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15198177376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谈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民主进程的阻断

更新时间:2015-07-10浏览:评论: 条

  近代百年是中国的黑暗史,是国人的屈辱史,这一切都源于西方的殖民侵略,他们的军事侵略使得中国国土沦丧,政治控制使得中国主权丧失,经济掠夺使得中国国衰民贫,文化渗透阻碍中华文明的进程。正如马克思评价不列颠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1]一样,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打破了中国的旧世界却并没有给中国一个新世界”。

  公元前475年到1912年,中国的政治体制都是封建专制制度[2],在如此漫长的时间维度里,中国政治体制有过多次的变动,各个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都在不断的变革,及至始皇公元前221年,吞二周而亡诸侯,中国的政治体制趋于成型,我们姑且称为“秦政”,秦政经过无数皇帝专权者的改进,逐步完善,造就了古代中国的辉煌,使中国一度成为世界的中心,成为西方人,东方人向往的地方,而自己也逐渐成为“温水中的青蛙”,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诚如梁启超所言:“我支那四千余年之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3]国人终于惊蛰,在多方探索挽救国家民族危亡道路之后,终于将目光投射到政治制度上[4]。

  政治之核心在于限制人的私欲,“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5]所以先进的政治制度是以宪法为中心,实行权力的制衡。而中国两千多年的秦政,则是以人治为核心的专制制度。社会国家的发展没有任何制度的保障,社会国家的进程受个人喜好左右。[6]相比较而言,西方的民主制度是先进的,君主立宪或者民主共和。是时的国人已经认识到了民主制度的确立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清廷也被迫实行新政,在社会上更是产生了一场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的主要对象是关于中国的政治改革,战场却是以《中兴日报》、《南洋总汇报》为核心的海外华文报。我们说民主的核心是自由,中国政论的这种格局,一则说明当时中国的言论没有自由或曰自由度有限,一则说明持宪政观点者力量薄弱,无法与清廷直接交锋,只能退而取其次,外围包抄,“农村包围城市”。以《中兴日报》作为阵地的孙党和以《南洋总汇报》为阵营的康党,唇枪舌战,笔枪墨弹,在无硝烟的战场上战斗得异常激烈,即使如此,他们却有一个共识,即: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秦政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应该实施宪政。他们的分歧在于实施宪政的方式。孙党希望采用民主共和,而康党则坚持君主立宪。

  如果说康党和孙党与清廷的博弈是中国宪政的滥觞。那么随后的辛亥革命则是宪政在中国实践的开端。辛亥革命虽然是一场革命(相对于改良而言是武装起义),但是最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却体现了民主的精神。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建立是一种和谈的结果,是各方力量相制衡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对民主制度的实践与尝试。当时的中国主要有三大政治力量,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派,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武昌起义时,三派力量相当,谁也强不过谁许多,大家的力量都有限,但是三者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推翻帝制。[7]在这样一个共同目标下,在大家力量都差不多的背景下,三方坐下来谈,以期用和平的方式来实现共同的目标。这样的一个过程极为短暂,这样的一个细节微不足道,但却是中国由帝国到民国的转型中,极为光辉而灿烂的一刻,虽然是转瞬即逝,昙花一现,但在那一刻,中华民族竟然不是暴力者说了算,不是以暴力逻辑来决定,不是由汤武式的暴力革命来说话。可惜的是,这种平衡状态很快被打破。胜出者是袁世凯集团,袁世凯集团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积蓄起强大的力量,离不开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这股强力助袁世凯攫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中国本就先天不足的宪政之路至此受到重创。袁世凯上台之后,毁法造法,解散国会,实行军人极权统治,随着宋教仁的被刺,中国的民主之梦也就灰飞烟灭。不仅如此,袁世凯甚至开起了历史的倒车,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登极称帝,恢复帝制专政。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国并非没有民主议会的因素,这颗民主之花就像那无比绚丽短暂的烟火,瞬间凋零,甚至于国人还来不及意识到它的存在,更谈不上欣赏它的美丽。而在中国的这场民主发展的进程中,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充当了刽子手的角色,将中国的民主扼杀在摇篮里。其实这也符合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本意与目的。他们只是希望瓜分瓦解中国,将中国变成他们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材料供应地,而并不是要将中国发展成一个真正进步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

  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武力干涉下,民主之梦对于中国人,借用海涅的:“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64页。

  [2] 关于古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史学界在20世纪20年代有过一场热烈的讨论,郭沫若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认为中国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同样是按照“五种生产方式”的模式发展下来的,郭著一时间洛阳纸贵,从中也可窥彼时对这一问题社会的大体认同。但是至今,史学界仍有不同看法,认为中国甚至前苏联并没有奴隶制社会。著名学者启良甚至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也不曾有过这样的一个社会形态。如此看来的话,中国封建专制的时间将更长。

  [3]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台北:文海出版,中华民国五十三年:1页。

  [4]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为求自保,兴办洋务运动以求强求富,后人将此段历史概括为器物救国,但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没能救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成为这场运动的最佳注解。

  [5] [英]约翰·埃默里克·爱德华·达尔伯格-阿克顿,侯建,范亚峰译:《自由与权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342页。

  [6]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评价中法战争时就明确指出,清廷的首鼠两端,举棋不定使中国损失惨重,这些损失与慈禧个人的意气用事密不可分;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惨败,也与慈禧个人的喜好分不开,至于八国联军侵华,则完全拜慈禧所赐,为了个人的权力欲,竟然愚昧且无知的以一国之力挑战多国。故史学界总结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时,将社会制度的腐败至于首位。

  [7] 傅国涌:《三派同源,殊途同归》,载《书屋》2010年12月 ,第4页。

    奇速优客

    相关文章

    奇速优客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