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论传统家国信仰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

更新时间:2015-12-03浏览:评论: 条

  邢涛 陈海燕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443002)

  第一作者简介:邢涛(1987.10—),男,湖北省来凤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在读硕士。

  第二作者简介:陈海燕(1990.9.17),女,湖北省来凤县人,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在读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家国信仰;中国梦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其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撑和前进不止的行动指南。千百年来,中华子孙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守卫着自己的家园——家与国。家国二字牵绊着每个中华儿女,根深蒂固的家国思想影响了代代子孙,在每个人的心中都重如泰山。一些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另外一些人说中国人的信仰太过繁杂,没有统一的信仰。他们各抒己见,自认为是真理,不曾想忽视了我国人民固有的传统家国信仰。在提倡国家认同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家国信仰的重要性必须得到重新审视和认可,尤其是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

  一、何为传统家国信仰

  (一)孝于家与忠于国的统一

  毋庸置疑,我国传统的家国信仰首先表现在华夏儿女对家国的认可上,千百年来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信仰积累了太多中华儿女的心血,中国古代有志之士的一致理想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没有国,何来家;没有家,何来我”,“家国在我之前存在,又将在我之后永存”,这样的家国信仰非一代人可以塑造,是由祖祖辈辈继承、发展而来,又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逐渐完善成熟。

  古时候家和国的含义非常丰富,但是我们这里仅从微观层面谈起,家从小的方面仅指个人家庭,大的方面扩大为整个家族或宗族,国即指皇权控制下的政治组织。古代传统思想中儒家思想基本占据着主流地位,在其影响下,中国古人的家国意识已经非常模糊,家和国的界限不再明显。古代人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强盛联系起来,将爱自己、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古代中国人没有自身公民意识,有的只是家臣思想。虽然家臣思想在先秦诸子中比较流行,但是在封建后代,知识分子的这种依附国家的思想还是比较浓重,说明古人的家国一致思想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是农耕经济为主,所以古人守家思想浓厚,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意义非凡。中国古代的道德思想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孝道,有悠久的历史和牢固而广泛的认可度,规范着千百年来古人的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规范了我国传统的社会成员,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国信仰中对家的孝,从广泛意义上讲,包括儿女孝敬父母、兄友弟恭、父慈子孝、夫妻和睦,毕竟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家庭的和睦,最终的原因都是为免除父母的忧心,使其安享天伦之乐。除此之外,传统的孝,不只是孝于自己的小家,还要孝于小家之外更大的单位——家族。这一点首先表现在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家族子孙都要维护家族尊严,自然犯错者就要接受家族法规的惩罚。另外中国古代的祖先崇拜广泛流行于社会各个阶层,这也是孝于家的表现。充分体现了家族儿女对家的留念,对自己根的忠诚,对亲情的重视。海外侨胞之所以总是不遗余力寻找自己的根源所在,查询宗谱,正是由于家族意识的驱使。盛兴于古代的祭祀祖先活动,也是古人乃至今人孝行的证明。人们总是希望逝者也能感受到生者对他们的思念,每到重要节日便会去进行祭祀活动,除了表达哀思,还会祈求先祖庇佑全家远离灾祸,古人认为自己的孝行一定可以感动先祖、达成愿望。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爱国思想似乎不太明确,讲的更多的便是忠君思想。因此古代重要的孝思想与忠君有着密切关系,《孝经》有言“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可谓贯穿人之方方面面的行为。中国古人为官之道便是于内体恤民间百姓疾苦,于外抵御外辱,保卫江山社稷。无论是忠于国君,还是保护江山社稷,都是出于维护国家政治权利的目的,某种意义上确是爱国之心的表现。侍奉君主便是侍奉家父,敬畏国君的权威与敬畏家长的权威是一样的。

  中国传统历史上,孝于家和忠于国的思想自产生之初便是统一在一起的,在古人的意识中,家国本就是一体的,保家卫国是亘古不变地联系在一起。家是国的缩小,国是家的扩大,没有国的安宁就不会有家的平安,所以古人的家国信仰中重要的思想意识就是孝于家与忠于国的统一。

  (二)孝于家与忠于国的不均衡

  如列宁所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1]中国古人最深厚的家国情感同样表现在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上。又如《孟子》中所言:“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2]古代流传着许多保家卫国的名人名事,多得不胜枚举。有大破金军的民族英雄岳飞;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抗击倭寇的名将戚继光;有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这些人卫国的同时便是保家,在他们的心目中想要全家平安必要国家安康兴盛,家国无疑是一体的,个人命运、家族命运乃至整个国家的命运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并不是每个时刻,家和国的利益都能得到保存,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古代志士往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

  从我国奴隶社会建立开始,忠孝统一的思想便已经产生。虽然在古代出现过短暂的国家和忠君意识淡薄的时候,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出现各地诸侯只顾自保,坐视国家和君主危亡的局面,或是代替君主行使天子之令的现象,但是国家至上的思想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想,国家对家庭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孝于家和忠于国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必定是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统治阶级的绝对权威。如曹植的“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许多将士甘愿为国家政权安危献出自己的生命,不顾及对家庭的责任。历朝仁人志士都明白自己不仅是要服务于家庭和自身,更重要的还是要服务于国家。所以,建功立业是光宗耀祖的最好形式,也是其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抱负。中国人最深沉的爱国之情就是千百年积淀而来的热爱自己的同胞兄弟,维护天下人的利益,胸怀天下,甘愿为了捍卫国家民族利益而放弃个人及家庭的安危的精神境界。

  正像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家国情怀中仁政的方向一样,不是指自己的小家庭,而是指天下黎民百姓,国家的安定才是国家的重中之重。所以,当国家遭受外来入侵等身死存亡危机时,古人家国信仰中的舍家为国、毁家纾难的国家至上之民族气节便会占据主要位置,只有保住国家的安定才会留住家庭的安全,家国利益在这种不均衡中求得统一。

  二、传统家国信仰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先贤非常重视个人理想和信仰的重要作用,理想和信仰会促使个人迎难而上,发挥出自身的最大价值。我国政府及各界领导者正是在吸取传统文化信仰中的精髓部分的基础上逐渐成长成熟,赢得人民的认同和拥护,带领中国人民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下,中国梦的实现更是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个强大的精神资源,其中的家国信仰更是重要的精神动力。

  (一)重拾家庭亲情

  家是众多人的情感寄托,承载了无数中国人的美好愿望,许多游子在外的拼搏都是为了使家变得更美好、更温暖。但也有许多人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清晰的认识,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主体意识不明确。传统的家庭伦理思想中,非常重视家庭,个人利益要服从家庭利益,为家庭利益要勇于牺牲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发挥也是为了家庭的荣耀。传统家庭观念中格外重视亲情,重视亲人之间的情爱,特别注重对后代孝敬父母、兄友弟恭的灌输和教育。

  传统家国信仰的宣传对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也将颇有成效。近些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又因为国情的复杂,我国老龄化问题较西方国家更难解决,政府行政能力再有效,还是需要更多家庭和个人的努力。我国流行的观点是“养儿防老”,但是这种观念的流行并未阻挡不孝现象的出现,而家国信仰中孝道的加强有助于孝传统的继承,利于解决老龄化问题。

  (二)激发爱国之情

  家国情感本身就是爱国主义情怀的核心,传统的家国信仰中饱含着对家乡的关怀及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而保家卫国的决心、报效祖国的责任和义务及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是中国梦实现的思想基础。民众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稳固民众之间的情感,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和民族团结,是拥护中国梦的心理基础。传统文化中爱家和爱国的家国信仰的提倡,可以提升人民对小家和大家的归属感,提高社会凝聚力,使个人明白自己的小家是国家的一部分,唯有国家的兴旺发达可以保证自家的平安幸福,激发国民的爱国之情和民族精神,将爱国作为己任,自觉实践爱国行为,推进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三)塑造和谐主旋律

  中国梦实现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安康,每个人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中国梦概念的特色是将国家、民族、个人的命运作为统一的整体,把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中可以看出,和谐是实现中国梦工程的主旋律,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和谐形象的塑造。传统家国思想对个人及社会的要求中蕴含着积极的和谐因素,无论是对家庭及家族的孝行还是对国家及君主的忠诚,所取得的效果都是家国的和谐。因此,提倡家国信仰对于和谐思想的灌输作用尤为突出,会在当代的国民意识中注入新的推进因素。

  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国家和社会是家庭的外部保护者。家庭的和谐是国家和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家庭不和谐情况愈演愈烈,各种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不和谐,缺失了家庭观念和家庭规范,传统家国信仰中对家庭关系的规范及家庭伦理道德原则的部分,无疑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吸取其中的精华部分为现在所用,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反之,国家和谐是家庭和谐的重要保障,唯有两者的和谐一致、良性循环才能稳步地推动祖国前进的车轮。中国梦即是一个和谐之梦,需要所有中国人共同努力,发挥全体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四)吸引海外家国情怀

  对于漂泊在外的海外华侨,家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对国家的忠诚和认同,牵挂着海外侨胞的心。传统家国信仰可以激发国内人民的爱国行为,加快家乡和国家经济建设的步伐。同时重新建构国民的家国信仰,也是为了让海外侨胞感受到家国的强大,体会守护家国的幸福感,可以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吸引他们回国,寻找自己的根,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增强责任和义务意识

  正如孙中山先生曾说“国者乡之积也,爱国者亦必爱乡”,“爱国固吾人之天职,爱乡亦吾人之所不可废。吾人既负救国之责,而整治乡邦,亦宜引为己任”。 [3]传统的家国信仰中,古人的责任和义务意识非常强烈。家族家长们不但积极地执行着自己的权力,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繁荣家族、光宗耀祖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家族家长还要担负起对国家的责任,按时缴纳赋税、完成劳役、严禁家族成员做出危害国家的行为,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所以古代仁人志士都饱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六)继承传统优秀文化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快,我国的许多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都被打破,许多年轻人不再关注本国的民俗节日,热衷于国外的节日,这是家国意识淡薄的表现。所以传统家国信仰的宣传势在必行,对挽救我国传统民俗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将功不可没。

  (七)树立制度榜样

  中国传统的小家乃至更大的家族,是一个独立自治的小单位。在这个单位之内,有完善的管理机构,成熟的家训,处理公共事务的家族制度规范着家族成员的行为,家族成员有共同的精神寄托及奋斗目标。优良的家风和严谨的家教是家庭和睦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政权稳定、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历朝历代的有志之士都重视通过建立严格的家训家教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最高统治者也注意到家训在培养忧国忧民的贤人君子这方面有其重要作用。古代流行的家训和家规中都包含孝敬父母、兄友弟恭等家庭亲情及忠君爱国等国家情感,这就为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当然古代家族中的执权者等领袖人物的选拔也是量才录用,同时领导层面的人也要受到家族宗法制度的限制,提醒中国梦实现过程中没有特殊者,一切人都要遵守相应的规则。

  古代国家方面,人人都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即使是以皇帝为代表的上层阶级也要遵从法律法规,皇权虽至高无上但是也不可滥用。各朝各代都有谏官,监督、制约皇权。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免重大错漏的出现。对传统家国信仰充分认识、分析、总结、继承,对于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制度的完善和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凡的意义,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八)完善法治和德治的统一

  中国传统的家国信仰教育中,治理家国的方法除了依靠法律制度,还要依赖伦理道德的力量。古人对下一代的教育必有孝道和忠诚的的教育,自幼就培养他们伦理道德感,除了法律的硬性规定外,还有伦理道德的感性教化。所以,宣传传统的家国信仰必须重视传统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共同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加强领导阶层的道德修养,让德治和法治在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共同起作用。

  由上可见,对于传统家国信仰的重新审视和建构,于我国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其中对于家庭和国家的责任与义务担当的提倡值得发扬光大。《礼记·大学》中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思想对完善自我和发展家庭、国家仍具积极作用,对我们后人有重要的启示。但是并非所有的观念都适合当今的国情,其中许多愚昧的思想同样需要剔除,所以在传统家国信仰的继承及发扬过程中一定要从多个方面慎重考虑,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多个角度入手,在国民教育系统中加入家国信仰教育内容,多宣传保家卫国的名人名事。在我国各个阶层的教育系统中都要加入家国信仰思想的教育内容,要从小从细做起,让学生从小便受家国思想的熏陶,又要将家国教育落实到实处,让学生从内到外真正接受家国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群众基础。但是,我们尊重传统思想文化的同时,一定要遵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卷3,第579——580页

  [2] 刘东升.传统家训在传统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作用[J].辽宁大学学报,2014(5):67

  [3](美)韦慕延.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8):23-36

  [4] (汉) 郑玄,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6年,第455 页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