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试析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创业基地建设

作者:未知 时间:2017-02-04 阅读:( )

  摘要:创业基地是创业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其建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经济理论与协同创新视角下,通过解读创业基地的协同创新内涵,从发展型、创新型和创业型复合人才培养的角度探讨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创业基地建设路径、面向产业结构升级的运行机制以及面向多元主体共建、共用、共管的共享机制,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2-0071-0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要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生根落地,需要建设具有高职特色、合作共赢的创业基地。

  一、创业基地的协同创新内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显著特征。高职创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锻炼学生的创业者精神以及创造性运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培养需要依托创业基地的创业实践来实现,因此创业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创业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扩张原有组织边界,整合社会各种资源,进行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本质上是组织模式创新,要求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各个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协同,围绕共同目标,共享资源信息,形成创新合力,推动创新产出的过程,其中信息、人才、知识、设备、场地、服务、资金等多种价值要素的交换关系是协作的基础,协同创新要求破除原有资源统筹机制,使多种价值要素形成资本化流动,实现参与主体的能力互补、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带来资源增值和创新迭代效应。

  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要素的整合及创新资源在系统内的无障碍流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协同创新为纽带,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创业基地建设与开发主体的协调机制和共享机制(见图1),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合作模式多样化,主体活力内生化。

  协同创新创业基地的参与主体多元化,需要构建以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为核心,以金融机构、创投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等为辅助的多元参与联动网络结构,通过参与主体的组织创新与创业资源的资本化流动,提高组织间合作深度,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协同创新创业基地的合作模式要多样化,应是以政府、学校为建设主体,社会各方共同使用的“共建型”创业基地;以政府为建设主体,学校为使用对象,由科技园区管理的“托管型”创业基地;以高校为建设主体,集管理、使用于一体的“直管型”创业基地;以政府为建设主体,社会为使用对象,由企业管理的“代管型”创业基地。

  协同创新创业基地的主体活力内生化,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创业学习为内容,以创业孵化为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激情,使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经验,提升自身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二、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创业基地建设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创业基地建设要及时反映创新创业教育新趋势,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以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协同创新为理念,创新建设体制,建成集实训教学、应用研究、技术服务、创业孵化、社会服务与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创业平台(见图2),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转变,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明确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创业创新人才是一种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通过企业高管访谈、专家咨询等方式的调查发现,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创业创新人才的财务管理能力,机会搜寻、识别和评价能力,管理创新能力,战略规划与执行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及建立、维护、运用关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要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适应产业升级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对创业型管理人才的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以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明确创业基地定位

  要根据创业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模型、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的要求,明确创业基地定位,并依此制定高校创业基地的建设规划。创业基地对学生而言,可以提高创业意识、点燃创业热情,提高创业实践能力,矫正创业就业心态,提高创业成功率,拓宽就业渠道。对教师而言,可以提供科技创新项目平台,实现创业与专业相融合的创业实践,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和效果。对学校而言,可以增强创业创新教育力度,推动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构建大学生创业工作体系和服务平台。通过创业基地建设,可集成创业培训、创业辅导、项目培育、项目孵化、金融对接等服务手段和支持条件,促进大学生创业团队与政府、学校、企业、孵化器、创投机构、创业导师等形成良好互动,与创业资源充分对接,解决创业团队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挖掘创业潜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以协同创新为理念,建设开放共享型创业基地

  协同创新即在各个创新主体要素内要实现创新互惠知识的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及高水平的系统匹配度。创业基地建设需要参与主体进行协作,需要参与主体之间的信任和认可,要在自身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供政策、资金、场地、设备、项目等相关资源。高职院校须充分引入社会外部力量,创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对校内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全面提升创业基地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根据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长特点,构建“政行校企”多元互动、共建共享、共用共管的创业基地联盟,为大学生创业学习与创业实践提供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知识、技能培训及创业孵化服务,提高创业基地的利用率和共享度,使创业基地具有区域特色鲜明、亮点突出、覆盖面广、适用性强等特点。因此,应以协同创新为理念,以区域经济发展为牵引,以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构建多方协同机制,集成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各种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基地,形成建与用、点与面相结合的创业基地建设模式,为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公共平台。

上一篇:协同视阈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探析

下一篇:中医养老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