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杂志社官网 咨询电话:0771-5567169 投稿邮箱:jyjzzs@126.com

教语言,还是教学习者?

更新时间:2015-04-29浏览:评论: 条

高洪德: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理事,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特级教师。

确定这个题目,是因为最近一个时期国家深化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外语课程的人文性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语言还是教学习者的问题将引发广大教师的深入思考。本文中,我围绕近期英语教学中常讨论的几个问题谈谈看法,也试图回应当下的几个热点话题。

外语教师的责任:教语言,更是教学习者

这个问题涉及二语/外语教学本质观问题。Diane Larsen-Freeman以其独到的视角揭示了语言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特征,给人重要启示。

1Larsen-Freeman 的部分观点

在2014年所召开的TESOL年会上,Larsen-Freeman所做的演讲详述了对语言和语言教与学的新思考。基于对复杂理论的独到见解,她提出了几个观点:语言系统是通过说话者之间、说话者与其所在环境之间不断的交流互动而形成的;语言系统的特点是变化,而不是恒定;语言发展有非线性特点,常“因果不对称”。在此基础上, 她对二语学习中“acquisition”概念提出质疑,认为“acquisition”指单向行为,而“development”则是互动过程。因此她认为“第二语言发展”(SLD)能更为恰当地描述大家所研究的领域。同时,她还分析了“input” 和“affordance”的关系,指出前者是从环境到学习者的单向行为,语言成为固定语码,学习成为记忆的过程。而后者可理解为“可接受性”,是指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理解方式感悟语言内容,在易于他们理解的语境中用他们可以承受的方式学习语言。Larsen-Freeman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教语言和教学习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她认为,二语教学就是为学生创造多语言环境(multilingual spaces)。在这环境里,学生的社会文化身份得到认可,学生原有的知识得到关注,他们能成为积极的合作参与者,能享受到如在家中般的人格尊重。

2Larsen-Freeman 的观点的启示

上述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受到学习者心理、生理以及其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她反对语言学习中的恒定、单向和强加,提倡互动、发展和尊重,提倡重视学生对语言“affordance”的生态理解。总之,教师应当教学习者,而不仅仅是教语言。

“affordance”这个概念值得深入研究。一扇门或窗的把手外形别致亲切,会吸引人去尝试手握;一部手机的界面标识形象生动会吸引人去尝试触摸。同样,适切的外语学习环境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就会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过程。人性化的价值取向被提到了应有的高度,学习者的特点、需求、人格、社会背景、文化身份是外语教学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学习外语不是顺从,不是接纳,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成长和强大。这有利于我们重新思考和定位日益国际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的外语教育:是促进人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远远不止是教会一门工具。未来外语教育的目标内涵应该更加丰富,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翻转课堂:应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

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已相当广泛,国内有的地区甚至有“翻转之花遍地开”之势。那么外语教育中翻转课堂能否实现既教好语言,又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1翻转课堂不是一场革命

就我所知,美国一所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为了解决学生上学不便、时常缺课的问题,探索使用视频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附上讲解声音上传到网络,为缺席的学生补课,从而产生了利用现代技术辅助学习的新教学路径。据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由此演变而来:授课从集体学习空间转向个体学习空间,课堂由学习的起点变为学习的中间环节。显然变化是非常大的,那么这是否是一场教育革命?

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翻转课堂可以激发学习动机,课堂时间运用具有灵活性,可促进个性化学习与相互帮助,并改善学习效果等。但是,翻转课堂也存在问题,例如网上学习条件的限制,教师跟进指导有困难,看屏幕过度用眼引发健康问题,“微视频”的使用不能在事实上改变讲座模式,导致讲课“搬家”等等。我个人的看法是,尽管翻转课堂应对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教育的新期待,但是它并不是另一场教育改革运动。首先,翻转课堂提供了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但并未涉及课程内容本身。其次,翻转课堂环境下学生把课余时间都用于教师规划的学习活动中,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学习和实践、自我设计和满足等被忽视,不符合生态学、伦理学原理。最后,技术应用很重要,微课程可能产生大效益,但技术的运用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对于语言学习,微课程视频的意义次于更为生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校教育最精彩的空间是课堂,课堂最精彩的环节是人际互动。

2外语课堂翻转中应注意的问题

外语课堂是否需要翻转?从复杂理论的角度看,不可一概而论。重要的是教师的理念要能“翻转”——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成为高效的指导者和助学者。教师永远处在教学的关键地位,教师的思想“转”了,教学就活了。

如果外语课堂要“翻转”,建议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以课堂内“翻转”为主,课堂上扩大自主学习的空间,必要的课外学习不应出现课堂“搬家”。

第二,课外学习应实现学生自主规划,教师安排的“规定动作”主要针对有特殊需求的或有特别困难的学生。教师主要的职责是指导他们阅读背景资料,引领他们把握规律,自主了解部分新知,搭建继续学习的能力支架。

第三,视频制作不是必备环节,也可以使用书面资料。但假如运用“导学案”,则应以导方法、导策略为主,而不是习题为主,只练不导。

第四,听、说、读、写训练主要在课堂集中进行。

总之,翻转课堂的目标取向必须尊重学习规律,促进学生获得个性化教育,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发展。

任务型教学:尊重学习者的语境

    1任务型教学在中国遇到的问题

我国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途径的实践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David Nunan(2014)等学者认为,任务型教学在中国遇到的困难:从教师角度看,有语言水平低下,缺乏策略,社会语言学能力和资源准备不足等问题;从学生角度看,存在着英语基础薄弱和不善于参与班级教学活动等问题;从情境和体制角度看,则存在缺乏真实的教学资源,考试方式和语言教学以语法为指向,班级人员过多,缺乏相关方面的培训等问题。

就我们自己的感受而言,由于受到社会文化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影响,任务型教学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例如在文本选择方面,外语学习的语言样本需要会话文本、阅读文本以及各类练习活动资源,难以全部按任务活动要求编排;再如在内容编排顺序方面,必须考虑知识呈现的系统与渐进,而难以完全按照任务的难度实施单元设计;还有评价问题,由于缺乏真实的外语使用环境,学生完成了某项任务未必能完成其他任务,导致难以判断其综合语言水平。

2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探索建议

Nunan等学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建议主要有:

1. 对二语教学的整体框架实施地方化修订,或制定新的框架;

2.设计语法结构典型或对语言真实运用要求较低的任务;

3.设计适合大班额的任务;

4.开发更具有交际意义的考试等。

这些建议,实际上超出了任务性语言教学本身的理念宽度,是我国课程标准提倡的,应该认真研究。我个人以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帮助学生在语言情境中学习,在语言活动中学习。在中国国情之下,这种理念一方面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应该有一个合适的目标高度——不过高要求语言情境和活动的真实性,更不可仅以英语国家的文化情境为真实性标准。正如Widdowson(1998)所说,真实性的交际一定把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方式考虑进去,而这些必须与他们自己熟悉的文化环境以及他们关心的事情建立起联系。任务型教学的“任务”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顺应学生的语境。一是尽可能围绕学生熟知的内容设置任务活动;二是对语法教学进行情景化设计;三是设计适合大班额的层次化任务;四是听读教学增加开放性问题设计;五是测试形式体现自然运用,尽量少用或不用选择题。如此,外语学习的过程就可能充满了意义,多了些乐趣,既提升了语言学习效益,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阅读教学:促进语言学习,提升学习者综合素养

在英语教学方面,最近关于阅读的讨论增多了。认真解决外语阅读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是探索符合国情的外语教育的重要路径。

1阅读对于语言学习意义重大

“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可能具有一定的说服力量。世界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其国民无不把阅读当成生活的重要内容,甚至作为消遣方式。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而言,阅读技能的发展能促进其口语和写作能力提升,同时对语言知识学习和运用也具有促进作用。语言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都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

外语阅读同样意义重大。在中国学外语,因不具备外语使用的自然环境,学习者难以耳濡目染习得外语,阅读便成了最为直接、最为便捷、最为稳定的外语语言输入途径。当下学生的外语阅读极为有限,除课本以外,学习内容主要是应对考试的练习题,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很少,导致外语教学效益低下,是外语学习负担重、乐趣少、分化大的重要原因。外语教学改革的路有多条,改进阅读教学是当务之急。学生加强外语阅读,才能实现既学会语言,又促进思维心智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

2改进英语阅读教学的两点建议

首先,学生阅读的内容必须经典。中小学生英语阅读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因而阅读内容必须是精选的,应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性内涵,并因文字优美而影响久远。现行中小学的教材注意增加了阅读文本与生活的贴近,并增加了阅读量,这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习得技能。但是教材的内容一旦过于强调生活化,可能导致文本的语言感染力减弱,部分内容可能难以诱发学生兴趣。出现这类情况时,需要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更新替换。

其次,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要相辅相成。课堂阅读的功效在于促进技能、发展思维。为此,应重视课堂阅读策略指导,重视阅读技能的发展。策略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教师指导,需要根据阅读题材、体裁和阅读目标有选择、经常性地运用。技能是策略自动化的表现,是无意识的,是不可教的。随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他们对策略的依赖程度会逐渐降低。课堂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把阅读策略转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技能:预测、找读、判断、评价等等。课外阅读是外语学习过程的一个必然环节,其功效是熟练技能,以文化人。大量课外阅读是外语学习成功者的共同经验,认真规划泛读教学是优秀外语教师的普遍做法。没有充分的课外阅读,学生外语语言发展就不会有太大的潜力。

外语测试:尊重语言规律,促进学生发展

国家最新高考方案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外语学科考试富有远见的顶层设计激励了广大外语教师。科学考试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是每位教师所关注的,但在认识上和行动上都有待于深化。

1中考、高考:有限的使命

一方面,以社会化为特点的中考、高考遵循的逻辑向来针对局部能力,实施甄别和淘汰。考试招生制度无论怎样改革,都会存在甄别、选拔,而教学却要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差异发展等。另一方面,当下的外语中考和高考试题,往往难以反映考生语言水平的本真,原因之一是试题中的非自然语言任务成分多,例如过多的选择题、改错题等;原因之二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个性化特征明显。

在各学科的高考试题中,外语试题的选择性题目比重最大,这往往被理解为保证测试效度与信度的不得已之为。但是选择题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是间接的。还有短文改错题,这类题型的目的也是模糊的:不直接指向语言理解或表达。选择题、改错题这类非自然语言任务用于基础教育阶段,弊端之一是难以考查学生应有的语言水平,之二是会对教学产生负面导向。

应该看到,高考英语考试也在积极改变,主要趋势是由分离式向综合式转变。全国卷取消单项选择题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取消单项选择题给我们的启悟是:语言的学习和测试都应在语篇中进行,学生的语篇意识、语篇建构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阅读素养必须改善。语言知识并非不重要,而是对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要求高了。尽管如此,高考试题仍有其功能的局限性,应加以充分认识,不夸大它的“指挥棒”作用。外语教学的使命不是应试,而是育人。

2成绩测试: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是教学过程中最普遍使用的考试,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为目的,如随堂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毕业考试等。成绩测试应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服务。

首先应做到学什么,考什么。命题时既要考虑某一语言现象或某一单项技能,同时也要注意对整体语言能力的要求与考查。但成绩测试不能全部模仿中考或高考题型。在阶段性测试中,应较多采用由学生实际操作的“主观题”,以所学单元、本阶段的知识技能的考查为主,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为辅。成绩测试一定要包括听力和口语水平测试。

其次,测试方式应贴近自然运用。根据学段特点,平时测试题可以是完成句子、翻译句子、阅读文章直答问题、听后直答、口语测试等。有必要设选择题时可以是两项或三项,不必为结构整齐而勉强编造干扰项。选择题的比例,建议小学不超过30%,初中不超过40%,高中不超过50%。少用或不用改错题。部分地区已经或正在探索在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中测试英语口语,这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值得研究和借鉴。

结语

与本次讨论主题相关的内容,自然不止以上。教语言,也教学习者,既是外语教学过程的客观需要,又是通过外语教学实现育人的责任但当。作为外语教师,我们需要长期思考三个基本问题:希望培养什么人?学生能否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与评价是否为了学生的发展?破解了这三道题,老师便知怎样教,学生就能学得好。

    奇速优客
    奇速优客
    奇速诗文阅读
    奇速思维导图
    奇速中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