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 >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的反思

作者:鏈?煡 时间:2018-01-15 阅读:( )

  姜丽娟

  【摘要】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阵地,2011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角色去把握和组织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即在认真实施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校实情,形成更丰富、更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活动内容与资源,使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成为学生获得数学经验、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综合平台,实现学生整体性发展的课程目标。但是目前,我校在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开展中还存在知识本位、就题解题甚至忽略逃避等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现状的反思与教学策略的初探。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与资源;教学策略

  一、目前我校“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现状反思

  课改中指出:“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而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应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其鲜明的活动属性,提高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价值取向,既是对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更是对时代发展对数学教育提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一种积极回应。正由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这种独特的实践性、活动性,可以借鉴的经验相对较少。我校课堂的开展中主要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不愿开展

  从调查情况来看,校内多数教师还是偏重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落实,并且认为实践课没法直接在试卷上得以体现,教师普遍认为这样的课程对提高数学成绩无用或者效果不大,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弄些练习让学生做。另一方面基于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的丰富性、复杂性,教师主观观念上望而止步,又或者不甘心疲于活动材料的准备,从而直接逃避与忽略了综合与实践活动。

  2.开展偏差

  部分教师主观上愿意开展,但是由于没有花费充分的时间、空间研究,对综合与实践应用的内容及特点把握不准,在教学上就会出现一些偏差,定位不准,或上成计算课,或上成复习课,偏离了实践的最终目的。例如,一位教师上了一节“节约用水”的活动课,教师先花了好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展示水的重要性,然后又用了几分钟给学生交代各种需要的数据。之后教师在学生没怎么思考的情况下就急匆匆地指出了计算水费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后面的半节课差不多都是学生在认真细致地算着,铃声响起的时候一些学生还没完成计算,教师只好又匆忙地予以了小结。

  这样的一堂“综合与实践”课,虽然是来源现实内容与情境的问题,学生了解到了一些现实性的数学信息,但是学生进行了数学思考、操作活动并解决问题了吗?很显然这样的课堂缺少了最重要的“数学味”以及“综合性”,更像是在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计算课”。

  总之,综合与实践课程作为数学课程之一在课堂上的真正实施不容乐观。

  二、“综合与实践应用”教学策略初探

  “综合与实践”也可以理解为“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或数学实际应用”,而“数学探究”就是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解决一些数学实际问题,“数学建模”侧重于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问题、过程、综合等构成了“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核心。

  1.选择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实施“综合与实践应用”活动,恰当的问题与目标是出发点,它不仅是激发学生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直接动因,同时也是学生经历实践活动与发展思维的载体。在选择问题及制定目标时,既要着眼于教材了解每个专题的编排意图、主要特点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挑战性,以及具有一定的教学内涵,也就是说需要学生把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综合,体现数学与生活、与其他学科或者数学内部之间的联系,总之问题的选择应该兼顾综合性与实践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角的度量及求平均数的知识后,组织了《怎样滚得远》这一活动,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教材呈现的情境,初步具有在斜坡上滚动物体更加省力的生活经验,因而可以直接提出问题: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远一些呢?这样的问题既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结合角的度量、求平均数等知识综合地进行操作、统计、比较、分析,同时还需要和同伴进行交流,获得更一般性、普适性的实验结论,这样的问题既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也同样适于学生操作、分析以及解决。

  2.问题的展开过程是重点

  经历数学活动过程已经成为数学的教学内容和不可或缺的目标,因此“综合与实践”是强调实践过程相对完整与丰富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不要仅仅重视活动的趣味性,还要追求活动的有效性,避免造成“课上热热闹闹,课后了无痕迹”这样的一些现象。具体策略如下。

  (1)活动中要有明确的要求与清晰的角色定位。活动中,小学生注意力往往容易被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忘记了真正的任务。所以教师要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使他们的动作思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否则课堂可能就会出现学生茫无目的地实践操作,成为一种典型的“放羊式”课堂。同时教师可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分好工,让学生各司其职,以便活动顺利开展。

  (2)注意活动中的 “数学味”,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去探究。数学课应当富有“数学味”,而不能由于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失去了课堂该有的“味”。如前面提到的“节约用水”这节课, 数学活动课不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计算上,而应该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的收集过程与调查活动,再对自己收集和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复杂的计算完全可以使用计算器,把有限的时间、空间用在发现与分析实际问题上,感悟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

  (3)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根据调查,学生对于参与综合实践课的兴趣是很高的,因而开展的形式亦可以多样化,如小游戏、小设计、小制作、小调查、小研究等,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推理与交流。小调查、小研究等往往花费较长的时间,可以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以学生的“长作业”形式进行开展,可延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都应该突出数学实践活动的实用性。

  3.学生自主参与过程是核心、活动的展示与评价是保障

  学生是“综合与实践”的主体,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思维卷入程度和个体感受经验是教学需要特别注意的两个变量,教师要注意在问题的驱动下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其中的过程并适时启发、引导。而学生在充分、自主的经历实践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自然会形成对问题解决或活动过程的独特认识与体验,活动后的展示与交流就是实现个体活动效益的增值,这个过程对于学生评價他人、认识自我、提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综合与实践”课程最高价值取向。

  4.教师研制、开发、生成教学资源是补充

  教师研制、开发、生成教学资源,确定“综合与实践”主体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途径:

  (1)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如小学第一学段可以结合年月日知识开展“我的作息”综合与实践活动。

  (2)从教材的学习素材中挖掘。如六年级上册在学习单位体积概念之后,可以研究“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捕捉。如《雾霾与生活》《存钱还是买房》这些主题的“综合与实践”。

  (4)从本地的文化遗产中加工。……

  英国的教育理论家说过:“如果你想了解什么东西,那么亲自动手,这是一个可靠的原则……”与数学课程其他内容相比较,“综合与实践”不仅是教材设计的课程,更应成为师生自己的课程,“综合与实践”其实是在给学生创造更多走向现实生活的条件,提供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乃至于实现学生整体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小学信息技术项目(工程)思维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综合性学习:唤醒儿童的音乐本能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