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当前位置: > 论文发表 > 综合教育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作者:未知 时间:2016-12-27 阅读:( )

  宋顺喜 颜妮娜

  (河北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外语教学部 河北 石家庄 050017)

  关键词: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探索 实践

  一、 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从本质上讲,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广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于创造一种新的伟大事业的教育实践活动。狭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于创造一种新的职业工作岗位的教学实践活动,是真正解决当代大学生走上自谋职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之路的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1],重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变革。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质量竞争战略的核心,是高校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2]。

  二、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3]。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在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发展的方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定位模糊、观念滞后和认识偏差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主流教育的一部分,没有独立的专业和学术领域,没有相关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4]高校普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是就业教育的一部分,只是为大学生提供毕业就业或创业的指导服务,功利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提高就业率,并没有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践训练方面的相关工作开展较少。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据调查,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未开设正规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只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就业指导的一部分,甚至就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和学生专业计划培养方案中。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薄弱、缺乏实效性。针对性的教学体验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延续和翻版。[5]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大多高校仍属于非主流,并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教育课程及实践训练体系,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

  (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为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稳定性不强,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等问题。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人员、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外聘专家构成。前者具有一定的就业指导理论基础和学生教育管理能力,但缺乏系统的创业管理知识和创业实战经验,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没有较多案例和实践经验与学生分享,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后者则主要来自于政府部门或企业界,他们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学生对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求知需求,达不到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加强既懂创新创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一)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构建较为完善的教育机制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根本前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将为高等教育教学带来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而绝非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高校应在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理念指导下,加强“顶层设计”, 将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和全过程贯穿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

  (二)改革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初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但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这与社会的需求是矛盾的。部分毕业生的创业效果较差,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创业自信心和积极性[6] 。为了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深入推进,必须加大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力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放在首位;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路径单一,学生被动接受“创业”的现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创新创业环境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外部环境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初显成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移植奠定了较好基础,在上海等局部地区出现投资与外需之外的新动力,创新开始发挥重要作用。[7]2009 年,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此后,国家又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的文件,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人社部等九部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等,为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法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应抓住这难得的机遇,积极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制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组织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宣传创业典型人物及成功案例,积极营造尊重创新和鼓励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是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教育结合、课内与课外教育结合以及校内与校外教育结合的系统的教育模式。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成熟经验表明,以创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的活动课程以及创业计划、创业项目等课外活动,是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最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8]。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应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社团活动等有效途径,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五、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不断改革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全校范围内积极营造尊重创新和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

  [参考文献]

  [1]李伟铭,黎春燕.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11,(5):102-105.

  [2]周德俭,莫勤德. 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注意的问题[J]. 现代教育管理,2011,(3):63-67.

  [3]王丽娟, 高志宏.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2(10): 96-100.

  [4]刘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 教育科学, 2011(5): 64-67.

  [5]邓淇中, 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1): 33-35.

  [6]王晓玲. 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 12 下) : 43 -44.

  [7]赵淑兰.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应全面认识当前经济形势[N]. 经济日报, 2015-03-04(05).

  [8]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宋顺喜,男,1977年生, 河北巨鹿人,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论群众路线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下一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奇速英语直播体验课
相关文章
精品推荐