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人文情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作者:鏈?煡 时间:2017-11-16 阅读:( )

  苏晓林

  (新乡医学院学生处,河南 新乡 453003)

  关键词:人文情怀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文情怀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编号:2017-ZZJH-429);

  作者简介:苏晓林(1973-),男,河南卫辉人,新乡医学院学生处,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比拟的重要角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1]凸显出人文素质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

  一、人文情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下人文情怀集中体现为对一切真善美的赞赏与推崇,而真善美的真面目便是“和”,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而不同的包容态度、和合致远的美好愿望与文化使命感等,实际上是一种伦理道德情感的外显。[2]从各类文献中可得出人文情怀与人文精神相同。近些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人文精神”概念的涵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人文精神主要指一种追求人生意义或价值的理性态度” [3]说,有“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命运、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4]说,有“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人的反思,它要求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说等。人文情怀的解释众说纷纭,但有着共同的实质,即追求人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关心人的生存与发展,张扬人的自由平等,崇尚理性和智慧,关注人的生存状况,肯定人的尊严与人性,向往人类解放与自由,强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重视人的和谐发展和价值存在,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关照。[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反复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从中可以得出育人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表现等加以引导教育,这正是人文情怀在教育管理中的反映。育人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冠以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形成思想与观念,也就是能够对事物进行是非曲直、善恶对错的判断与取舍,从而形成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一意识形态形成的过程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针对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个性较为飞扬、认识问题有时偏颇的实际,人文情怀能够使教育工作者走入大学生内心,让大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在此前提下,深入引领思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情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可以促进个体形成完善的人格、开发个体的主体性和潜能、塑造个体精神品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外界环境变换下始终保持自己坚定的信念等。

  二、人文情怀下思想政治教育内部拉动因素

  (一)提高主题责任意识

  一是开展人文情怀团体辅导,帮助大学生在具有信任、温暖、支持的良好的人文情怀团体氛围中,积极面对现实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积极地评估自己的价值观,使自己能够成熟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二是抓住舆论热点,积极开展讨论引导。针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错误观点,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从大学生心理、认识出发进行引导,让同学们重新审视热点问题。如大学生网贷现象,学校应该积极行动开展相关教育引导,而不是亡羊补牢。抓住热点的优势在于,学生关注热点会引发主动思考,此时学校能够以人为本地加以引导不会使学生产生逆反,而是积极的、潜移默化地接纳。

  三是利用朋辈关系,积极开展互助模式。选择大学生中思想道德、人品高尚的学生和朋辈大学生进行交流辅导,以灵活多样、丰富活泼的形式帮助朋辈分析讨论社会政治或热点事件,对朋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大学生自身对思政教育的内容、精髓等也会有更深入地理解,对他人做辅导的同时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过程。

  (二)实施内归因训练

  将归因训练和人文情怀相结合,重视以人为本在归因训练中的作用,将思想内化,巩固个体的自我认知,认为正确的价值观是因为自己对理想信念价值观的接受、认同、内化的原因,是主体的内部需要,将思政教育的成果归因为内部而非外界作用。

  采取集体干预的方式,通过说服、讨论、示范等手段定期训练,围绕个体的态度、行为倾向性、思想的变化阶段等开展。

  ①说服:说服是态度转变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工作者帮助大学生形成相互说服以及自我说服的良好氛围,利用朋辈关系开展问题讨论,引导大学生对人文情怀精神更深入地体会。人文情怀除了对社会生活的贡献外,其本身就是一种生活境界,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提升,可以使个体主动选择人生价值,体验人生价值带来的自我接纳、愉悦和满足。

  ②讨论:讨论是不断修正思想的良好推动剂,通过案例对大学生进行引导、鼓励、支持大学生表达内心的想法,通过暗示等方法引发大学生对人文情怀作用的思考,对正确的观念及时加以强化,对错误的观念加以纠正。

  ③示范:可通过观看影片等形式展现个体把正确的选择和行为主要归因于自身的价值观、思想态度(内归因),而不是家庭、社会的影响(外归因)。教育工作者讲解在遇到问题时如何看待自身的行为,也就是如何归因的问题,同时强调人文情怀在正确价值观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在头脑中重复类似内容即不断表象的方法,形成思维定式,促进观察学习的效果更好地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三、人文情怀下思想政治教育外部推动因素

  (一)营造校园育人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书育人,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外,肩负着重要的育人职责,然而有少数教师在课堂上混淆视听,缺乏坚定的政治观念,甚至传播邪教言论等,使学生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二是注重浓厚学风的建设。学风建设中注重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思想理念,加强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怀,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科,追求真理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打造思想坚定,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队伍,形成全面育人机制。三是美化富有内涵的校园风光。一所有文化底蕴的大学,其一草一木无不彰显出历史的厚重;其一砖一瓦无不透露出学校的氛围。一所大学的校园环境所透露的气息,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风格长期积淀的结果,可以让师生沐浴其中,振奋精神,充满自豪情怀,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

  (二)加强道德教育

  人文情怀下的道德教育,要以人为本。教师是一种身份,承载这种身份的不是称呼而是德行。教师育人要以自身渊博的知识、包容的心态和高尚的品德吸引学生,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制的说教。当今的大学生对很多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包容性,有些甚至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度”。何为“度”?比如对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认识,有些大学生认为有熟人好办事,有人情办成事,继而在学校生活中效仿,在评优评先时拉关系。这是一种道德的沦丧,把道德缺失看作是深谙世故。

  (三)注重网络舆情引导

  随着网络变革的深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应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目前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不够匹配,还停留在以说教和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为主的模式,对网络媒体的渲染力度不够。大学生通过网络感知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社会认知等对其价值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辅导员应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利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的认识和能力,牢抓网络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自觉接受网络舆情中的正能量,自发传播正能量,坚决抵制不良言行,将积极的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孕育和谐向上的家国情怀。

  四、结语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更突出人的主体性,将人文情怀融入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个体主体责任意识和内归因的培养,激发个体原动力,形成稳固的价值体系,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开拓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让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78.

  [2]银洁.传统文化中人文情怀在现代思政教育中的需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2):49.

  [3]王一川:“启蒙到沟通”,《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 文汇出版社,1996:207.

  [4]高瑞泉,袁进:“人文精神寻踪”,《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34.

  [5]周贵发,范培培.高校危机管理中的人文情怀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2015(6):93.

 

上一篇:基于问题导向的基础教育“强师工程”政策设计

下一篇:学会关心他人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