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两类结构”教学法:据于现场的体验与理解

作者:鏈?煡 时间:2018-03-03 阅读:( )

  吴燕

  【关键词】两类结构;方法结构;三环二线一核心;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中小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两类结构”教学法是江苏省宜兴实验中学王俊先生提出的教改实验成果,许多教育媒体曾作报道,在全国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两类结构”教学法,立足课堂,解决两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两类结构”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实现了“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效果,促进了宜兴实验中学教学成绩质的飞越。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环节,教育才能真正的得到发展。 据于现场的课堂观摩和体验,让我对“两类结构”教学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知识结构”:引领自主学习新思维

  王俊先生认为,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最有用的知识”,这种最有用、最具价值的知识就是“两类结构”,即“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和“概括化、结构化的方法程序”。通过结构性的学习,学生会发现学习所有的物理仪器都是从仪器的原理、构造、规格、使用方法、作用和应用等几个方面入手,学习所有的物理量都是从物理含义、定义、公式、單位、测量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这样就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让学生明确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解决一类物理知识,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两类结构”教学法既明确了学习目标,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自学,学生和课本之间形成对话,学生不再是听从老师的安排去分析、理解概念和物理规律。 “结构性”的学习,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整个章节乃至整个学科建立整体的概念,而且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一旦学生掌握了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学科思想方法,就掌握了主动学习的工具,学生就能自主学习、独立学习、高效学习,最终实现教师少教或不教而学生能多学的目的。

  二、方法结构:指导达成自主学习新方法

  “方法程序结构”是结构化了的一套用来办事的操作步骤,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技能,它是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关键,是能力的具体表现。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密度》和《电功率》时,对这两个物理量的正确把握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比值法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用比值法学习了哪些物理量?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以“密度”或“电功率”这一个物理量作为一个例子,学习用比值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在探究摩擦力、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用控制变量法学习了哪些物理量?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为工具,自主解决未知知识的思想。又如理科综合题的基本解题方法程序,分析思路都是条件命题、目标命题,推理规则和解题策略。这些知识和方法结构,是对教材知识以及方法的整合重组、概括升华,课堂通过对这样的方法程序的关注,并能将之概括化、结构化,学生习得了这种方法程序,能有效地解决同一类问题。这是有利于学生知识和能力迁移的最有价值的知识。

  三、“三环二线一核心”:指引开创自主学习新途径

  在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上,王俊先生提出了“三环二线一核心”的教学主张。“三环”指以“例题找方法”“习题悟方法”“试题验方法”三个大环节构成的教学过程。如在学习《机械运动》这一新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先自己总结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再用自己总结的方法来完成相应的练习;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运动的相对性是一个难点,所以要在“变”上下功夫,让知识的例子不断变化,例如选定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反过来,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能否判断出选定的参照物?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在一个个不同的例子中感悟知识变化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的道理,让学生明白“万变不离其宗”,使学生通过课堂大量的变式训练,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领悟把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方法。

  “二线”指以例题、习题、试题等教学内容构成的知识线(明线),以及贯穿其中的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而构成的方法线(暗线)。例如在《物体的浮与沉》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学案的设计路线图“讨论物体上浮或下沉的方法—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悬浮与漂浮有什么异同”展开自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收集信息、答疑解难、建构知识。之后教师再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并对语言知识加以延伸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树。最后通过学案上的精选习题进行知识巩固和总结,拓展应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核心”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学科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概念、原理、法则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变阻器》的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哪一段电阻丝接入电路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归纳判断方法:一看接线柱,二描电流路径,三看滑片移动的方向。然后学生可以根据归纳出的方法,自己去实际操作并在实践中寻找规律,发现决定接入电路电阻丝电阻的变化主要看下接线柱。又如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始终是一个难点,如何化解这个难点,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两类语言进行转化,把凸透镜成像规律从文字形式转化成图的形式,图文结合,学生记得就比较形象深刻。尤其在《照相机和眼睛的调节》这节教学中,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了两类语言转化的高效性,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这幅图,找到了照相机工作所应用的规律。学生能从凸透镜成像的知识迁移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再由照相机的调节迁移到眼睛的调节上,很轻松地自主完成了这堂课的学习。因此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实验中,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我观摩的几节课中,主要采用师友结对、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模式。在学生人数减少的小班化教学中,我们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精力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也有精力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在布置任务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接受能力、学习的态度、智力水平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分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就要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均能得到满足。再者教法也要分层,好的学生回答综合应用性强、难度大、深层次且灵活度高的问题;中等的学生回答难度适中、灵活度稍高的问题;学困生回答课本上基础性的问题,最后要进行分层训练。例如在《浮力》教学时,教师交给学生的预习任务中,有些预习任务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是无法自己独立完成的,为了鼓励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能参与并顺利地进行预习,此时可以采用以强带弱一对一合理地开展合作预习,这样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预习和小组讨论就能掌握,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必重复。可以通过例题直接检验和巩固,课上着重对学生通过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这样既减少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困难,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开展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学习活动,由此获得成功地学习体验和成就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具备了持续学习的强大动力。

上一篇:浅谈理想课堂教学秩序

下一篇:新时期乡村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探索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