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更新时间:2015-11-23浏览:评论: 条

  彭荣荣,王 帅,秦梅宝

  南昌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8

  关键词:大学物理;创新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1. 前言

  在国外, 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 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创新教育首先是人生教育,是人的使命教育,也是人的动力教育,是对社会最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综合性、全面性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我国也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决策,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种战略决策下,大学物理的教学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摸索前进,取得了不少成绩,获得了不少教学经验,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求异、大胆创新的能力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2. 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大学物理教学“重知识、轻方法”

  长期以来,大学物理的教学都是围绕理论知识进行的,基本上就是单纯的讲授概念、定律、原理,而科学方法的教育隐藏在理论知识的灌输中,学生对方法的体验很不强烈。方法的教育沦落到教学的附属地位,变成了知识传授的副产品。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已被大家充分认识,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现在教学的基本要求,方法在知识向能力转变的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只有掌握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向创新能力升华。

  2.2大学物理教学“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在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的完成、学生出勤、作业完成情况及考试成绩,并不关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从而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物理课堂不感兴趣,并且感到难学,作业抄答案和苦于应付考试的状况,对于一些学生更有逃课、缺考的情形发生。

  2.3大学物理教学“重收敛思维、轻发散思维”

  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互为条件,协同活动,缺一不可。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重视收敛思维,这样使学生按固定的思路去给出唯一的答案,忽视了发散思维的过程,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不要谈向创新能力的转变。

  3. 大学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3.1学好理论知识,奠定创新基础

  有人曾把知识、智能和创造力比喻为一座宝塔的三个层次,知识是塔座,智能是塔身,创新能力是塔顶,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知识对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因为强调物理方法和物理思维而忽视了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由点到线、由线到网、编织知识结构网,为培养良好的创造素质奠下良好基础。

  3.2树立创新信心,激发创新热情

  要正确理解创新能力的的概念,坚定学生能“创新”的信心,人们往往把创新能力看的过于神秘,认为那只是科学家拥有的能力,与一般人没关系。其实不然,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心理潜能,人皆有之。作为一个大学物理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勤思多问,让其对问题的解答不能满足于课本和教师,对习题的演算不愿与别人相同,总想另辟蹊径,对小设计、小发明充满热情。

  3.3加强创新思维训练,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物理创新性思维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和形象,二是突破已有的物理知识,提出崭新的见解、设想、思路、观点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物理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自觉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仅可以使培养创新力经常化,还有助于课堂教学改革,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3.4创造和谐环境,师生共同努力

  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心理潜能,人皆有之,但其现实的形成和发展,则是后天和实践的结果,因此,除了前面说的三点,还应该从下面三方面着手。第一,要给大学物理教学一个开放适宜的环境和空间,需要依靠社会、学生,不能光靠学校和教师;第二,要改变教师只看物理考试结果不看教学过程的毛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第三,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伙伴和帮助者,要和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

  4. 结语

  在剖析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本文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这不但可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质量,也可为其他学科的改革及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彭荣荣. 民办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 才智. 2015(8).

  [2] 刘晓彬.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 实验室科学. 2013(4).

  [3] 张凤华,倪正顺,邵军,等. 以创新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包装学报. 2010(01).

  作者简介:彭荣荣(1987.11—),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金项目:南昌工学院校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GJJG-14-58)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