到社会中去试着生活,生存。大学既要求学生们能够生活自理,又要有团队精神以及奉献精神。但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并且不习惯集体生活,因此,普遍感到孤独寂寞,压抑和焦虑。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与中学生相比更为广泛、更为深刻,角色呈现多元化。大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也不尽相同,其个性的差异更显突出,其与人交往和相处的经验较少,要想在短期内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既需要娴熟的交往技能,又需要积极的交往模式,他们常常为人际交往而感到困惑。

  三、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至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20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稳步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但是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也仍然有很多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一个大学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首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不仅是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让更多其他专业的同学多多了解和学习,在遇到一些小的问题或者挫折的时候能够很好的运用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自己解决,避免问题的扩大。此外,我们还可以倡导心理学专业的师生们多组织一些心理学的讲座、演讲或者是团体的心理咨询辅导,这样可以更广泛的传播心理学知识,让更多的人受益。最后,可以每个班级都设置心理委员,让他们接受一些更专业的心理学课程的训练,这样班级里的同学出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随地的得到解决。

  2.加强对心理咨询室的投入:

  学校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或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但是很多学校对此的投入力度并不是很大,首先就是师资力量不丰富,然后就是各种设备很简陋,宣传力度也不大,使得很多同学并不知道有心理咨询室的存在,所以在这一方面,学校应加大投入的力度,不仅要拥有一批专业的心理咨询的师资队伍,还要去一些心理咨询前沿的学校去参观和学习,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建立心理咨询实验室上,并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让广大同学们知道、了解心理咨询室的基本功能,能让同学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他们求助。

  3.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管理: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管理必须做到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之中。[4]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具体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主管并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 一般称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该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安排、心理测量的统一要求以及对工作的检查指导等。所以该机构必须有必要的办公设施,健全的规章制度,充足的活动经费,先进的测量软件,稳定的教师队伍,完善的评价体系和前沿的科学研究这些制度上的保障,规范化的管理将会整体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总之,大学生处在一个身体和心理都趋于成熟又不成熟的状态,不免会产生一些问题,但是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密切的观察每个学生的动态,积极关注学生,避免一些因忽略、不重视而加重的同学,在关注学生心理的同时,注重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成体系,更成熟,更能为同学们服务,为每位同学建立心理病历,以更好的了解她们的心理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个体辅导和团体咨询,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以便更好的迎接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5]。

  参考文献:

  [1] 杨学峰.邓庆华.彭志路.邹洪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探讨.实用预防医学;2013(6);971-973.

  [2] 李伟明.黄文娟.皇甫冬琴.吴奇光.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浅议. 资治文摘.2009(3);88-89.

  [3] 仰滢.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年回顾与展望.中国高等研究.2008(7);77-82.

  [4] 王运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0-145.

  [5] 刘莹莹. 浅谈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应对措施.读与写杂志.2010(2);195.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